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让生活之水注入作文教学
【作者】 林海萍
【机构】 (广西玉林市福绵区沙田镇苏立小学)
【正文】摘 要: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流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流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创造,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基于这一点,小学作文教学要面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寻求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作文走近学生生活,为作文教学注入时代的“活水”。
关键词:作文;生活化;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基于这一点,小学作文教学要面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寻求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作文走近学生生活,为作文教学注入时代的“活水”。
一、立足实际生活
生活化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着眼点就是从生活当中吸收丰富的创作素材,让学生学会在生活当中收获写作材料,并在加工处理之后应用到写作当中,提高创作质量。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习作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我认为,要让孩子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让孩子的习作反映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应向生活开放,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孩子亲近自然,步入社会,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广阔的认知天地,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1、引领学生走进家庭生活。家庭生活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沃土,幸福家庭的孩子,他们大多热情、纯真、善良、乐于助人、有同情心,所以,在生活作文指导的过程中,选取学生典型的家庭生活情景,确定具体的场景和观察的顺序,引领他们回到家庭生活的小天地里去观察和思考,进入“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的境界,使他们感知家庭生活的真、善、美,用爱心去感知家庭生活。为此我们及时家访和定期召开家长会,内容不是告学生的状,而是把家庭环境建设作为每次活动的一项必备内容。再要求学生进行有关亲人的爱、家庭劳动的乐趣、生活情趣以及自己的.小天地等方面的练笔。写家里亲人的有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写家里发生的事有《我的一家》、《妈妈我想对你说》、《我为妈妈洗脚》、《中秋佳节话亲情》等。
2、引领学生走进校园生活。在校园生活里,丰富多彩的活动,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朝气蓬勃的学习生活,诗情画意的校园环境,这些学生熟悉而又感到亲切的校园生活情境,给学生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校园生活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如我们每天晨间活动一句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话。如:“传统文化进校园”、“注意安全,珍爱生命!”、“福绵是我家,环境靠大家!”、“校园书香阅读”、“校园文体活动”
我们要尽量利用校园里的一切活动,调动学生去描绘生活,赞美生活,如写《校园的秋天》、《校园里桂花飘香》,组织学生集体观察与学生自由观察相结合,赞美校园的美景,表达小主人的自豪感,引领学生去发现身边美好的人和事。我们也可以与重大纪念日结合起来,如庆“三八”、“世界地球日”、庆“五一”、迎“六一”、庆祝“教师节”等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对每一项活动内容都有兴趣地去写。
3、引领学生观察自然生活。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花开花落,阴晴雨雪,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自然世界,认真观察大自然,时刻与大自然为伴,用心去体会大自然,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例如,学校组织学生到郊外去踏青,让学生寻找春天的足迹,去发现春天的秘密。一个学生这样写道:阳光微像母亲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缓缓地将我抱入怀中,感觉暖暖的,像母亲的爱,那样甜蜜,那样温馨,又似妈妈亲手编织的毛衣,柔柔的……“学生如此真情的话语正是与大自然交融的见证。
4、引领学生体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物质文明建设成果,科技的发展,生态环境的变化……范围广泛,内容丰富,这些都能使学生激动不已。选取一些有典型意义的画面,纳入生活作文的范畴,引领学生用心去观察,去描绘、去体验,把学生带入到生活中去。如组织学生逛超市,“我为创建文明城市做点小事”“参加义务劳动”“小交通警值勤活动”“我也来当一天老师”等。学生通过体验社会生活,有了情感积蓄,从而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进入描绘社会生活情境作文中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激发学生把生活中的这些美感染给别人。
二、创设情境,激活创作真情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写。”学生有了生活,并不等于他们在每次作文训练中都会获取和选择恰当、典型的材料,很多时候还是会感到“没啥写”;即便是同一事物,有的写起来只有三言两语,有的却具体形象。为了丰富学生创作的题材,我们适时组织了多种活动,从学生“篮球比赛”、“演讲比赛”到生活实践活动“学做饭”、“今天我当家”、“我给爷爷洗脚”,甚至要求学生参加田间的劳动实践活动……学生们在活动中尽情地体验着“快乐作文”的快乐,作文兴趣浓了,作文水平也提高了不少。每次作文,学生再也不会为没有什么可写而发愁了,一篇篇活泼有趣的习作应运而生。比如,有个同学写“扳手腕游戏”只写了几句话:“我和张峰扳手腕,我们手扳着手,毫不退让,这样持续了好久,我突然一个用力,把他的手腕扳了下去。”教师是这样指导他写具体的:先请他闭眼想想和张峰同学扳手腕时的情境,再跟大家谈谈自己是怎么做的、感受怎么样;然后又请张峰和其他观看的同学也谈谈当时的情形和感受;最后,请该同学再改改自己的习作。后来,这位同学的习作是这样写的:“我咬紧牙关,憋着呼吸,用尽了全部力气,使劲地把张峰的手腕往下扳。张峰也紧闭双唇,皱着眉头,脖颈绯红地使着劲,丝毫也不退让。就这样,我们僵持了足足一分钟。这时候,我感到手腕有些发软,感到张峰用有力的大手,正使劲地压过来。我顿时感到满脸通红,脑袋胀得像要爆炸了似的。眼看张峰的手就要把我压下去了,危急关头,我一个用力,使出全部力气,把张峰的手腕压了下去,一直压到桌面上。‘啊,我赢了!我赢了!’我欢呼起来。”就这样,在细微处一着墨,生活的精彩原态就跃然纸上了。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在平常的学习中要善于利用身边的有效资源,通过营造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使语文融入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中激发起对于语文作文的学习兴趣,使作文走近学生生活,为作文教学注入时代的“活水”。
参考文献:
[1]覃瑞艳.现代儿童学习理论在小学语文习作生活化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2014(9):58-58.
[2]武新虹.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具体应用[J].教师,2017(34):86-87
[3]宋国英.浅析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14)
[4]项继平.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5,17(01):63.
[5]李敏.浅析如何实现小学作文教学的生活化[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07(11):44.
关键词:作文;生活化;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基于这一点,小学作文教学要面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寻求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作文走近学生生活,为作文教学注入时代的“活水”。
一、立足实际生活
生活化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着眼点就是从生活当中吸收丰富的创作素材,让学生学会在生活当中收获写作材料,并在加工处理之后应用到写作当中,提高创作质量。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习作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我认为,要让孩子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让孩子的习作反映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应向生活开放,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孩子亲近自然,步入社会,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广阔的认知天地,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1、引领学生走进家庭生活。家庭生活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沃土,幸福家庭的孩子,他们大多热情、纯真、善良、乐于助人、有同情心,所以,在生活作文指导的过程中,选取学生典型的家庭生活情景,确定具体的场景和观察的顺序,引领他们回到家庭生活的小天地里去观察和思考,进入“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的境界,使他们感知家庭生活的真、善、美,用爱心去感知家庭生活。为此我们及时家访和定期召开家长会,内容不是告学生的状,而是把家庭环境建设作为每次活动的一项必备内容。再要求学生进行有关亲人的爱、家庭劳动的乐趣、生活情趣以及自己的.小天地等方面的练笔。写家里亲人的有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写家里发生的事有《我的一家》、《妈妈我想对你说》、《我为妈妈洗脚》、《中秋佳节话亲情》等。
2、引领学生走进校园生活。在校园生活里,丰富多彩的活动,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朝气蓬勃的学习生活,诗情画意的校园环境,这些学生熟悉而又感到亲切的校园生活情境,给学生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校园生活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如我们每天晨间活动一句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话。如:“传统文化进校园”、“注意安全,珍爱生命!”、“福绵是我家,环境靠大家!”、“校园书香阅读”、“校园文体活动”
我们要尽量利用校园里的一切活动,调动学生去描绘生活,赞美生活,如写《校园的秋天》、《校园里桂花飘香》,组织学生集体观察与学生自由观察相结合,赞美校园的美景,表达小主人的自豪感,引领学生去发现身边美好的人和事。我们也可以与重大纪念日结合起来,如庆“三八”、“世界地球日”、庆“五一”、迎“六一”、庆祝“教师节”等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对每一项活动内容都有兴趣地去写。
3、引领学生观察自然生活。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花开花落,阴晴雨雪,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自然世界,认真观察大自然,时刻与大自然为伴,用心去体会大自然,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例如,学校组织学生到郊外去踏青,让学生寻找春天的足迹,去发现春天的秘密。一个学生这样写道:阳光微像母亲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缓缓地将我抱入怀中,感觉暖暖的,像母亲的爱,那样甜蜜,那样温馨,又似妈妈亲手编织的毛衣,柔柔的……“学生如此真情的话语正是与大自然交融的见证。
4、引领学生体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物质文明建设成果,科技的发展,生态环境的变化……范围广泛,内容丰富,这些都能使学生激动不已。选取一些有典型意义的画面,纳入生活作文的范畴,引领学生用心去观察,去描绘、去体验,把学生带入到生活中去。如组织学生逛超市,“我为创建文明城市做点小事”“参加义务劳动”“小交通警值勤活动”“我也来当一天老师”等。学生通过体验社会生活,有了情感积蓄,从而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进入描绘社会生活情境作文中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激发学生把生活中的这些美感染给别人。
二、创设情境,激活创作真情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写。”学生有了生活,并不等于他们在每次作文训练中都会获取和选择恰当、典型的材料,很多时候还是会感到“没啥写”;即便是同一事物,有的写起来只有三言两语,有的却具体形象。为了丰富学生创作的题材,我们适时组织了多种活动,从学生“篮球比赛”、“演讲比赛”到生活实践活动“学做饭”、“今天我当家”、“我给爷爷洗脚”,甚至要求学生参加田间的劳动实践活动……学生们在活动中尽情地体验着“快乐作文”的快乐,作文兴趣浓了,作文水平也提高了不少。每次作文,学生再也不会为没有什么可写而发愁了,一篇篇活泼有趣的习作应运而生。比如,有个同学写“扳手腕游戏”只写了几句话:“我和张峰扳手腕,我们手扳着手,毫不退让,这样持续了好久,我突然一个用力,把他的手腕扳了下去。”教师是这样指导他写具体的:先请他闭眼想想和张峰同学扳手腕时的情境,再跟大家谈谈自己是怎么做的、感受怎么样;然后又请张峰和其他观看的同学也谈谈当时的情形和感受;最后,请该同学再改改自己的习作。后来,这位同学的习作是这样写的:“我咬紧牙关,憋着呼吸,用尽了全部力气,使劲地把张峰的手腕往下扳。张峰也紧闭双唇,皱着眉头,脖颈绯红地使着劲,丝毫也不退让。就这样,我们僵持了足足一分钟。这时候,我感到手腕有些发软,感到张峰用有力的大手,正使劲地压过来。我顿时感到满脸通红,脑袋胀得像要爆炸了似的。眼看张峰的手就要把我压下去了,危急关头,我一个用力,使出全部力气,把张峰的手腕压了下去,一直压到桌面上。‘啊,我赢了!我赢了!’我欢呼起来。”就这样,在细微处一着墨,生活的精彩原态就跃然纸上了。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在平常的学习中要善于利用身边的有效资源,通过营造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使语文融入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中激发起对于语文作文的学习兴趣,使作文走近学生生活,为作文教学注入时代的“活水”。
参考文献:
[1]覃瑞艳.现代儿童学习理论在小学语文习作生活化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2014(9):58-58.
[2]武新虹.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具体应用[J].教师,2017(34):86-87
[3]宋国英.浅析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14)
[4]项继平.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5,17(01):63.
[5]李敏.浅析如何实现小学作文教学的生活化[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07(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