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数学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作者】 郝忠国
【机构】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锦山第二中学)
【正文】 摘 要:高中正值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成型的时期,由于教学任务重,高考压力大,德育工作往往被忽略掉,尤其是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工作。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需要老师担当起对其德育的教学工作,教育学生为人处世,将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青年。本文将对高中数学教育中德育内容的渗透这一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中数学;渗透德育;教育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新课程标准要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教学的过程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应该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帮助学生提高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在符合学生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教师需要在课堂的环节设计以及对教材的挖掘上进行重点渗透,使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得到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培养。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溶合的重要性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溶合的重要性:1.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十分活跃,心理也在趋于成熟。但这一时期高中生要面临升学压力,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容易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影响身心发育,不利于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除了语文、政治等这些科目教学能对学生的情绪起到一定的舒缓作用外,还需要发挥高中数学教学中德育的作用,将数学的德育作用和其他学科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式缓解自身压力,调节不良情绪。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要及时进行疏导,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影,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2.有利于提高思想道德素养。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引用有关思想道德培养的例子,以具体的案例教导学生明辨是非、惩恶扬善,遵守社会公德和国家法律规范,约束自身行为,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教师在教学中安排一些能够有助于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在创设情境中渗透德育
良好的教学情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的求学信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首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尝试成功。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学习,公式,法则,数量关系的分析,都要启发诱导学生尝试探索,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这样,学生才会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其次,创造良好的课堂文化氛围,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不要以个人的偏见,教师轻视和鄙视学生,这是最沉重的打击,它最有可能摧毁学生的自信心。所以,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外,更应该具有一片爱心,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在师生关系中,只有教师的“爱生情”才能赢得学生“向师心”。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溶合的策略
我国近年来一直倡导开展素质教育,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其中德育培养至关重要。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融入德育思想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和综合素质。下文将阐述四种将德育思想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策略,以培养出兼具科学知识和人文修养的复合型人才。1.教材与德育教育相溶合。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理解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已有一定的发展,数学教材的编排上多是文字和图形,有关德育的内容在教材中较为隐蔽。教师教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教师在讲授等比数列这部分知识时,可引用《庄子·天下篇》中“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一语,通过对这句话的理解让学生领会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的同时,又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体会到中国古人的智慧,珍惜中国灿烂瑰丽的文化。2.创设德育教学情境。教学情境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课堂趣味性,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实现教学相长。因此,教师应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使德育教育渗透进高中数学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习热情。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可根据所讲解的数学内容适当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中理解较为抽象的数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发散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教师要引领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的简洁之美、对称之美、和谐之美与严谨之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比如,在学习圆的方程时,需要明确圆标准方程、一般方程、直线与圆的关系、切线方程求法以及两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师可在课堂上画出圆的图形,列举直线与圆相切、相交、相离的例子,展示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让学生思考两圆之间因位置不同,圆心距与半径之间的关系也不同的原因。也可开展学生讲课教师评论的教学活动,这样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数学知识,并且在这个角色互换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教师的责任和辛劳,让学生学会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
四、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德育融入到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等活动,将高中数学中难以通过教师个人的讲解领会的内容,拆分为各个小单元。将学生分为各个小组,分别担负不同的教学任务,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真正理解每个数学知识点。比如在讲解排列组合一节的知识时,学生很难完全把握排列组合中插空法、捆绑法、隔板法等解题方法。通过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再加以详细讲解。不仅能够在小组活动中加深学生之间的感情,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也能够更直观具体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高中数学是聚科学性、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学科,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渗透德育教育,时时刻刻不忘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数学教育的德育渗透不仅仅是以上几个方面,它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它与我们的各个教学环节和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我们多做有心人,善于发现与引导,寓德育于数学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就一定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陈启义.高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2.
[2]吴勇.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J].现代交际,2011.
关键词:高中数学;渗透德育;教育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新课程标准要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教学的过程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应该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帮助学生提高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在符合学生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教师需要在课堂的环节设计以及对教材的挖掘上进行重点渗透,使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得到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培养。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溶合的重要性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溶合的重要性:1.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十分活跃,心理也在趋于成熟。但这一时期高中生要面临升学压力,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容易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影响身心发育,不利于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除了语文、政治等这些科目教学能对学生的情绪起到一定的舒缓作用外,还需要发挥高中数学教学中德育的作用,将数学的德育作用和其他学科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式缓解自身压力,调节不良情绪。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要及时进行疏导,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影,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2.有利于提高思想道德素养。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引用有关思想道德培养的例子,以具体的案例教导学生明辨是非、惩恶扬善,遵守社会公德和国家法律规范,约束自身行为,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教师在教学中安排一些能够有助于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在创设情境中渗透德育
良好的教学情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的求学信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首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尝试成功。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学习,公式,法则,数量关系的分析,都要启发诱导学生尝试探索,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这样,学生才会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其次,创造良好的课堂文化氛围,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不要以个人的偏见,教师轻视和鄙视学生,这是最沉重的打击,它最有可能摧毁学生的自信心。所以,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外,更应该具有一片爱心,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在师生关系中,只有教师的“爱生情”才能赢得学生“向师心”。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溶合的策略
我国近年来一直倡导开展素质教育,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其中德育培养至关重要。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融入德育思想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和综合素质。下文将阐述四种将德育思想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策略,以培养出兼具科学知识和人文修养的复合型人才。1.教材与德育教育相溶合。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理解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已有一定的发展,数学教材的编排上多是文字和图形,有关德育的内容在教材中较为隐蔽。教师教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教师在讲授等比数列这部分知识时,可引用《庄子·天下篇》中“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一语,通过对这句话的理解让学生领会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的同时,又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体会到中国古人的智慧,珍惜中国灿烂瑰丽的文化。2.创设德育教学情境。教学情境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课堂趣味性,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实现教学相长。因此,教师应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使德育教育渗透进高中数学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习热情。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可根据所讲解的数学内容适当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中理解较为抽象的数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发散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教师要引领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的简洁之美、对称之美、和谐之美与严谨之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比如,在学习圆的方程时,需要明确圆标准方程、一般方程、直线与圆的关系、切线方程求法以及两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师可在课堂上画出圆的图形,列举直线与圆相切、相交、相离的例子,展示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让学生思考两圆之间因位置不同,圆心距与半径之间的关系也不同的原因。也可开展学生讲课教师评论的教学活动,这样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数学知识,并且在这个角色互换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教师的责任和辛劳,让学生学会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
四、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德育融入到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等活动,将高中数学中难以通过教师个人的讲解领会的内容,拆分为各个小单元。将学生分为各个小组,分别担负不同的教学任务,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真正理解每个数学知识点。比如在讲解排列组合一节的知识时,学生很难完全把握排列组合中插空法、捆绑法、隔板法等解题方法。通过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再加以详细讲解。不仅能够在小组活动中加深学生之间的感情,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也能够更直观具体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高中数学是聚科学性、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学科,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渗透德育教育,时时刻刻不忘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数学教育的德育渗透不仅仅是以上几个方面,它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它与我们的各个教学环节和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我们多做有心人,善于发现与引导,寓德育于数学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就一定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陈启义.高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2.
[2]吴勇.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J].现代交际,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