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探索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策略
【作者】 李晓娜
【机构】 (河北省巨鹿县何寨中心小学)
【正文】摘 要: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要想孩子健康、全面的发展就需要家庭、学校有效合作、齐心协力。本文以农村小学家校合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与班主任及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到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力求探索农村小学家校合力育人的优质对策。
关键词:家校合作;农村小学;教育合力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如何教育出优秀的孩子便成了近年来的社会热点。农村小学作为基层教育的承载体,对于教育儿童更是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由于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观念欠缺等多方面限制,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有待提高。要提升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首先应该实现“教育二合力”,简而言之就是家庭、学校共同教育孩子,为此我们农村学校就农村小学家校合作问题进行探索,并找出解决对策。
一、农村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家校合作观念薄弱,水平低浅
农村小学的家长大多来自农村,文化水平相对有限。再加上农村整体思想落后,部分家长仍固执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家长只管让孩子吃饱穿暖就够了;还有部分家长存在疑虑:自己没有文化,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当然也不乏有的家长太忙,顾不上管孩子;还有家长过多关注成绩分数而忽略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个别教师自认为高人一等、家长不懂教育等,在家校合作中“闭门造车”,不与家长沟通,大包大揽;或者在与家长沟通时盛气凌人、高高在上,家长处于弱势地位,只听教师一面之词,家长无从插手教育。
另外,很多任课教师缺乏服务意识和主人公意识,认为家校合作是班主任的事,与自己无关。即使学生在本学科学习中存在较大问题也会推脱给班主任,让班主任找家长解决,不与家长沟通孩子学习情况,也不参与家校相关活动。
(二)缺乏理论指导和技巧
多数农村家长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指导,教育知识有限;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传统的、简单粗暴的打骂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
学校在家校合作工作中以班主任为主,而农村学校的班主任队伍大多为年轻教师。大部分年轻班主任缺乏教育经验,沟通能力不足,在与家长合作共事时缺乏相应的技巧和方法,结果也只能事倍功半。
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无异于在黑暗中远征,即使不断行进,也是在走弯路。
(三)家校日常沟通方式单一
要想将家庭与学校两者联系在一起,有效的沟通方式尤为重要。但家校日常沟通方式过于单一,不但起不到良好的沟通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目前家校沟通的主要方式就是学校教师通过微信群、QQ群等班级家长群组发布文字通知,这无疑是最简单快捷的沟通方式。教师在群组中发一些文字性的通知与提醒,最后赘述一句“收到请回复”,家长们回复“***家长收到”。这些文字性的内容呆板、缺乏活力,并且有时具有命令性,有悖家校地位公平原则。不少家长粗略阅读文本内容就进行回复,甚至直接不看内容直接回复。类似这样的事情不止一次,文字缺乏趣味性,久而久之会使人产生视觉疲劳,甚至让人感觉厌倦,无法将沟通效果达到最佳。
其次,就是在个别性问题或有特殊情况时一般会选择电话沟通或者微信私发信息。电话看不到人,沟通双方看不到彼此的表情变化和肢体动作,照顾不到对方情绪,往往一方喋喋不休,另一方已经意扰心烦,这样的沟通效果可想而知。在微信私发信息时,为了方便可能会选择语音。这样的沟通方式在给工作、生活带来困扰的同时还会加大家校之间的隔阂。
此外,农村学校的家长和老师本都相互结识,双方碍于乡亲情谊,日常交流时敏感性话题或者尖锐性问题互不提及。这就会让教育陷入“情分”“面子”的困局中,不利于教育问题的解决。
二、提高农村小学家校合作实效性对策
(一)提高认识,健全家校合作机制
要想提高家校合作的实效性,学校必须建立一套健全的、行之有效的组织管理机制,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例如学校可以成立家长学校,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完整的工作计划,合理的奖惩制度等;此项工作由学校领导亲自管理,从领导层面对家校合作引起重视;此外,明确教师在家长学校工作中的分工,各司其职,互相监督,教师在家长学校工作中的成效与年终考核评定相联系,提高教师积极性,避免教师对家长学校工作的懈怠;通过家长推选成立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委员会充分参与学校活动,为学校工作建言献策,培养家校合作意识,提高家长教育参与度。
(二)加强培训,掌握家校合作方法
教师是学校的名片,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就是在提高学校知名度。教师认识到家校合作重要性,掌握了家校合作方法技巧才能获得家长认同。但教育知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合作意识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掌握,因此学校要将教师培训作为一种日常工作长期坚持进行。学校可以通过集中培训、专家讲座、老带新等方式对教师进行知识更新。
当然家长培训也不能缺少,学校可以定期对家长进行培训。因为家长工作内容不同,工作时间地点不同等原因,学校还应该注意家长培训方式多样化,如到校听取专家报告、优秀家长经验交流、网络培训等,符合多数家长的培训需求。还可以针对性开展专项培训,如“低年级学生习惯养成培训”“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知识研讨”“单亲家庭教育知识交流”等,满足不同家庭情况的家长需求。
如果家校合作是本书,那这本书中有太多的知识和方法等待着老师和家长们共同挖掘,也只有双方共同学习探索,这本书才会发挥它最大的作用。
(三)与时俱进,更新家校沟通方式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家校沟通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相比普通电话,视频电话更立体、便捷,不但可以听到声音还可以看到通话人的动态。家校沟通时可以尝试使用视频电话,客观评价学生,注意言语亲和性,增进家校感情。
利用好钉钉直播、腾讯会议等新型沟通方式,疫情和封校期间,利用这些沟通方式召开家长会更方便、直观,实现了家校联系无空间限制。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多家访,了解学生家庭环境,增进与学生感情,面对面与家长沟通能较快与家长在教育孩子上达成共识。
学校还可以建立家校网络沟通信箱,家长可以通过网络信件匿名向学校提建议或者进行各种问询,此方法不但能够收取家长的真切建议,提高家校互动频率还可以使家长了解学校教育,提高教育参与度。
总之,家校合作不是纸上谈兵,只有发现问题对症下药才能切实提高家校合作的效率。教育事业任重道远,家校携手让祖国的花朵绽放异彩。
关键词:家校合作;农村小学;教育合力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如何教育出优秀的孩子便成了近年来的社会热点。农村小学作为基层教育的承载体,对于教育儿童更是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由于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观念欠缺等多方面限制,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有待提高。要提升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首先应该实现“教育二合力”,简而言之就是家庭、学校共同教育孩子,为此我们农村学校就农村小学家校合作问题进行探索,并找出解决对策。
一、农村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家校合作观念薄弱,水平低浅
农村小学的家长大多来自农村,文化水平相对有限。再加上农村整体思想落后,部分家长仍固执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家长只管让孩子吃饱穿暖就够了;还有部分家长存在疑虑:自己没有文化,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当然也不乏有的家长太忙,顾不上管孩子;还有家长过多关注成绩分数而忽略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个别教师自认为高人一等、家长不懂教育等,在家校合作中“闭门造车”,不与家长沟通,大包大揽;或者在与家长沟通时盛气凌人、高高在上,家长处于弱势地位,只听教师一面之词,家长无从插手教育。
另外,很多任课教师缺乏服务意识和主人公意识,认为家校合作是班主任的事,与自己无关。即使学生在本学科学习中存在较大问题也会推脱给班主任,让班主任找家长解决,不与家长沟通孩子学习情况,也不参与家校相关活动。
(二)缺乏理论指导和技巧
多数农村家长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指导,教育知识有限;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传统的、简单粗暴的打骂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
学校在家校合作工作中以班主任为主,而农村学校的班主任队伍大多为年轻教师。大部分年轻班主任缺乏教育经验,沟通能力不足,在与家长合作共事时缺乏相应的技巧和方法,结果也只能事倍功半。
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无异于在黑暗中远征,即使不断行进,也是在走弯路。
(三)家校日常沟通方式单一
要想将家庭与学校两者联系在一起,有效的沟通方式尤为重要。但家校日常沟通方式过于单一,不但起不到良好的沟通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目前家校沟通的主要方式就是学校教师通过微信群、QQ群等班级家长群组发布文字通知,这无疑是最简单快捷的沟通方式。教师在群组中发一些文字性的通知与提醒,最后赘述一句“收到请回复”,家长们回复“***家长收到”。这些文字性的内容呆板、缺乏活力,并且有时具有命令性,有悖家校地位公平原则。不少家长粗略阅读文本内容就进行回复,甚至直接不看内容直接回复。类似这样的事情不止一次,文字缺乏趣味性,久而久之会使人产生视觉疲劳,甚至让人感觉厌倦,无法将沟通效果达到最佳。
其次,就是在个别性问题或有特殊情况时一般会选择电话沟通或者微信私发信息。电话看不到人,沟通双方看不到彼此的表情变化和肢体动作,照顾不到对方情绪,往往一方喋喋不休,另一方已经意扰心烦,这样的沟通效果可想而知。在微信私发信息时,为了方便可能会选择语音。这样的沟通方式在给工作、生活带来困扰的同时还会加大家校之间的隔阂。
此外,农村学校的家长和老师本都相互结识,双方碍于乡亲情谊,日常交流时敏感性话题或者尖锐性问题互不提及。这就会让教育陷入“情分”“面子”的困局中,不利于教育问题的解决。
二、提高农村小学家校合作实效性对策
(一)提高认识,健全家校合作机制
要想提高家校合作的实效性,学校必须建立一套健全的、行之有效的组织管理机制,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例如学校可以成立家长学校,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完整的工作计划,合理的奖惩制度等;此项工作由学校领导亲自管理,从领导层面对家校合作引起重视;此外,明确教师在家长学校工作中的分工,各司其职,互相监督,教师在家长学校工作中的成效与年终考核评定相联系,提高教师积极性,避免教师对家长学校工作的懈怠;通过家长推选成立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委员会充分参与学校活动,为学校工作建言献策,培养家校合作意识,提高家长教育参与度。
(二)加强培训,掌握家校合作方法
教师是学校的名片,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就是在提高学校知名度。教师认识到家校合作重要性,掌握了家校合作方法技巧才能获得家长认同。但教育知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合作意识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掌握,因此学校要将教师培训作为一种日常工作长期坚持进行。学校可以通过集中培训、专家讲座、老带新等方式对教师进行知识更新。
当然家长培训也不能缺少,学校可以定期对家长进行培训。因为家长工作内容不同,工作时间地点不同等原因,学校还应该注意家长培训方式多样化,如到校听取专家报告、优秀家长经验交流、网络培训等,符合多数家长的培训需求。还可以针对性开展专项培训,如“低年级学生习惯养成培训”“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知识研讨”“单亲家庭教育知识交流”等,满足不同家庭情况的家长需求。
如果家校合作是本书,那这本书中有太多的知识和方法等待着老师和家长们共同挖掘,也只有双方共同学习探索,这本书才会发挥它最大的作用。
(三)与时俱进,更新家校沟通方式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家校沟通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相比普通电话,视频电话更立体、便捷,不但可以听到声音还可以看到通话人的动态。家校沟通时可以尝试使用视频电话,客观评价学生,注意言语亲和性,增进家校感情。
利用好钉钉直播、腾讯会议等新型沟通方式,疫情和封校期间,利用这些沟通方式召开家长会更方便、直观,实现了家校联系无空间限制。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多家访,了解学生家庭环境,增进与学生感情,面对面与家长沟通能较快与家长在教育孩子上达成共识。
学校还可以建立家校网络沟通信箱,家长可以通过网络信件匿名向学校提建议或者进行各种问询,此方法不但能够收取家长的真切建议,提高家校互动频率还可以使家长了解学校教育,提高教育参与度。
总之,家校合作不是纸上谈兵,只有发现问题对症下药才能切实提高家校合作的效率。教育事业任重道远,家校携手让祖国的花朵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