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大单元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作者】 武西友

【机构】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第四小学)


【正文】摘 要:作业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创新课后作业设计方式,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等培养。所谓大单元作业设计指的是小学数学教师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可以将单元作为基础,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整理,而后科学布置课后作业,这样既对学生课后作业设计质量提升有帮助,对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形成以及明确数学知识之间关联性等也有帮助。这一课后作业设计方式很符合现今双减教学发展理念,对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实现、任务完成等很有帮助。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方式进行研究,以期对教师提升课后作业有效性、实现减负增效目标有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教学方式;实践;研究
  作业是各学科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通过作业可以起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复习的作用,同时通过作业亦可以实现对问题拓展和延伸。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的形成,都与作业这一教学活动密不可分。如何更有效地发挥作业教学模式的作用,使其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工具,仍需我们共同深入探讨解决。大单元课后作业是双减政策提出后教育学者提出的一个创新教学方式,小学数学教师在创新课后作业方式时,也可以尝试运用这一方式进行课后教学。开展大单元作业设计的关键是进行单元规划,在单元规划过程中把握单元学习内容的地位,了解知识结构群,明确相应的教学目标,研究和把握好教学的内容结构、方法和过程,从而设计符合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的单元作业。因此在小学数学单元整体作业设计中,教师就需要通过目标的设定、内容的细化、类型的拓宽等方面,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衔接,带领学生获得健全发展。
  一、目标设定
  作业,其作用不仅表现在课堂知识的消化巩固,还表现在课前知识的预习,良好习惯的培养等。而大单元整体作业,是基于单元整体教学之上,能够帮助系统巩固知识,实现知识技能的灵活运用。因此教师还要对大单元整体作业进行优化设计,从而充分发挥其价值与功能。第一步,进行目标的设定,为作业设计提供依据。首先,小学数学教师要基于数学单元整体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个性特征,提取、挖掘、整理作业中的生活内容,然后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通过问题的提出,任务的布置,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发挥作业的育人价值。其次,作业的设计目标,应当注重其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将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都细化呈现。要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创新实践等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平台,从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内容细化
  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作业的优化设计,需要进行内容的细化,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体现知识性内容。知识是数学教学的基础,因此就需要采用不同的设计形式,将知识性内容体现出来。作为数学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开放性、趣味性、针对性的作业,不仅能够快速点燃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學习,而且要培育学生的问题解决、互动交流、摸索总结等能力。其次,体现方法性内容。方法性内容,主要为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技能,包括数学思想方法、自主学习技能、合作互动技能等。在作业设计中,教师以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为基准,然后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深层次思考探究,敢于提出疑问,展开互动交流、实践探究,从而掌握学习方法。最后,体现体验性内容。体验性内容,主要为复习巩固,以及加深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喜欢上数学学习。在作业设计中,要以实际生活展开,着重实践性、探究性、互动性作业。然后用一条或者多条线索,将整个单元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然后突出重难点,便于学生知识巩固,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三、类型拓宽
  小学数学教师要进行作业类型的拓宽,保障作业的丰富性、多元性,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求。首先,基础性作业的拓宽。基础性作业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自主学习的引导等。单元整体作业的设计,就要基于学生的智力、兴趣、能力等,进行难易程度的划分,并把控好作业的完成时间,让每一位学生都顺利完成作业。其次,整体性作业的拓宽。小学数学单元整体作业的设计,需要将课堂教学、课后作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然后注重难点的作业设计,且要基于教学目标,保障作业的系统性、整体性,带领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在作业难易程度上,要根据学生能力进行划分,然后遵循由简到难的原则,带领学生一步步提升。最后,实践性作业的拓宽。小学数学单元整体作业,不仅要将课本中的习题整理细化,还要拓展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探究实践、互动交流,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打破常规的问题解决类习题,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体验、实践,用语言、文字形式表现出来,或者设计实物模型。
  四、方式多样
  1.通过预习作业设计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日常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兴趣会有很大差异,喜欢数学知识的学生,其会有意识主动学习一些新知识,研究一些自己不懂或者是没有借助过的知识点,但是一些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其在学习中很少主动去研究一些知识,当做练习题遇到不会问题时,也基本会选择等待教师讲解的方式。这就导致部分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部分学生课堂学习轻松等差异性问题出现。在这一情况影响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单元学习后作业设计时,可以借助大单元作业设计活动设计一些预习作业。预习作业设计中,要包含本单元知识,知识难度要符合小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不可以太难,还要保证能够让学生学习到知识,这样学生在做数学作业时,才不会出现不懂就放弃,等待教师讲解问题出现。同时,教师还要保证预习作业难度有由简到难的特点,这样学生才可以在作业的引导下,逐渐深入探究,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逐渐提升。
  2.联系生活设计大单元作业提升学生的运用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有与生活。为此,在数学教师设计大单元课后作业时,教师可以从数学和生活的关系入手,设计数学大单元作业,适当将学生生活和数学知识相融合,这样既可以丰富数学课后作业形式与内容,对学生数学知识实际运用能力提升也有影响。一方面,小学数学教师在单元作业设计过程中,要能够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主动了解学生生活中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而后再设计教学活动。其次,教师要注重寓教于乐的体现,可以根据学生个性进行教学,这样既能较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以实现减负增效。
  总之,实施大单元设计,扎实、系统、有序地加强了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有效地避免了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在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想实现减负增效,就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作业。同时,要保证课后大单元作业设计有一定的引导作业,这样学生的探究能力才会得到培养。还要随时了解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针对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时调整设计方式,以便充分发挥大单元作业这一教学形式,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宝江. 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与实践[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22(13):36-39.
  [2] 徐延安.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策略探索[J]. 互动软件,2021(7):5225.
  [3] 李岚岚. 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以除法概念的建构为例[J].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2022(5):22-24,27.
  [4] 王佳成. 大单元作业的设计研究[J].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2022(5):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