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以读引写 以写促读 ——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研究
【作者】 曹晶晶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健康路第一中学)
【正文】摘 要:每一位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都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所以教育教学工作至关重要。初中阶段的语文学科,属于语言性学科,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讲究策略和方法,达到最佳的效果。其中,读写结合的策略最契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以读引写和以写促读的方式,不断达成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
对于语文学科而言,最令人熟知的就是阅读和写作,而且自古以来这两者就具备不分家的特点。那么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阅读和写作这两者之间的联结处进行探寻,然后开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教学,进一步达到读写结合的教学目的,让语文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上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对当下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持续的更新和创新,同时将各种各样的新教学手段应用进来,为学生构建一个前所未有的新课堂,学生沉浸其中,遨游其中,那么教师如何描绘,如何点缀,想要学生朝着哪个方向发展,自然是水到渠成之事。
一、读写结合的内涵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对于学生自身综合素养的主要衡量依据,就是阅读和写作,而是当下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组成内容。在过去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是将这两者完全分割开来,互为独立,导致学生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可能在阅读能力上相对较强,但是在写作能力上非常弱,又或者是在阅读能力上相对较弱,在写作能力上非常强等,无法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这与当下的核心素养教学要求背道而驰。在读写结合的背景下,主要核心要求,就是让这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真正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为融合教学之势。魂儿研制,就是在阅读课堂之上,教师侧重锻炼和引导学生的协作哦思维,在写作教学课堂之中,对学生的阅读面进行全面拓展,这样就可以在这两者兼顾的背景下,开展教学活动。在日常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明确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只有学生自身具备较为扎实的阅读能力,才能为后续写作奠定坚实基础。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布置写作任务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开展相关文章的阅读,通过读写结合,相互促进的方式,让学生的读写能力全面提升上来。而且不论是从任何一个角度来分析,阅读和写作这两者的关系都非常密切,无法分割开来进行教学,所以教师必须要立足于新课改要求,开展全新的融合教学,才能满足新时代教学要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
(一)以阅读为核心,积累写作语言材料
在新课标持续深化的背景下,明确指出,初中语文教学必须要促进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并在不断实践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获得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感悟。我们深入到初中阶段学习之中,可以明确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初中生自身的写作能力相对较差,根本原因就是不能对各种各样的语言材料进行科学利用,更无法对自身的写作体系进行构建,这就导致最终写出来的文章非常空洞,而且犹如流水账一般。为了对这样的情况进行全面转变,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培养,可以让学生不知不觉积累更多的语言经验。教师需要明确一点,就是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所积累的所有语言材料,本质上来讲,就是对语文知识进行全面内化的重要过程,当这样的内化量持续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达到质变的效果,在这样的背景下,就可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那么在写作层面上,就可以实现突飞迅猛的提升。学生再结合自身的思想,就可以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文章特色,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举例来讲,教师在对“紫藤萝瀑布”这一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其中的文章语言非常委婉含蓄,整体非常清新优美,这是一篇散文。那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遵循段落层层递进的方式开展教学,然后抓住其中的关键字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对作者此时的内心和情感进行呈现,这样,就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对紫藤萝花的魅力进行展现。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一些表达非常优美的语句进行重点阅读和摘录,充盈学生的大脑,拓展学生的视野。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对文章进行阅读讲解和赏析,首先,就是文章对于紫藤萝的描写是从花形的角度进行切入,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像一条瀑布一样;然后就是从整体出发,进行相对宏观的语言描绘,即,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进入到尾声阶段,那么就是从前面整体描绘跳脱出来,进入到局部的细节描绘之中,也就是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整体描述可谓是绘声绘色,而且具备层层递进的特点。在这样的阅读教学背景下,学生就可以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和写作手法。在这样文章的阅读完成之后,教师就要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写作任务,可以要求学生仿照这样的散文文体写作,也可以运用其中的写作手法等,满足教学要求。
(二)以阅读为切入点,开展写作扩写练习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写作基础,而且在仿写方面不说是炉火纯青,也已然达到了游刃有余地程度。所以教师在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对仿写阶段进行全面省略,而是引导学生进入到阅读之中,对写作的契机进行全面寻找,然后开展扩写的活动,这样就可以对学生良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全面培养。对于扩写活动而言,可以说是当下写作教学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形式,具体来讲,就是在原本篇幅较短的文章基础上,进一步扩展成为丰富且生动形象的长篇文章,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要保证学生自身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自身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进行科学合理创造,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行全面培养。但是需要特别注意一点,就是扩写并不是完全突破原本的限制,而是要忠实于原本的作品,不对整个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改变,在合乎逻辑和条理的背景下,进一步扩充情节,适当的想象,同时保证主题完全不变。所以,为了达到更好的读写结合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将必要的手段应用进来,让学生开展更大范围的扩写活动,让学生的整体写作能力全面提升上来。
举例来讲,教师在对“斑羚飞渡”这一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该篇文章主要大概的含义,就是对斑羚本身已然陷入绝境时,又自救脱险的这样一个全过程。学生通过阅读这样一个故事,可以看到奇迹,更可以看到动物世界中的瞬息万变。为了带给学生更为直观的阅读效果,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相关视频资料进行播放。然后教师需要趁热打铁,在学生边阅读的过程中,边引导学生进行扩写训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适当的发散自身的想象力,对一些已经生存下来的斑羚之间的心态变化以及可能后续会发生的故事等,进行写作。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可以给学生创造无限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立足阅读内容,组织课外写作训练
对于初中阶段学生而言,要想提高其写作能力,这并非是一蹴而就之事,需要循序渐进,教师在开展读写融合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只依靠课堂上的45分钟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能力如何,具体需求如何,开展针对性且有目的性的课外写作训练,这样学生就可以自主性的开展阅读和写作活动,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大幅度提升上来。
举例来讲,教师在对《背影》这一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以阅读文本为立足点,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写作训练活动,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全面提升上来。由于整篇文章主要围绕的核心,就是父亲,所以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自身的生活经历为着手点,写一篇关于亲情的文章,可以借助背景这一文章的散文类型,自行创作,引导学生融入一些亲情相处的细节内容,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感悟亲情的可贵。又如,教师在对《故乡》这一课教学完毕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与该文章写作文体或者是主题相似的课外文章,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不同课内外文章的主要表达不同之处,然后结合自身的理解,以故乡为题,开展写作创作。当然,教师也可以结合日常学生的生活或者从某一处获取灵感,要求学生写一篇新颖主题的作文,很多学生会觉得毫无头绪,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课外文章,然后通过阅读的方式,去汲取灵感,然后进行写作,也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到大自然之中,例如,动物园、博物馆等,让学生在体会的过程中,获得写作灵感,满足读写教学要求。也只有在这样多元化教学的背景下,学生的读写能力才能实现同步提升,获取更大的发展突破。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师,必须要保证读和写这两者不能分开,只有相互融合,互为渗透,才能获取更大的发展和突破。
参考文献:
[1]汪永春.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分析[J].家长,2020,No.353(31):159+161.
[2]俞蕾.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浅谈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No.160(10):72.
[3]杨平.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D].伊犁师范大学,2021.DOI:10.27808/d.cnki.gylsf.2021.000039.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
对于语文学科而言,最令人熟知的就是阅读和写作,而且自古以来这两者就具备不分家的特点。那么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阅读和写作这两者之间的联结处进行探寻,然后开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教学,进一步达到读写结合的教学目的,让语文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上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对当下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持续的更新和创新,同时将各种各样的新教学手段应用进来,为学生构建一个前所未有的新课堂,学生沉浸其中,遨游其中,那么教师如何描绘,如何点缀,想要学生朝着哪个方向发展,自然是水到渠成之事。
一、读写结合的内涵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对于学生自身综合素养的主要衡量依据,就是阅读和写作,而是当下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组成内容。在过去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是将这两者完全分割开来,互为独立,导致学生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可能在阅读能力上相对较强,但是在写作能力上非常弱,又或者是在阅读能力上相对较弱,在写作能力上非常强等,无法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这与当下的核心素养教学要求背道而驰。在读写结合的背景下,主要核心要求,就是让这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真正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为融合教学之势。魂儿研制,就是在阅读课堂之上,教师侧重锻炼和引导学生的协作哦思维,在写作教学课堂之中,对学生的阅读面进行全面拓展,这样就可以在这两者兼顾的背景下,开展教学活动。在日常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明确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只有学生自身具备较为扎实的阅读能力,才能为后续写作奠定坚实基础。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布置写作任务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开展相关文章的阅读,通过读写结合,相互促进的方式,让学生的读写能力全面提升上来。而且不论是从任何一个角度来分析,阅读和写作这两者的关系都非常密切,无法分割开来进行教学,所以教师必须要立足于新课改要求,开展全新的融合教学,才能满足新时代教学要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
(一)以阅读为核心,积累写作语言材料
在新课标持续深化的背景下,明确指出,初中语文教学必须要促进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并在不断实践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获得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感悟。我们深入到初中阶段学习之中,可以明确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初中生自身的写作能力相对较差,根本原因就是不能对各种各样的语言材料进行科学利用,更无法对自身的写作体系进行构建,这就导致最终写出来的文章非常空洞,而且犹如流水账一般。为了对这样的情况进行全面转变,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培养,可以让学生不知不觉积累更多的语言经验。教师需要明确一点,就是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所积累的所有语言材料,本质上来讲,就是对语文知识进行全面内化的重要过程,当这样的内化量持续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达到质变的效果,在这样的背景下,就可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那么在写作层面上,就可以实现突飞迅猛的提升。学生再结合自身的思想,就可以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文章特色,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举例来讲,教师在对“紫藤萝瀑布”这一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其中的文章语言非常委婉含蓄,整体非常清新优美,这是一篇散文。那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遵循段落层层递进的方式开展教学,然后抓住其中的关键字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对作者此时的内心和情感进行呈现,这样,就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对紫藤萝花的魅力进行展现。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一些表达非常优美的语句进行重点阅读和摘录,充盈学生的大脑,拓展学生的视野。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对文章进行阅读讲解和赏析,首先,就是文章对于紫藤萝的描写是从花形的角度进行切入,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像一条瀑布一样;然后就是从整体出发,进行相对宏观的语言描绘,即,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进入到尾声阶段,那么就是从前面整体描绘跳脱出来,进入到局部的细节描绘之中,也就是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整体描述可谓是绘声绘色,而且具备层层递进的特点。在这样的阅读教学背景下,学生就可以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和写作手法。在这样文章的阅读完成之后,教师就要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写作任务,可以要求学生仿照这样的散文文体写作,也可以运用其中的写作手法等,满足教学要求。
(二)以阅读为切入点,开展写作扩写练习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写作基础,而且在仿写方面不说是炉火纯青,也已然达到了游刃有余地程度。所以教师在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对仿写阶段进行全面省略,而是引导学生进入到阅读之中,对写作的契机进行全面寻找,然后开展扩写的活动,这样就可以对学生良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全面培养。对于扩写活动而言,可以说是当下写作教学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形式,具体来讲,就是在原本篇幅较短的文章基础上,进一步扩展成为丰富且生动形象的长篇文章,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要保证学生自身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自身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进行科学合理创造,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行全面培养。但是需要特别注意一点,就是扩写并不是完全突破原本的限制,而是要忠实于原本的作品,不对整个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改变,在合乎逻辑和条理的背景下,进一步扩充情节,适当的想象,同时保证主题完全不变。所以,为了达到更好的读写结合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将必要的手段应用进来,让学生开展更大范围的扩写活动,让学生的整体写作能力全面提升上来。
举例来讲,教师在对“斑羚飞渡”这一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该篇文章主要大概的含义,就是对斑羚本身已然陷入绝境时,又自救脱险的这样一个全过程。学生通过阅读这样一个故事,可以看到奇迹,更可以看到动物世界中的瞬息万变。为了带给学生更为直观的阅读效果,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相关视频资料进行播放。然后教师需要趁热打铁,在学生边阅读的过程中,边引导学生进行扩写训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适当的发散自身的想象力,对一些已经生存下来的斑羚之间的心态变化以及可能后续会发生的故事等,进行写作。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可以给学生创造无限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立足阅读内容,组织课外写作训练
对于初中阶段学生而言,要想提高其写作能力,这并非是一蹴而就之事,需要循序渐进,教师在开展读写融合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只依靠课堂上的45分钟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能力如何,具体需求如何,开展针对性且有目的性的课外写作训练,这样学生就可以自主性的开展阅读和写作活动,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大幅度提升上来。
举例来讲,教师在对《背影》这一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以阅读文本为立足点,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写作训练活动,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全面提升上来。由于整篇文章主要围绕的核心,就是父亲,所以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自身的生活经历为着手点,写一篇关于亲情的文章,可以借助背景这一文章的散文类型,自行创作,引导学生融入一些亲情相处的细节内容,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感悟亲情的可贵。又如,教师在对《故乡》这一课教学完毕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与该文章写作文体或者是主题相似的课外文章,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不同课内外文章的主要表达不同之处,然后结合自身的理解,以故乡为题,开展写作创作。当然,教师也可以结合日常学生的生活或者从某一处获取灵感,要求学生写一篇新颖主题的作文,很多学生会觉得毫无头绪,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课外文章,然后通过阅读的方式,去汲取灵感,然后进行写作,也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到大自然之中,例如,动物园、博物馆等,让学生在体会的过程中,获得写作灵感,满足读写教学要求。也只有在这样多元化教学的背景下,学生的读写能力才能实现同步提升,获取更大的发展突破。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师,必须要保证读和写这两者不能分开,只有相互融合,互为渗透,才能获取更大的发展和突破。
参考文献:
[1]汪永春.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分析[J].家长,2020,No.353(31):159+161.
[2]俞蕾.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浅谈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No.160(10):72.
[3]杨平.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D].伊犁师范大学,2021.DOI:10.27808/d.cnki.gylsf.2021.00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