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语文发展性作业设计

【作者】 陈典琼

【机构】 (四川省冕宁县城厢小学校)


【正文】摘 要:新课程规定给学生减负已提上日程,如何通过作业设计而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兴趣,已成为现代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使教学从狭隘的分数观念,有效的提高到教学质量上来。
  关键词:减负;学习兴趣;体验生活
  作业设计是教师根据教学实际,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所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它体现了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是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这种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语文教学新理念的支撑和影响下,要求变革对学生“以认知为主”的传统作业的思路、题型、内容,设计发展性作业的呼声鹊起。
  如何设计发展性的小学语文作业呢?我认为要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为重点,降低认知练习的比例,增加“积累、运用、迁移”等方面的练习力度,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给学生“减负”,提高作业练习有效性
  社会各界一再呼吁,要减轻学生的负担。但是,越减越多,越减越重。这是为什么?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应试教育遗留下的弊端。为了达到高分,教师采用题海战术,反复训练学生,学生则进行机械记忆、强化记忆和超量记忆。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书包越来越重、书呆子越来越多、学生越来越厌学,甚至出现一些极端行为。其次,教师的教法陈旧,课堂教学以讲解为主,课堂结构松散,不讲究教育的科学性、艺术性,使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实际操作、练习时间,只好把许多作业放到课后完成。其三,教师对作业的目的认识不够,对教学质量的认识只停留在狭隘分数观念上,没有站在应有的高度来看待教学质量。
  面对这些根深蒂固的难题,我们广大教师们要积极贯彻新课程理念,实现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理念的改善,从而达到切实改革学生作业的目标。对死记硬背,抄写类的机械作业布置的频率及作业量大幅度削减,不要让学生为了做作业而做作业。布置那些无需大量占用时间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能动性的综合运用类的作业,如:调查、搜集、阅读欣赏等。这样既给学生减了负,也达到了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目标。
  二、依托兴趣,通过作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全神贯注积极思维。有了兴趣,就能克服困难探索科学的奥秘;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乐此不疲的享受;有了兴趣,才有真正地参与。因此教师设计的作业可以灵活新颖,富有情趣,既符合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又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如学了修改病句,可以设计趣味游戏题,让学生成为“小医生”,给“病人”写诊断书,开处方,动手术等。我们语文作业的设计首先要从学生兴趣出发,针对学生的教学实践,在设计作业时,就应该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
  三、尊重差异,通过作业鼓励学生积极学习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接受同样的知识自然有快慢。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我们的教师要用科学的方法,分层次设计作业,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提高。如教学完《草船借箭》这一课,布置作业如下:
  1,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编写课本剧《草船借箭》。
  2,分析人物形象,以你最感兴趣的人物形象的角度改写《草船借箭》。
  3,说说你最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并从文中(课外摘录)一些描写这个人物的词、句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学生们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闪光点,但我想,只要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二期课改精神,便可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发展性作业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有效激活了学生已有的记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情趣,积极开启了学生心智的窗户,努力开发了学生创新的潜能!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四、关注社会,体验生活,通过作业创造学生实践活动的机会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生活处处皆语文,这是母语教学的最大优势。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材(文本)无非是个例子。”以文本这个例子作为一个“点”“辐射”生活现象,为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提供“最近发展区”。我尝试着把生活中学生司空见惯的现象编入练习题中。
  如“老麻雀用自己的身体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在它看来,猎狗是多么庞大的动物哇!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这是《麻雀》一文的节选。母爱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感受到的一种情感。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联系你的生活谈谈,老麻雀为什么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让试题和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思维的“桥梁”,创新性地解决学生谓之头痛的“文以载道”的现象。
  再如在学生理解了《滥竽充数》的寓意之后,课后的练习题便是“现实生活中有滥竽充数的现象吗?你碰到过这样的事情吗?请你例举一至二例说明。”学生的举例五花八门且又实实在在,看得出这些都是发生在学生周围的真实事件,真正是源自生活,从生活中来。
  小学语文发展性作业将引导学生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在知新的过程中知己之所获、所长,知己之所缺、所困,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教与学的思路,探寻到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方法,为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创新灵感的闪现、为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搭建一个舞台和构建一个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