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由读入手,有感而发

【作者】 曹 娜

【机构】 (河南省柘城县第二实验小学)


【正文】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指导的策略探究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设置了学写“读后感”的习作任务。结合本单元“走进古典名著”的主题,读写结合,更能促进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思考、深入理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表达能力。
  写读后感对于学生来说,不太容易,因为读后感重在“感”,但不能是泛泛而谈的“感”,有价值的读后感,既不是原文内容的生搬硬套,也不是理解后的主题提炼,而应该是基于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思维加工后的二度创作。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读后感写作指导,如何在小学读后感写作指导中,从儿童本位出发,选择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提升的教学内容,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读后感,读是基础,感是生发。用心阅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对文章或书的内容有了深刻的印象,并且生发出真实的感受,把这样的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因此,在写作指导前,教师为学生预留足够的阅读时间是前提,引导学生静下心来,沉入到文本中边读边品,为有感而发打好基础。
  本次习作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常见的结构模式——“读感联”。这种结构模式感点突出,结构严谨,对于刚接触读后感的五年级小学生来说,不失为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习作课上,先简单介绍自己喜欢的文章或书的内容,可以重点介绍印象深刻的内容,我们把它用一个字概括,就是“读”。再结合自己感触深刻的内容,表达自己真实具体的想法,形成中心思想,我们可以概括为“感”。围绕中心思想,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进行评议,既可以联系已有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也可以引用原文中的个别语句,一个字概括,就是“联”。下面给出一些习作中的具体建议:
  1.明确读后感的立足点,不写成纯粹单调的作品复述、文艺评论甚至是叙事文。概括“读”的内容至多占据一段,如若情节的梗概占了文章的主体,那么,又怎能称为“读后感”呢?“联”,大家有可能会选择写一些自己生活中的事例。这样做并非不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篇幅同样需要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之内,并且与上下文之间都需要自然的过渡,不要显得生硬。
  2. 明确读后感的表达方式。“读”是为“感”服务的,“感”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其表达方式是以议论为主,夹杂叙述和抒情。但叙述和抒情都是为抒发的感受服务的。所以在叙述时,语言要简练、有概括性,抒情时,也不宜过于花哨。
  3. 明确读后感的思考方向。“感”要在认真读透原文之后,对原文的主要意思有正确理解,掌握原文的重点,然后再分析、联想,与现实联系谈自己的感受。有时候产生的感受可能是几点,在写作中,需要注意主次。此外,在“联”的时候,比起自己日常的琐事,联系到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一些特征,透露出自己的反思与对社会命运的关注,会使文章的格局更加宏大,视野更加开阔。
  有了这三部分,我们的读后感的主心骨就有了,但是别忘了精彩的文章还要有新颖的开头和别样的结尾。一个自然恰当、不落窠臼的开头,依然显得至关重要。在实际写作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过于直白的写法。其实,开门见山并非不可取,但前提是我们能够以较为自然平和的方式说出这件事,并且鲜明地传递出自己的独特情感。例如下面这篇文章的开头:“‘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我爱看书,喜欢的会不厌其烦的读。《三国演义》更是读了很多遍。”这样的开头自然而然引出喜欢的作品,反而会给人一种诚挚、真实的感触。
  在结尾处,有些同学会不假思索地写上“这真是一本好书”,或者表达自己回味无穷之类的话语。诚然,这些句子显得十分“万能”,十分“省事”,但是如果能够将范围缩小,针对该书籍或者作者来表达观点,则更自然也更真挚,并且也可以与开头有一个照应。如:“一本好书,就是一位好老师。《草房子》这本书告诉了我: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让我们学会微笑着面对困难,勇敢的战胜困难。”可见,真正用心去体悟后写出的结尾,拥有更加打动人心的力量。
  在完成文章后,在小组内先交流,保证每个人都有分享机会,在交流中彼此启发,可以鼓励学生把读后感写得更精彩。然后全班推举优秀例文,集中分享,或者老师展示优秀例文,也可以搜集学生的精彩片段,开头写得好的、结尾写得好的,或者“读、感、联”某一部分有可圈可点之处的都进行展示。学生通过品读优秀例文,见贤思齐,学会迁移运用,在修改自己习作时受到启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越多,写起文章来就越得心应手;书读得越深越透,感悟就越丰富。希望读后感作为一种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常伴孩子们的书香生活。
  此文用于课题《依托统编语文教材进行高年级读写结合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