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王 武
【机构】 (重庆市万州区培文中心小学)
【正文】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施行,健康教学、阳光教学是体育教学中的改革需求,教师要以落实新课程理念为着眼点,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发展学生基本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能,增强健康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专项运动技能进步,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促进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进一步普及,使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变得更丰富多彩,使得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变得更加有趣,同时也更能调动学生参与体育与健康活动的兴趣。同时,学生也可从游戏教学活动中通过联系个人的实际体育运动经验,建立对体育与健康活动的良好互动关系,从而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中来。本文重点针对此方面展开研究。
关键词:游戏;小学体育;运用
体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改善学生的身体状况、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加深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当前,中国小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着教育方法不合理、教育资源匮乏等诸多问题。为此,我们应正视当前的体育教学问题,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据新的改革理念,把体育的核心素养与体育教育有机地联系起来,加强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增强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潜力。
1、精心设计体育学科活动
体育游戏的选择要以教材为依据,考虑学生的特点,游戏的运动量也要恰如其分。教师要选择适合各年级段的游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以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各种体育项目比赛均有重要价值,例如,田径类比赛能让学生奋力拼搏;冬季三项比赛能让学生强身健体;拔河比赛能让学生团结合作;游泳比赛能让学生掌握一门新技术;武术操比赛能让学生外柔内刚;象棋比赛能让学生勤于思考;篮球比赛能让学生勇往直前;羽毛球比赛能培养学生的速度、灵敏素质;广播操比赛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围棋比赛能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和创造力;乒乓球比赛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球,提高反应能力。这些都是较专业的比赛项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举办一些简单又有趣的游戏类比赛,如仰卧起坐比快、跳短绳、拉绳比赛、齐心协力夹球比赛、“袋鼠跳”(利用麻袋)、转呼啦圈、托球比赛、抢凳子、二人三足跑、跳绳接力赛等。学生在比赛中竞争,在活动中成长,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比赛,能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奠定基础。
2、实现体育技能与趣味游戏的有机结合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等特点,因此,以往采用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往往效果不佳,即便通过反复地讲解和演示,也不能保证学生完全掌握有关知识内容,长此以往学生还会出现厌学情绪。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体育游戏弥补以往理论教学存在的不足。一方面,组织体育游戏时要与小学生的爱好与特点相适应,让他们感受到体育课堂的吸引力及趣味性;另一方面还要推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落实,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新课标课堂要求相适应。例如,体育教师可以对传统项目“耐力跑”进行创新,将“绕杆接力”等其他跑步项目融入其中,给予学生更丰富的活动体验。与此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根据其擅长的项目安排跳绳跑、运乒乓球跑等游戏形式,充分突出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自主性。再如,教师在针对“篮球运球”这一项目进行教学时,可以组织单人运球比赛、团队运球接力等趣味活动,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与体育素养的目的。由此可见,将体育技能学习融入游戏活动是小学体育课堂创新的重要思路,学生在参与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既可以感受体育学习的趣味性,又可以对参与体育的情感进行内化,真正意义上做到参与体育、爱上体育。
3、基于学生差异,开展游戏化活动
对于游戏化教学方案而言,将其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时,需要以个性化的模式展开,需要充分展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需要建立在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只有如此,才能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才能够充分展现体育游戏学习所具有的功能和价值。传统体育教学方案的设计,大都是以教师为主体,以固定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明显缺少了个性化、针对性,针对不同技术水平的学生,很难满足学习需求,难以提升学习效果。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可以在设计时引入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基础学习水平为依据,展开积极的探索,从而确保可以设计出与学生个性、兴趣以及运动诉求相匹配的科学化的游戏形式。例如,“快快集合”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可以借助游戏内容为学生提供引导,使学生在捕鱼游戏的过程中自觉养成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结合教师所发指令,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运动能力。因此,本课游戏方案的设计,可以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游戏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在其中渗透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这样学生才能够结合自身的优势、不足以及运动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和提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由此可见,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游戏化教学方案的设计必然要以因材施教为基础,要选择合理化的渗透方式,一方面可以丰富游戏设计,另一方面也能够借此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在义务教育阶段尤其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营造一种妙趣横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且在参与游戏时,调动学生参与运动项目的积极性,注重在游戏教学中开展整体性评价,从而培育学生体育运动道德。基于游戏设计的优化,进一步提升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也促进学生运动潜力的激发与身体素质的增强,为促进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进行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缪雪清.“玩”有引力——聚焦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课堂游戏化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22):166-166.
[3]魏行斌.巧设游戏,优化课堂——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4):87-87.
[4]王兴芬.探讨“体育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游戏的优化策略[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No.793(07):189-190.
关键词:游戏;小学体育;运用
体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改善学生的身体状况、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加深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当前,中国小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着教育方法不合理、教育资源匮乏等诸多问题。为此,我们应正视当前的体育教学问题,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据新的改革理念,把体育的核心素养与体育教育有机地联系起来,加强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增强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潜力。
1、精心设计体育学科活动
体育游戏的选择要以教材为依据,考虑学生的特点,游戏的运动量也要恰如其分。教师要选择适合各年级段的游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以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各种体育项目比赛均有重要价值,例如,田径类比赛能让学生奋力拼搏;冬季三项比赛能让学生强身健体;拔河比赛能让学生团结合作;游泳比赛能让学生掌握一门新技术;武术操比赛能让学生外柔内刚;象棋比赛能让学生勤于思考;篮球比赛能让学生勇往直前;羽毛球比赛能培养学生的速度、灵敏素质;广播操比赛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围棋比赛能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和创造力;乒乓球比赛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球,提高反应能力。这些都是较专业的比赛项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举办一些简单又有趣的游戏类比赛,如仰卧起坐比快、跳短绳、拉绳比赛、齐心协力夹球比赛、“袋鼠跳”(利用麻袋)、转呼啦圈、托球比赛、抢凳子、二人三足跑、跳绳接力赛等。学生在比赛中竞争,在活动中成长,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比赛,能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奠定基础。
2、实现体育技能与趣味游戏的有机结合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等特点,因此,以往采用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往往效果不佳,即便通过反复地讲解和演示,也不能保证学生完全掌握有关知识内容,长此以往学生还会出现厌学情绪。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体育游戏弥补以往理论教学存在的不足。一方面,组织体育游戏时要与小学生的爱好与特点相适应,让他们感受到体育课堂的吸引力及趣味性;另一方面还要推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落实,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新课标课堂要求相适应。例如,体育教师可以对传统项目“耐力跑”进行创新,将“绕杆接力”等其他跑步项目融入其中,给予学生更丰富的活动体验。与此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根据其擅长的项目安排跳绳跑、运乒乓球跑等游戏形式,充分突出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自主性。再如,教师在针对“篮球运球”这一项目进行教学时,可以组织单人运球比赛、团队运球接力等趣味活动,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与体育素养的目的。由此可见,将体育技能学习融入游戏活动是小学体育课堂创新的重要思路,学生在参与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既可以感受体育学习的趣味性,又可以对参与体育的情感进行内化,真正意义上做到参与体育、爱上体育。
3、基于学生差异,开展游戏化活动
对于游戏化教学方案而言,将其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时,需要以个性化的模式展开,需要充分展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需要建立在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只有如此,才能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才能够充分展现体育游戏学习所具有的功能和价值。传统体育教学方案的设计,大都是以教师为主体,以固定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明显缺少了个性化、针对性,针对不同技术水平的学生,很难满足学习需求,难以提升学习效果。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可以在设计时引入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基础学习水平为依据,展开积极的探索,从而确保可以设计出与学生个性、兴趣以及运动诉求相匹配的科学化的游戏形式。例如,“快快集合”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可以借助游戏内容为学生提供引导,使学生在捕鱼游戏的过程中自觉养成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结合教师所发指令,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运动能力。因此,本课游戏方案的设计,可以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游戏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在其中渗透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这样学生才能够结合自身的优势、不足以及运动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和提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由此可见,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游戏化教学方案的设计必然要以因材施教为基础,要选择合理化的渗透方式,一方面可以丰富游戏设计,另一方面也能够借此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在义务教育阶段尤其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营造一种妙趣横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且在参与游戏时,调动学生参与运动项目的积极性,注重在游戏教学中开展整体性评价,从而培育学生体育运动道德。基于游戏设计的优化,进一步提升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也促进学生运动潜力的激发与身体素质的增强,为促进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进行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缪雪清.“玩”有引力——聚焦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课堂游戏化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22):166-166.
[3]魏行斌.巧设游戏,优化课堂——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4):87-87.
[4]王兴芬.探讨“体育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游戏的优化策略[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No.793(07):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