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中学优化作业设计实践研究

【作者】 陈 浪

【机构】 (广西玉林市陆川县温泉镇初级中学)


【正文】摘 要:学生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但过重的作业负担,不仅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且会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素质教育,必须优化作业设计。作业力求做“少、精、新、活”,把握三个“度”,三个“注重”。
  关键词:度;注重;限度;跨度;程度
  现在学校存在一个现象是“轰轰轰烈烈抓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搞应试教学”。老师累,学生苦,尤其作业太多,学生压力大,不少学生应付,抄作业,有的甚至不做了,不学了,产生厌学情绪,逆反心理严重。
  学生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但过重的作业负担,不仅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且会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往往被忽视。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素质教育,必须优化作业设计。
  一、把握三个“度”:
  三个“度”就是数量限度、时间限度和难易程度。在教学中,进行探讨和和尝试,取得好效果,要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协调好三者的关系,将三个“度”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
  1. 数量限度。
  要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总量。目前,除了社会教材配套的作业外,许多学校都征订了一套或者几套评估试卷,再加上补充习题,题量确实比较多,如果一味追求数量,强迫学生整天埋在作业堆里,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对作业应有的良好情绪,学习兴趣减退,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反之。过少的作业量,蜻蜓点水式,也达不到巩固掌握知识的目的。
  2. 时间跨度。
  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对所布置的作业要有兼容性,既有刚学到的“新知”,也有已经学过的需进一步巩固的“旧知”,两者要兼顾。二是对学生完成作业要有时间要求,既不能急于求成,不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完成作业的时间,也不能把时间拉得太长。一般来说,应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
  3. 难易程度。
  作业难度太大,学生无从下手,很容易导致学生积极性下降,自信心丧失;反之,作业太容易,降低了教学的要求,也影响学生知识的掌握。作业的难易可理解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因人而异的,同一道题,有的同学感到难,有的感到不难。笔者认为作业也要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可把作业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对不同人同学作不同的要求。
  二、体现三个“注重”
  1.笔答式作业要注重巩固基础。
  只有夯实基础,才能为日后知识的增长蓄势。为此,首先必须突出基础知识的训练,应把主要的作业量放在最基础的训练上,切不可好高务远,急于求成。其次,必须突出基本技能的提高,侧重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完成作业的能力,如:村料分析题,它是近几年中考必须的题型,启发、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的思路非常必要,指导学生一般按这样的套路答:①“……(引用材料原内容),”意思是“……(解释材料本身内涵)”②材料揭示了“……(找出相关的理论依据挂钩分析)”③结合实际,得出结论。学生的解题思路明确了,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也提高了。再次,必须突出基本概念掌握,大量的新知识和信息在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中,从接收到被掌握还有一个认识过程,哲学上把这个认识过程又分为概念、判断和推理三个阶段。概念是认识的初级阶段,也是基础,只有熟练掌握概念,才能在更高层次上认识和掌握知识。
  2.课堂作业应该注重感性新知。
  课堂书面作业训练,既是教学中的一个过程,也是学生作业的一种形式。学生在接收新知的过程中,通过调动眼、口、耳、手等多种感官参与感知,而获得感性认识。也可适当增加课堂书面作业的时间和数量,有效地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书面作业的安排可以在一节课的开始前,也可以穿插在课堂的每一个教学过程中,但通常的还是放在新授课结束时。因为这时学生大脑中已经接受了大量的信息,这些零乱分散的信息需要得到系统的整理和巩固,这样通过有意地安排和对重点的提示,让学生去完成指定的重点内容,不仅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更重要的是这种新授结束后让学生做与教学重点相关的书面作业,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强化了对重点知识的认识、理解、记忆。
  3.课外作业要注重知识的扩展。
  一是要有启发性。要适时组织调动学生的原知识,启发学生不断掌握新知识,促成新旧知识不断交互作用,使认识结构不断扩展其内涵。因此,我们在进行学生作业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这个因素,注意作业内容的梯度和启发性、思考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是要有综合性。变单一的文化作业与劳技作业、实践作业相结合;变单纯书面作业与口头作业并举;变单纯课外作业为课内、课外作业并举。通过综合作业的训练,培养学生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三是要有趣味性。大量的单一形式的重复作业很容易导致学生厌学心理,降低了作业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意技巧性,增加趣味性,多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作业穿插其中,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自主精神,培养自学能力,落实素质教育,真正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必须在作业设计上下功夫。
  总之,在教学中,作业设计力求做“少、精、新、活”,把握三个“度”,三个“注重”。结合学生实际,科学有效地搞好作业设计,非常重要。通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尝试,学生反映良好,效果不错,并在全校推广作业优化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教与学》作业设计
  [2]《优秀教案》初中数学
  [3]《作业同步导练精粹》初中物理
  [4]《非常讲解》初中语文教材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