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自我提升 打造高效课堂

【作者】 黄海霞

【机构】 (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第四小学)


【正文】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教育改革的大浪潮席卷着每位普通的教师。对教师个人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也迫切感受到个人综合素质的不足。为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实现自身价值,教师应该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停滞不前,必将被淘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在现代教育的改革中,树立明确目标,并努力挑战自我,突破自我,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一、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幸福课堂
  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老师终身奋斗的目标,因为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又取决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因为师生是课堂的主人。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效果呢?我的思考如下:
  (一)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
  一名合格的老师,只有在工作中永无休止地学习,增长知识,改变观念,才能储备一桶新鲜的“活水”,服务于学生,浇开每一朵小花。所以,要想提高课堂效果,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勤思考,常总结,苦练基本功,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首先要培养学生课前认真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是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预习,听课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增强听讲的针对性,大大提高听课的效果,不然,就会被动听讲,学习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因此,日常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结合布置预习作业进行指导。当然,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要结合成功的案例,让学生充分认识预习的好处,消除“预习可有可无”的错误想法。另外,预习时务必做到步骤落实、内容到位,切忌走过场,切实养成认真预习的习惯。
  其次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听讲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主要途径。因此,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是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关键。一些学生之所以没学好、成绩差,其原因大多是由于没有做到专心听讲。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清楚:要想提高听课效率,必须集中精力,全神贯注,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眼、耳、手、脑并用。要教给他们听课的方法,要眼看、耳听、手记、大脑想,声声入耳,字字入心,做到“坐得住、盯得紧、听得进、记得牢”。
  最后,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是学生巩固、消化所学知识,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检查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反馈”手段。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为以后的复习积累资料。因此,一定要指导学生独立、认真地完成作业。教师应要求学生先复习再做作业,学过的内容复习好了,才能快速准确地完成作业,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学段目标要落实到位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一)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二)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在课堂情境教学中,要求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经验和真切的体验。在备课中充分利用教材活动园、阅读角等图标提示,理解教材所预设的多种类型的教学活动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答,使他们自己摸索出其中的奥秘。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是为了对学习者自身能够积极探究知识进行有效帮助,它包括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教给学生正确学习方法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通过情境演示、操作等方式,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的能力。
  三、了解学情,因材施教,精准施策
  对于《道德与法治》这个学科,要想提高它的实效性关键在于能否让教材满足学生的道德需求,解决学生们的道德困惑。因为学生所在的地区、学校、班级以及学生的现实生活不同,所以教材即使设计了很多的典型案例,也无法适应所有的学生需求。因此在教学中我准备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针对学生的实际对教学目标进行再细化
  我在备课时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这样才能找到学生学习的原点和起点。围绕本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思考学生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困惑是什么,道德矛盾或道德冲突是什么。这样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精确、恰当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接受教学内容。
  (二)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活动
  由于各个地区的人们的生活环境、思想观念、风俗习惯都有差异。因此在备课时我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的情况,以及学生在这个主题上的兴奋点和困惑点,调整教材中相应的教学活动,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比如,对于体会农民辛苦劳动的这部分内容,由于我班农村学生较多,因此我设计了让他们回忆自己和父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情景。这样对于城市儿童也可以通过农村孩子的描述来感受农民伯伯劳动的艰辛场面。这样才能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进来,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