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应用分析
【作者】 陈 璐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鱼溪镇中心学校)
【正文】摘 要:阅读教学对于丰富小学生知识积累,提升个人阅读能力,乃至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都有积极的作用。为此,我们有必要开展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本文就如何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旨在提升小学生从文本到创作,从文本精读剖析到撰写读后感等方面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学科素养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常见问题
(一)读写结合不紧密
目前,部分教师仍然沿袭着分块教学模式,未能客观地看待阅读与写作的互补关系。一些教师仍然将阅读和写作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读写脱节。阅读教学中过于强调对文本的分析、提问、讨论,鲜有在文本阅读基础上的再创作。这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深度阅读能力。
(二)阅读目标不清晰
小学生对很多事物都处于初步认知水平,而在设计教学时,不少教师倾向于结合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制订教学计划、目标,未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问题,由此造成设计落地效果差强人意。另外,有一些教师尝试寓教于乐的新颖教学方式,但由于控制不当而出现过度娱乐化的问题,课堂气氛虽然很好,但学生的收获却未发生明显变化。
(三)教学策略有待优化
一直以来,“师讲生听”的模式大行其道。即便教师考虑到师生互动问题,但问题过于浅显,缺乏开放性和探究性,从而让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在这种氛围下,学生阅读思维被钳制,针对问题总是采取固化思维模式去解决。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读写结合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要点
提到“读写结合”模式,切不可将“阅读”和“写作”视为“1+1”的关系。我们要将这两者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真正达到“1+1>2”的效果。
(一)阅读文本的“二次创作”
阅读是一种学习体验,并且具有典型的个性化和主观性的特征。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因为成长背景、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面对同一文本会出现不同的阅读效果。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切不可随意质疑学生的想法,还要主动给学生“留白”,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并鼓励大家拿起笔来,记录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这个过程就是“二次创作”。
读写结合的“二次创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扩写。针对文本内容和情节开展扩写。扩写部分就是自己的“创作”,是将个人认为更合理的内容添加到文本当中,体现出原文本未能充分展现的情节部分。第二,续写。续写更能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续写可以更好地渲染氛围,增加一些情节和人物,让文本变得更“丰满”。第三,改写。相比前两者,改写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但对学生更具挑战性。通过改写,文本的风格、脉络,乃至结局都可能出现颠覆性的变化。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改写时要考虑文本前后的逻辑关系,不能随心所欲地去修改。
(二)开展文本精读剖析教学
文本精读是相对泛读而言的。精读文本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当然,教师需要做好引导工作,借助“解剖麻雀”的方法,帮助学生深入到文本内容之中。但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提升文本精读的效果,在阅读时要使用“摘抄本”,这样能够积累大量的语文知识,然后开展针对性的仿写。
第一,精读文本。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遴选了大量语句优美的文章。学生精读这些文章时,就要尝试采用精读的方法。比如,在学习《四季之美》(清少纳言)一课时,要帮助学生从词语属性入手,按照名词(黎明、东方、天空、红晕、彩云……)、动词(泛、染、飘、飞……)、形容词(漆黑、明亮、朦胧、寒冷……)。教师带领学生梳理这些词汇的同时,大家能够更好地领悟汉字的魅力所在。第二,对文本结构进行剖析。解剖文本结构是从整体上把控文本,从而让学生掌握各种文本结构方式,同样以《四季之美》为例,该文结构简洁,全文采用并列式写法,即:一个季节为一个自然段落。完成结构剖析后,可以鼓励学生仿写同一结构的作文,比如《我的家人》,用不同的自然段描写不同的人物。这样能够提升学生解读和运用文本结构的能力。第三,精读文本中的修辞。对小学生而言,用好修辞能让文章熠熠生辉,教师要鼓励学生解读精读积累好的修辞方法,逐步提升个人写作能力。
(三)撰写读后感深化个人感悟
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至关重要。一旦在阅读中遇到各种问题,比如:有关修辞、佳句或者词句等内容,都要学生深入思考,或者借助工具书进一步学习。当解决上述问题后,可以撰写出个性化的读后感,比如,让学生重新阅读《秋天》一文,然后撰写读后感。此时,学生们会结合自己对秋天的认知,或者联想到某些诗词歌赋,乃至个人的经历,重新描绘出“不一样”的秋景。这种教学方式避免了简单化、浅显化的教学弊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撰写评论强调读写结合
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时,可以倡导学生撰写评论,虽然这对小学生而言难度较大。撰写评论不同于写读后感,书评可以简单地认为是对文本的“品鉴”。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可以尝试撰写书评,比如,学习完《少年闰土》一课后,可以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从多个角度撰写书评,例如,写一篇《鲁迅和闰土的最后一面》,通过分析两人最后相见时的场景,并结合《少年闰土》来分析闰土的成长经历,可以是个人形象方面,可以是品格方面,还可以是语言方面。通过这种训练,能让学生跳出现有文本的束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文本,进而提升个人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总结
总之,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两者也不是独立存在的,本文对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简要分析。借助该理念,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欲望,这将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学科素养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常见问题
(一)读写结合不紧密
目前,部分教师仍然沿袭着分块教学模式,未能客观地看待阅读与写作的互补关系。一些教师仍然将阅读和写作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读写脱节。阅读教学中过于强调对文本的分析、提问、讨论,鲜有在文本阅读基础上的再创作。这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深度阅读能力。
(二)阅读目标不清晰
小学生对很多事物都处于初步认知水平,而在设计教学时,不少教师倾向于结合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制订教学计划、目标,未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问题,由此造成设计落地效果差强人意。另外,有一些教师尝试寓教于乐的新颖教学方式,但由于控制不当而出现过度娱乐化的问题,课堂气氛虽然很好,但学生的收获却未发生明显变化。
(三)教学策略有待优化
一直以来,“师讲生听”的模式大行其道。即便教师考虑到师生互动问题,但问题过于浅显,缺乏开放性和探究性,从而让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在这种氛围下,学生阅读思维被钳制,针对问题总是采取固化思维模式去解决。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读写结合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要点
提到“读写结合”模式,切不可将“阅读”和“写作”视为“1+1”的关系。我们要将这两者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真正达到“1+1>2”的效果。
(一)阅读文本的“二次创作”
阅读是一种学习体验,并且具有典型的个性化和主观性的特征。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因为成长背景、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面对同一文本会出现不同的阅读效果。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切不可随意质疑学生的想法,还要主动给学生“留白”,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并鼓励大家拿起笔来,记录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这个过程就是“二次创作”。
读写结合的“二次创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扩写。针对文本内容和情节开展扩写。扩写部分就是自己的“创作”,是将个人认为更合理的内容添加到文本当中,体现出原文本未能充分展现的情节部分。第二,续写。续写更能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续写可以更好地渲染氛围,增加一些情节和人物,让文本变得更“丰满”。第三,改写。相比前两者,改写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但对学生更具挑战性。通过改写,文本的风格、脉络,乃至结局都可能出现颠覆性的变化。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改写时要考虑文本前后的逻辑关系,不能随心所欲地去修改。
(二)开展文本精读剖析教学
文本精读是相对泛读而言的。精读文本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当然,教师需要做好引导工作,借助“解剖麻雀”的方法,帮助学生深入到文本内容之中。但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提升文本精读的效果,在阅读时要使用“摘抄本”,这样能够积累大量的语文知识,然后开展针对性的仿写。
第一,精读文本。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遴选了大量语句优美的文章。学生精读这些文章时,就要尝试采用精读的方法。比如,在学习《四季之美》(清少纳言)一课时,要帮助学生从词语属性入手,按照名词(黎明、东方、天空、红晕、彩云……)、动词(泛、染、飘、飞……)、形容词(漆黑、明亮、朦胧、寒冷……)。教师带领学生梳理这些词汇的同时,大家能够更好地领悟汉字的魅力所在。第二,对文本结构进行剖析。解剖文本结构是从整体上把控文本,从而让学生掌握各种文本结构方式,同样以《四季之美》为例,该文结构简洁,全文采用并列式写法,即:一个季节为一个自然段落。完成结构剖析后,可以鼓励学生仿写同一结构的作文,比如《我的家人》,用不同的自然段描写不同的人物。这样能够提升学生解读和运用文本结构的能力。第三,精读文本中的修辞。对小学生而言,用好修辞能让文章熠熠生辉,教师要鼓励学生解读精读积累好的修辞方法,逐步提升个人写作能力。
(三)撰写读后感深化个人感悟
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至关重要。一旦在阅读中遇到各种问题,比如:有关修辞、佳句或者词句等内容,都要学生深入思考,或者借助工具书进一步学习。当解决上述问题后,可以撰写出个性化的读后感,比如,让学生重新阅读《秋天》一文,然后撰写读后感。此时,学生们会结合自己对秋天的认知,或者联想到某些诗词歌赋,乃至个人的经历,重新描绘出“不一样”的秋景。这种教学方式避免了简单化、浅显化的教学弊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撰写评论强调读写结合
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时,可以倡导学生撰写评论,虽然这对小学生而言难度较大。撰写评论不同于写读后感,书评可以简单地认为是对文本的“品鉴”。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可以尝试撰写书评,比如,学习完《少年闰土》一课后,可以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从多个角度撰写书评,例如,写一篇《鲁迅和闰土的最后一面》,通过分析两人最后相见时的场景,并结合《少年闰土》来分析闰土的成长经历,可以是个人形象方面,可以是品格方面,还可以是语言方面。通过这种训练,能让学生跳出现有文本的束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文本,进而提升个人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总结
总之,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两者也不是独立存在的,本文对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简要分析。借助该理念,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欲望,这将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