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

【作者】 韦华利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第三小学)


【正文】  摘 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工作的展开,小学数学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发生了重大变化,探究式教学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极大推崇。在这里,本文从新课程标准入手,对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基于工作实践,对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探究式教学模式构建和教学策略两大部分内容。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探究性;重要性
  数学是基础教育基本课程,在小学阶段是必修课之一。探究式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或者对当前学习内容的主要知识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更好的达到课程标准,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学习,再以启发学生思考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此基础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通过协作交流,总结提高激发学生对探究式教学的信任。下面对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一、探究性教学的重要性
  探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不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分析,主动探究问题,进而获得答案。这样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空间,锻炼了学生思考与分析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而且,对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认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与过去的灌输式、填鸭式等教学模式相比,不仅能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让学生学会了自主思考与学习,懂得辩证思考与表达,开拓数学思维,利于学生体验数学的真谛,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
  二、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分析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构建
  总体上,探究式教学模式构建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具体如下:
  第一步:设置教学情景,确定目标方向。一个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开端可以激发学生兴趣,顺利导入新课。进行探究式教学前,教师基于课程内容和教学任务,根据学生的性格、心理、兴趣爱好等创设教学情景,如故事、悬念等,借助情境导入新课。新课导入后,就要明确方向了,让学生明白学什么,学生带着目标去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活动的效果。
  第二步:教师启发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理解学习目标后,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让学生互相交流、探讨,适时给予指导,但不左右学生的思考方向,允许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研究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我探究,另一种是互相探究。自我探究,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等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互相探究,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各小组组内探讨,形成小组意见,然后组间交流意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把控全局,控制学生探讨节奏,引导学生思维走向正确的方向。
  第三步:回归目标,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结束教学内容后,教师总结归纳,并让学生自我总结,学到了什么、学习能力有没有增进等。通过引导学生自我总结与反思,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
  (二)探究式教学策略
  1、巧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设置探究式的教学情景,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不由自主的进入新课学习,进而成功的导入新课,引起学生思考。如果创设的情景学生不感兴趣,情景将失去应有的作用。所以,进行探究式教学时,做好情景创设工作是尤为重要的。从以往工作经验看,教学情景创设应当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从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情入手,尽量的贴近生活。如,讲“相遇问题”时,教师可以从学生身边的事情为角度切入,问“上学路上看到了什么”、“车辆的行驶方向有什么特点”……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会结合自己身边的事情去回忆,发现路上的有些车行驶方向相同,有些车行驶方向不同。针对学生的意见表达,教师在课堂上设置相应的情景,模拟公路上车辆行驶,学生亲身观看模拟过程,正直接的理解不同方向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这一现象,对相遇问题有更深入的解读。
  2、引导学生思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应当认知这一点变化,转变自身角色,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领者,给予学生更多独立学习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当站在学生角度,多引导学生思考。如,讲“分数基本性质”时,教师事先设计几张分数图片,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差异,进而引出相关性等内容。此外,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一张正方向纸,让学生进行不同次数的对折,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性质。
  3、提供探究要求的材料,引导学生去探究
  探究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学习的能力,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想要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就要为学生提供研究需要的材料,引导学生去收集事实,亲自观察与操作,通过亲自的动脑、动手来获取知识。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构建探究式课堂前应当充分了解课程内容,根据课程内容分析探究材料的特点,并做好材料的选择与提取工作,尽量使用关联性大、有吸引力、安全的、符合学生特点的材料,方便学生操作实践。
  4、创新小学数学教学多样化教学
  小学生由于认知能力的不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因素,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创造适合于他们的教学方式。很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动态生成,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随意的开展学习,要求教师有教学方案设计,在教学设计中为学生留出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这样才能让学生点燃思考的火花,扩展思维空间。小学数学内容生活化,小学数学内容贴近生活,符合小学生认知需要,为他们积极学习奠定了心理基础。每个学生思维方式不一样,学习方式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个性化问题。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改善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造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应当多多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这是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新课程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付波.新课程体系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华少年,2011.
  [2]徐霞.新课程体系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高考,2010.
  [3]王莉.新课程体系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