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改善的有效路径研究

【作者】 高冰青

【机构】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实验小学)


【正文】摘 要:加强中小学健康促进,增强青少年体质,是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中小学体育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有效促进他们的基础体能,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因此,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体能训练要以发展健康体能为核心,即体能训练的根本遵循是维护、增进学生健康,提高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与以往体能训练相比,健康体能更关注学生的基础动作和功能发展,重视他们的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整体性、均衡性、灵活性的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生;体育与健康;有效路径;改善;措施
  自上世纪末以来,为改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状况,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有成效,但距离根本性扭转下降趋势的理想目标还有差距。一方面,我国沿用至今的中小学生体能训练,基本源自前苏联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这些理论与方法本身是用于优秀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通常被称为竞技体能训练,随着体育科学的发展它已不再先进,加之将其不加分析和改造地应用到中小学生身上,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内外先进的健康理论、健身理念及体能训练方法不断取得进展,如儿童动作发展规律、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理论、康复训练理论等,进一步厘清了中小学生体能发展的顺序性、关键期和基本路径,为改造中小学生体能训练方法,有效提高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提供了可能。中小学生健康体能教学与训练体系的创建旨在转换思路,科学引导,找准目标,从顶层设计角度改革学校体育的教学与训练手段,以深化改革的思路,研究从根本上扭转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趋势的有效策略,也是回应时代需要的有益探索。下面简要具体谈谈改善路径。
  一、制定多元化教学目标,让学生“动”起来
  小学阶段的体育教育在促进学生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是丰富知识,增强体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精神品质的重要途径。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找准创新教学的着重点。体育教学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涵盖了多方面的领域,像身体领域、运动领域、情感领域、认知领域等,每一个领域都对应着学生某一方面意识和能力的发展。在素质教育理念和“互联网+”的模式下,通过引进拓展训练对学生进行培养时,制定多元化教学目标,涵盖对学生身体技能、自我认知能力、意志等方面的培养,利用信息技术升华教学内容,将教学重心从“知识技能培养”转移到“综合能力“培养”,充分发挥拓展训练的特点。由此一来,学生可以利用教师制作的课件和拓展训练项目挑战自我,突破心理防御,认识到生命的精彩,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发展勇于创新、精诚合作、认真合作的精神品质。
  二、创新教学方法,实现体育教学减负增效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秉持着“减负增效”的原则去创新,要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完成训练。例如,运用分层教学法。以跑步训练为例,对于身体素质较强、中等和基础薄弱的三类学生,则分别设置三个目标,同样时间内要求他们完成500米、300米、200米。这样差异化教学实现了全方位兼顾,既不会给学生增加压力,而且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不同程度的拔高,即同时完成了减负与增效的教学目标。又如,运用游戏教学法。体育运动对体能消耗较大,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疲惫状态,从而出现应付、敷衍了事等问题。而运用游戏教学法将枯燥的训练变为富有趣味的娱乐行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倾尽全力,而且乐此不疲,这样既能实现减负又能达到提升训练质量的目的。仍然以跑步项目为例,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猫抓老鼠”“障碍跑”等游戏活动,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构建高效体育课堂。
  三、拓展教学内容,满足学生课后学习需求
  国家出台“双减”这一政策目的就是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锻炼以及发展其它的兴趣爱好。因此,教师不能再照搬课本去教学,应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当地的文化特色等拓展教学内容,如引进一些民间体育项目如踢毽子、跳绳子、跳竹竿等,在课堂上作为热身运动带领学生练习。一方面,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这些民间体育项目具有“老少皆宜”的特点,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布置一些亲子类作业,比如让学生课后和家长一起跳绳子、踢毽子等,这样可以一举三得,既减轻了学生课后负担,又提升了他们的身体素质水平。
  四、组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水平
  “双减”政策下,教师需要扭转过去“重课内训练轻课外训练”的局面,既要加强课内教学指导,还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以此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与良好的运动习惯,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地。例如,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成立一些小型社团,或者称之为兴趣小组,如喜欢跳绳的学生组成一个兴趣小组,喜欢篮球的学生组成一个兴趣小组,每个兴趣小组每周可以开展一次或多次竞赛活动,这样既能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又能在提升其身体素质水平的基础上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五、优化学生课程体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优化学生体育锻炼的体验,同时也能助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为了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的需求,创设出多种不同的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完成创新能力的发展。这样学生就能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学习知识,同时发展自身探究与创新意识。实践中,我们还可以把生活现象生活事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感受体育的实用性中体验到体育学习的趣味性,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内驱下,使之学习主人,自觉发挥主体作用。 
  六、完善相关政策,为增强学生体质创造条件
  学校要落实现代化建设标准,完成学校体育设施设置工作,还要因地制宜建设健身路径或健身走廊等学生健身场所,并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保证学生有地方、有器械进行体育锻炼。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应向学生开放,加强体育场馆的使用率和利用率。此外,教育主管部门还要采取多项措施,比如在学生参与的体育竞赛中引入一些趣味性项目,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锻炼。同时,还应在各居民区基本配套设施建设过程中,将体育设施配置纳入其中,要开发和利用校内外各种体育场地资源,满足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需要。本市各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应免费或优惠向周边学校和青少年开放,真正发挥公共体育设施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下,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扭转过去“重课内训练轻课外训练”的局面,秉持着“减负增效”的原则去创新,既要加强课内教学指导,又要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完成课外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良好的习惯。同时要动员学校、学生、家庭、社会各方面力量,增强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希望引起各界对体质健康状况的关注,共同采取措施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欢;林海强;对促进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思考[J];才智;2017年25期.
  [2]李春梅;探究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现代交际;2015年10期
  [3]卢桂兵;运动干预对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影响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