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中学生产生心理不健康因素原因及对策简析

【作者】 李 君

【机构】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张湾街道办事处中心学校)


【正文】摘 要: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很脆弱,自尊心很强,有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尤其需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跟得上、做得好。本文就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展开议论,旨在从学校和教师包括家长的角度更加重视和积极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加强
  中学生是不成熟却趋于成熟的青少年,在这竞争激烈的年代里,不仅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底蕴,还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应当下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这个阶段是他们第二次成长高峰期。这个阶段无论生理、心理、情感、自我意识等都在迅速发展,是人生中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重要的关键时期。这阶段的学生最容易出各种问题。作为他们的老师应该充当好管理者的角色,还必须知道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需求,帮助他们形成良好品质及健全的人格。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的学生由于自身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以及来自社会和家庭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心理上形成了很多不健康的因素。这些不健康的因素,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如果家庭、学校、社会不加以正确的引领,很容易使他们心理不平衡、性格偏异,产生不良的结果。  
  一、中学生在心理上会产生不健康因素的原因
  1、青少年在成长中都会产生逆反心理。在他们成长过程中,自尊心、自认为是大人了,有极强的自我意识,不愿意服从长辈,喜欢自己的独到见解,不愿受别人引领和指导,有些青少年过分自我意识很强,惟我独尊,对于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帮助接受不了。有意背道而驰,他们能力和价值主要体现在反抗和不尊重。这种心理,如果不正确的引导,他们求异的思维和创新意识就会成为一种不积极的因素。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很难正确把握,就会养成偏激的不良心态。  
  2、青少年易产生脆弱、孤独的不愿意让人接近的心理。现在独生子女居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很多父母因忙于工作和事业,顾不上他们,与父母交流和在一起的时间少,就会产生孤僻的性格,不愿与老师同学交流,把自己封闭起来。大多数孩子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没有吃过苦、受过罪,经不起挫折,在学习或生活中,如果碰到不如意的事,内心的苦闷没办法得到排解,就会产生焦虑、抑郁心理。这种心理承受不了挫折,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不知所措,精神状态低入谷底。  
  3、应试教育更多的注重书本知识,而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现在竞争又很激烈,更是学生不健康心理形成的很重要因素之一。升学竞争压力大,家长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迫切的愿望加重学生心理负担。频繁的测试、考试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高压状态,超负荷的学习让学生精神紧张,心情抑郁。面对自己不满意的答卷时,总是痛恨自己能力差,失去了对学习的渴望和信心。此外,大多学生都是单亲家庭,或亲人不在身边等,都可能造成学生的不健康的心理。
  现在这些不健康的心理,与当代教育下的育人要求是不相吻合的。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现在老师应该担当的任务。  
  二、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策略  
  1、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在学生没有察觉的情况下,用自己的敏锐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去察觉学生行为。在平常的教学中、课外活动、学生的交流和交往的过程等所有方面,都认真观察学生的言谈举止、精神面貌、兴趣爱好、待人接物的表现。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还应该让学生建立心灵信箱,让学生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写到心灵信箱里,老师定期查看,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然后采取一定的措施,帮助学生调整好心理。  
  2、要和学生交朋友,倾听学生心声。老师经常通过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倾听他们的内心想法,了解学生的心理、思想问题。谈话,是最亲切、最直接的了解学生心理状况方式,还可以察言悦色等,你要舍得放下教师的架子和学生平等地交流,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获得或发现学生心理的重要信息。心理学研究表明,谈话过程实际上是交谈双方之间的一种交往与认识过程。谈话双方的心理特征、态度、期望、动机、知觉、情绪和行为等对谈话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3、要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让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中学生的心理挫折,主要源于成绩的不佳和同学关系不好。老师要对学生的不良心理给以指导和帮助,这样就可以形成良好的班级作风。刚上初中时,很多学生不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有很多同学产生了厌学情绪,内心严重受挫。对于这类情况,就要让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远大的理想来激励学生。要及时有效地告诫他们,有远大的理想是件好事,但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汗水。通过名人成功的案例教育和激励他们。抗挫折能力增强了,克服了学习中的一些困难,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习成绩也提高很多,就可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要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对待每个学生付以真诚的情感,尊重他们感化他们,让学生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热爱学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到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育工作者只有把爱的情感播种到学生的心田,让每一个学生在新教育形势下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师生间才能做到心心相印,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艺术之树只有植根在爱的土壤里,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5、要指导家长“赏识教育”。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学校要和家庭紧密配合,以教育开展的效果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再教育,再实践,为了我们共同的目标,家长和学校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教育才有效益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