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双减课堂中师生互动行为的探究
【作者】 王 芳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车城西路中心小学)
【正文】摘 要:为了更好地实施双减政策,改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不增加额外负担的情况下,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并促进校园课堂和谐发展。由此,教师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以达到目标。在实施双减政策大背景下,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不仅能够激发课堂的活力,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还能够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通过对小学数学课程的深入分析,我们探讨了师生之间在双减课堂中的交流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双减课堂;师生互动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小学教育重心已从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减负增效模式,因此,老师应将摒弃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新的教学模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技能训练,达成预期教育目标。为更好地推广双减政策,教师们必须积极探索如何更有效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以便更好地满足小学生需求。然而,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着许多挑战。作为教师必须认真思考,遵循正确的方法,努力创造出更加有趣、高效的互动环境,以便更好地实施双减政策,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意义
为了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实现有效的互动,教师应该深入探究师生互动的内涵,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师生互动是一个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数学课堂上,师生互动不仅仅是单向的实践,还是双向的互动,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持续的、动态的循环,这种循环有助于教师和学生达成教学目标。一般而言,小学数学课堂上,师生互动可以从多个角度,如数学知识、数学情感、数学思想等方面,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小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探索数学知识中奥秘,发掘出自己的潜力,从而提升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表现。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以及小学生采取的各种有效的措施,将为课堂带来更多的乐趣和收获。
二、小学数学双减课堂中师生互动行为的探究方法
1.教师要精准定位,营造师生互动氛围
“师生互动”指的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沟通与合作,使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想法,并且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彼此的思考与沟通,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根据合作教育论、罗杰斯教学观、素质教育创新观和构建主义学习观,互动式教学拥有丰富的内涵,它既体现了教育教学的全面性、科学性和整体性,又紧密结合了双减政策,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可以更好地实施双减政策,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在双减政策的推进下,既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要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成果,这就要求老师们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质量,更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效率。
首先、老师需要精确地定位师生之间的交流,将其作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措施。如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先准备2袋盐和1千克的鸡蛋。让学生先掂一掂,感觉一下一袋盐500 g的重量,再感觉一下两袋盐1000g的重量;还可以让学生掂一掂一个鸡蛋的重量,再估计一下1kg的鸡蛋大约有多少个?这样为学生创设师生互动的机会,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感知“千克”的质量多少。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目的是创设有趣、有用、可操作、可探索的数学情境.让学生把数学学习做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对数学奇境的探索和渴望,给学生一双用数学眼光洞察世界的慧眼,透过现实世界的表面现象,看到一个高度抽象的数学化的科学世界,从而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
其次,教师应仔细研究教材的目标和内容,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制定合理的情景和问题,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通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醒小学生的兴趣,让小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技能,让小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
2.引导探究,落实师生互动的目标
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多方交流的机制,使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掌握、提炼、应用所学的知识,并在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出自主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探究性学习是小学数学互动课堂活动的核心,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师应该通过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小学生积极思考。
3.融入情感,构建身心全面互动
老师应该以发展的视角来看待学生,给予小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成长,在课堂交流中尊重小学生,多加鼓励和表扬,发现小学生的优点,帮助小学生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小学生探究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
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你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数。如果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学生很容易的用手指指出每人分得是2个月饼,用2个手指来表示。如果现在只有2个月饼呢?学生也容易的得出是2个月饼,用1个手指来表示。现在如果只有一个月饼呢?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块呢?学生知道:“每人分半个月饼。”教师随机问:“你可以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由此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就成了学生迫切解决的欲望。
教学的艺术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小学生的潜能,鼓舞小学生的积极性。二十大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指引,并确立了到2035年实现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应该创造有利于师生互动的环境,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效果。此外,教师还应该深入分析课堂师生互动的目标和特点,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课堂。
参考文献:
[1]尹晓玲.小学数学双师课堂中师生互动行为的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2021(1):90-91.
[2]赵运锋.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交流的互动性探讨[J].教育研究(2630-4686),2019,2(12):2.
关键词:小学数学;双减课堂;师生互动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小学教育重心已从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减负增效模式,因此,老师应将摒弃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新的教学模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技能训练,达成预期教育目标。为更好地推广双减政策,教师们必须积极探索如何更有效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以便更好地满足小学生需求。然而,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着许多挑战。作为教师必须认真思考,遵循正确的方法,努力创造出更加有趣、高效的互动环境,以便更好地实施双减政策,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意义
为了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实现有效的互动,教师应该深入探究师生互动的内涵,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师生互动是一个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数学课堂上,师生互动不仅仅是单向的实践,还是双向的互动,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持续的、动态的循环,这种循环有助于教师和学生达成教学目标。一般而言,小学数学课堂上,师生互动可以从多个角度,如数学知识、数学情感、数学思想等方面,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小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探索数学知识中奥秘,发掘出自己的潜力,从而提升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表现。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以及小学生采取的各种有效的措施,将为课堂带来更多的乐趣和收获。
二、小学数学双减课堂中师生互动行为的探究方法
1.教师要精准定位,营造师生互动氛围
“师生互动”指的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沟通与合作,使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想法,并且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彼此的思考与沟通,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根据合作教育论、罗杰斯教学观、素质教育创新观和构建主义学习观,互动式教学拥有丰富的内涵,它既体现了教育教学的全面性、科学性和整体性,又紧密结合了双减政策,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可以更好地实施双减政策,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在双减政策的推进下,既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要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成果,这就要求老师们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质量,更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效率。
首先、老师需要精确地定位师生之间的交流,将其作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措施。如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先准备2袋盐和1千克的鸡蛋。让学生先掂一掂,感觉一下一袋盐500 g的重量,再感觉一下两袋盐1000g的重量;还可以让学生掂一掂一个鸡蛋的重量,再估计一下1kg的鸡蛋大约有多少个?这样为学生创设师生互动的机会,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感知“千克”的质量多少。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目的是创设有趣、有用、可操作、可探索的数学情境.让学生把数学学习做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对数学奇境的探索和渴望,给学生一双用数学眼光洞察世界的慧眼,透过现实世界的表面现象,看到一个高度抽象的数学化的科学世界,从而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
其次,教师应仔细研究教材的目标和内容,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制定合理的情景和问题,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通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醒小学生的兴趣,让小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技能,让小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
2.引导探究,落实师生互动的目标
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多方交流的机制,使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掌握、提炼、应用所学的知识,并在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出自主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探究性学习是小学数学互动课堂活动的核心,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师应该通过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小学生积极思考。
3.融入情感,构建身心全面互动
老师应该以发展的视角来看待学生,给予小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成长,在课堂交流中尊重小学生,多加鼓励和表扬,发现小学生的优点,帮助小学生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小学生探究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
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你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数。如果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学生很容易的用手指指出每人分得是2个月饼,用2个手指来表示。如果现在只有2个月饼呢?学生也容易的得出是2个月饼,用1个手指来表示。现在如果只有一个月饼呢?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块呢?学生知道:“每人分半个月饼。”教师随机问:“你可以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由此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就成了学生迫切解决的欲望。
教学的艺术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小学生的潜能,鼓舞小学生的积极性。二十大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指引,并确立了到2035年实现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应该创造有利于师生互动的环境,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效果。此外,教师还应该深入分析课堂师生互动的目标和特点,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课堂。
参考文献:
[1]尹晓玲.小学数学双师课堂中师生互动行为的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2021(1):90-91.
[2]赵运锋.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交流的互动性探讨[J].教育研究(2630-4686),2019,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