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与其它学科的密切关系
【作者】 韩 庆
【机构】 (河南省鹤壁市福田小学)
【正文】摘 要:少先队活动课与其他文化课程有明显的区别,更不适合采用说教形式。从目前看,很多小学的少先队活动课程流于形式,多将“学雷锋日”“六一儿童节”“重阳节”等重要时间当作节点。这样的教育缺少了渗透性,增加了一分“功利心”。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就如何开展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少先队;活动课程;学科建设;其他学科
少先队活动课程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组织育人、实践育人。事实上,很多学校在这方面存在欠缺,尤其是活动课程存在序列化缺失。另外,部分辅导员对于这类课程缺乏足够的认识,学校相关组织者也未开展针对性地指导和培训,相关教研机制乏善可陈。很多活动课程“昙花一现”,让人觉着过于随意,最终降低了少先队活动课的实际效果。
一、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的价值
少先队活动课程是以少先队组织框架为基础,需要相应的组织形式对少先队员开展思想与价值观的引领。这些看似零散的活动课程“串联”起来,就能形成较为系统的课程体系。一直以来,少先队活动课程多以主题活动形式出现,很少能够和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某种角度说,这不利于各学科的有序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交叉学科”成为教育的终极目标,这也是我们一直提及的素质教育。以语文课程为例,看似是语言类学科,但这门课兼具德育教育的重任,同时还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不夸张地说,语文课就是包罗万象的“万花筒”。同样,逻辑性很强的数学课程,也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如果抛开背景大谈特谈数字和算式,无疑是忘本逐末。因此,少先队活动课程不仅能够单独存在,更能够和不同学科交叉起来,达到“合纵连横”的效果。
二、少先队活动课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一)发动“群众”力量
我们一直强调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但囿于教室空间,学生们很难真正“动”起来,“喊”出来,教学主体地位这一说法也未达到预期效果。如果让小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上来,就要发动“群众”的力量。比如说,小学科学会涉及很多植物相关的问题,也会用到很多教具。那么,任课教师就可以发动大家,寻找身边的“宝藏”。小学生们也会利用业余时间找到“苍耳”“曼陀罗”“太阳花”等等,无论是种子,还是幼苗,都是很好的实物教具。大家还会用心的交流,如何“发现宝贝”,“如何带宝贝回家”。这样,学科课程也增加了大量校本课程,学生们学起来也会兴致盎然。殊不知,正是这种看似无意之举,却培养了小学生的责任感,懂得如何用自己的行动为班级做一份贡献。
(二)润物细无声
少先队活动课程与语文课程结合起来,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语文教材中,无论是古诗词,还是记叙文和散文,都有很多歌唱祖国大好河山,赞扬劳动人民的内容。事实上,这些素材就是开展少先队活动课程的最佳素材,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必须具有爱国情怀,要让学生懂得“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尤其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每个人享受着太平盛世带给我们的欢愉,这就是国家强大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了国,才能有家。纵观古今,战乱不断的国家和地区,人民过着生灵涂炭的生活。在这种环境下,谈理想,谈人生,是多么的苍白无力。
(三)同向而行
少先队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结合,并非一己之力就能实现的。要做到这点,必须上下同心,从教材出发增加少先队活动内容,
通过特有的组织形式和学科式学习模式,针对少先队员开展思想教育和价值观引领。这种学习方式把原本零散的活动统整成若干个项目,并以学科为脉络形成“枝干”,最后形成系统的“大树”。这就需要我们从开始就明确学习的目标,少先队员要以终为始,在辅导员和各任课教师的引领下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从课程论的角度来分析,少先队活动课突出地反映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思想(杜威)。众多专家学者们都一致认为,课程是与学生个体的经验密不可分的,课程内容的重要来源是学生的生活,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他们的学习生活。学者们对教育教学中的直接经验加以肯定,并一直鼓励学生走出教材,突破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在生活和实践中去学习,去实践,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正是这些理论为我们开展学科式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四)突出小学生的个性特征
少年先锋队的作风是“诚实、勇敢、活泼、团结”,这与小学生的特点不谋而合。各学科内容融入少先队活动之中,要遵循这一客观规律。在课堂上,教学素材要契合他们的特点和个性化需求,比如,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大家朗读《项链》(莫泊桑)一文,让小学生们欣赏优美的词句,感受到语言带给我们的美感。在讲述故事内容时,将“真诚”“坦然”这些做人的道理传递给大家,要拒绝“虚荣”“讲面子”“好高骛远”这些不良心态。
总结
综上所述,少先队活动课程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如果能借助各种学科“平台”,就能很好地发挥出载体的作用,活动课程也会更有生机,更贴近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为此,我们要高屋建瓴,制定系统而翔实的计划,与各个学科教师通力合作,真正起到“1+1>2”的协同效应。
“本文系鹤壁市教育科研课题《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现状的研究》(2022-JKLX-015)研究成果”
关键词:少先队;活动课程;学科建设;其他学科
少先队活动课程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组织育人、实践育人。事实上,很多学校在这方面存在欠缺,尤其是活动课程存在序列化缺失。另外,部分辅导员对于这类课程缺乏足够的认识,学校相关组织者也未开展针对性地指导和培训,相关教研机制乏善可陈。很多活动课程“昙花一现”,让人觉着过于随意,最终降低了少先队活动课的实际效果。
一、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的价值
少先队活动课程是以少先队组织框架为基础,需要相应的组织形式对少先队员开展思想与价值观的引领。这些看似零散的活动课程“串联”起来,就能形成较为系统的课程体系。一直以来,少先队活动课程多以主题活动形式出现,很少能够和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某种角度说,这不利于各学科的有序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交叉学科”成为教育的终极目标,这也是我们一直提及的素质教育。以语文课程为例,看似是语言类学科,但这门课兼具德育教育的重任,同时还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不夸张地说,语文课就是包罗万象的“万花筒”。同样,逻辑性很强的数学课程,也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如果抛开背景大谈特谈数字和算式,无疑是忘本逐末。因此,少先队活动课程不仅能够单独存在,更能够和不同学科交叉起来,达到“合纵连横”的效果。
二、少先队活动课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一)发动“群众”力量
我们一直强调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但囿于教室空间,学生们很难真正“动”起来,“喊”出来,教学主体地位这一说法也未达到预期效果。如果让小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上来,就要发动“群众”的力量。比如说,小学科学会涉及很多植物相关的问题,也会用到很多教具。那么,任课教师就可以发动大家,寻找身边的“宝藏”。小学生们也会利用业余时间找到“苍耳”“曼陀罗”“太阳花”等等,无论是种子,还是幼苗,都是很好的实物教具。大家还会用心的交流,如何“发现宝贝”,“如何带宝贝回家”。这样,学科课程也增加了大量校本课程,学生们学起来也会兴致盎然。殊不知,正是这种看似无意之举,却培养了小学生的责任感,懂得如何用自己的行动为班级做一份贡献。
(二)润物细无声
少先队活动课程与语文课程结合起来,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语文教材中,无论是古诗词,还是记叙文和散文,都有很多歌唱祖国大好河山,赞扬劳动人民的内容。事实上,这些素材就是开展少先队活动课程的最佳素材,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必须具有爱国情怀,要让学生懂得“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尤其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每个人享受着太平盛世带给我们的欢愉,这就是国家强大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了国,才能有家。纵观古今,战乱不断的国家和地区,人民过着生灵涂炭的生活。在这种环境下,谈理想,谈人生,是多么的苍白无力。
(三)同向而行
少先队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结合,并非一己之力就能实现的。要做到这点,必须上下同心,从教材出发增加少先队活动内容,
通过特有的组织形式和学科式学习模式,针对少先队员开展思想教育和价值观引领。这种学习方式把原本零散的活动统整成若干个项目,并以学科为脉络形成“枝干”,最后形成系统的“大树”。这就需要我们从开始就明确学习的目标,少先队员要以终为始,在辅导员和各任课教师的引领下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从课程论的角度来分析,少先队活动课突出地反映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思想(杜威)。众多专家学者们都一致认为,课程是与学生个体的经验密不可分的,课程内容的重要来源是学生的生活,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他们的学习生活。学者们对教育教学中的直接经验加以肯定,并一直鼓励学生走出教材,突破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在生活和实践中去学习,去实践,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正是这些理论为我们开展学科式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四)突出小学生的个性特征
少年先锋队的作风是“诚实、勇敢、活泼、团结”,这与小学生的特点不谋而合。各学科内容融入少先队活动之中,要遵循这一客观规律。在课堂上,教学素材要契合他们的特点和个性化需求,比如,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大家朗读《项链》(莫泊桑)一文,让小学生们欣赏优美的词句,感受到语言带给我们的美感。在讲述故事内容时,将“真诚”“坦然”这些做人的道理传递给大家,要拒绝“虚荣”“讲面子”“好高骛远”这些不良心态。
总结
综上所述,少先队活动课程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如果能借助各种学科“平台”,就能很好地发挥出载体的作用,活动课程也会更有生机,更贴近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为此,我们要高屋建瓴,制定系统而翔实的计划,与各个学科教师通力合作,真正起到“1+1>2”的协同效应。
“本文系鹤壁市教育科研课题《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现状的研究》(2022-JKLX-01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