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案例教学的应用

【作者】 张若源

【机构】 (浙江省浦江县第二中学)


【正文】案例教学法是通过科学性、适用性、情景化的案例,让学生模拟和经历具有典型意义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从体验中达到认知、理解、运用知识的目的。案例教学广泛运用于生物课堂教学中,本文“以高考题为背景复习基因工程为例”,通过展示该案例教学全过程,诠释了案例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教学目标
  概念5 基因工程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 
  5.1 基因工程是一种重组DNA技术 
  5.1.1 概述基因工程是在遗传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5.1.2 阐明DNA重组技术的实现需要利用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DNA连接酶和载体三种基本工具 
  5.1.3 阐明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主要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取、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和目的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检测鉴定等步骤 
  5.1.4 举例说明基因工程在农牧、食品及医药等行业的广泛应用改善了人类的生活品质
  【学业要求】 
  完成本模块学习后,学生应该能够: 
  ● 结合生活或生产实例,举例说出基因工程等生物工程及相关技术的基本原理(生命观念); 
  ● 针对人类生产或生活的某一需求,在基因工程中选取恰当的技术和方法,尝试提出初步的工程学构想,进行简单的设计和制作(生命观念、科学探究); 
  ● 面对日常生活或社会热点话题中与生物技术和工程有关的话题,基于证据运用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就生物技术与工程的安全与伦理问题表明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讨论(科学思维、社会责任)。
  二、教学建议 
  本课程标准是高中生物学教学的依据。教师应在认真学习和领会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生物学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完成这样的教学任务,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 一节课的学习过程,努力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良好发展。为此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1.1 高度关注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 
  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本课程的价值追求,也是课程预期的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所涵盖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社会责任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是较以往生物学课程更具有挑战性的教学要求,需要通过每节课或每项活动来逐步培养形成。教师在制订每个单元、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计划时,都要全面考虑核心素养任务的针对性落实和有效完成。同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落实核心素养时其侧重点也应该有所不同。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技术产 
  品高度融入生活的时代,获得并提升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关乎学生一生的发展。因此,要在扩展、深入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特别注意对学生能力和品格方面的要求。 
  1.2  组织以探究为特点的主动学习是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 
  以探究为特点的教学不仅会直接影响核心素养中“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的落实,也会间接影响另外两个核心素养的达成。因此,生物学教学不仅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重视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这种有目的、有步骤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主要包括对生物及其相关事物进行观察、描述、提出问题、查找信息、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思维判断、作出解释,并能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等。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3  通过大概念的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 
  大概念是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对学生学习具有引领作用的基础知识。在生物学课程中,大概念包括了对原理、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是生物学科知识的主干部分。高中生物学课程的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都是围绕着几个大概念展开的,内容要求基于大概念描述了具有学科逻辑、符合高中学生认知特点的重要概念,形成了课程的内容框架。在教学中,教师围绕着生物学大概念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迁移应用,也 
  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生命观念。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每个单元的教学活动时,应该围绕大概念和重要概念展开,依据重要概念精选恰当的教学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其教学策略既可以是讲解、演示、讨论,也可以是基于学生动手活动或对资料的分析及探究,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建立、理解和应用。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物学重要概念进而建立生物学观念,教师一方面需要向学生提供各种丰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实来为学生的概念形成提供支撑;另一方面,教学活动不应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记住一些零散的生物学事实的层面上,而是要通过对事实的抽象和概括,帮助学生建立生物学概念,并以此来建构合理的知识框架,为学生能够在新情境下解决相关问题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注意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前概念,特别是那些与科学概念相抵触的错误概念。课堂教学活动要帮助学生消除错误概念,建立科学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准备材料,精心设问,激发学生兴趣
  生物课堂案例教学利用代表性案例导入课堂,创设生活化、生动化、形象化的教学情境,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从而引发学生的积极态度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课前任务:构建“体外获得重组新冠病毒S蛋白”流程图
  材料:新冠病毒RNA、大肠杆菌、质粒载体、各种酶、基因工程相关材料、  微生物培养相关材料
  要求:结合基因工程相关操作程序,构建出“体外获得重组新冠病 毒S蛋白”的流程图。(用文字、箭头、图形展示)
  (二)展示案例,有效引导,启发思维
  在生物课堂上,结合课程恰当引入案例,高效导入,可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目的基因的检测表达
  真题回顾——2019年4月
  例15:回答与利用生物技术培育抗病品种有关的问题:
  (1) 通过抗病性强的植株获取抗病目的基因有多种方法。现已获得纯度高的抗病蛋白(可作为抗原),可通过                        技术获得特异性探针,并将                        中所有基因进行表达,然后利用该探针,找出能与探针特异性结合的表达产物,进而获得与之对应的目的基因。
  (2)将上述抗病基因通过转基因的方法导入植物的分生组织可获得抗病性强的植株。若在试管苗期间用分子水平方法判断抗病基因是否表达,应检测________
  (   A.质粒载体    B.转录产物     C.抗性基因   D.病原微生物   )
  真题回顾——2021年6月
  例16:(2) 为了分析抗除草剂基因在水稻乙、丙叶片中的表达情况,分别提取乙、丙叶片中的RNA并分离出                        ,逆转录后进行PCR扩增。为了除去提取RNA中出现的DNA污染,可采用的方法是                        。
  四、教学反思
  这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一 主题自主讨论、设计、完成探究实验的案例。以高考题为背景材料,让学生巩固已有的生物学知识、练习相关的实验技术、学习新的实验方法、提高动手能力是这一 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在本案例中,不仅注意到了教学内容的基本要素,还将实验活动与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有机结合,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生命观念(核心素养1)的渗透;在提出问题、构想实验方案及问题解决等环节中促进学生科学思维(核心素养2)和科学探究能力(核心素养3)的发展。如果教师引导得当,学生还可以思考怎样应用相关的技术来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核心素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