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的研究
【作者】 韦 静
【机构】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东明小学)
【正文】摘 要:我们将在本文阐述如何有效培养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讲述要积极改变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的教学手段,科学有效的制定教学计划,培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要尊重并且支持他们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每一个步骤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学会怎么去提问,合理地运用提问来提升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
创新式教学的标志主要是让学生提出问题,问题是数学的核心部分,还是创新的开始,提出问题是数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如果学生在数学学习进程中不能积极发现存在的问题,也就不能准确地提出问题,数学教学课堂就会变得很枯竭。怎么在教学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就是如何开发学生的大脑,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都是非常关键的。
一、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一)主动质疑。
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质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疑,其另一作用在于让学生学会质疑。“给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耐用心予以解答,并应以不同的方式肯定并鼓励学生质疑,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因为学生是否具有适宜的充分的自信,是影响其活动积极性和效果的必要条件。1.游戏中质疑。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也应该利用学生的这一天性,为学生营造游戏氛围,让学生玩起来、动起来,在游戏中质疑。可以看出学生在游戏中问题意识不断得到强化。2.操作中释疑。操作与思维是一对链环。思维活动促使学生将外部操作活动内化,由动作思维过渡到具体的形象思维,再转化到抽象的逻辑思维。在教学中,有意识为学生营造尝试实践的氛围,让学生在尝试实践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教学”长方形的特征”这一课,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1)首先出示几个物体的包装盒,让学生先对它们进行分类,并叙述自己的分类理由;(2)教师拿起一个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盒子让学生观察、触摸长方体 有什么特征; (3)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的引导总结出长、正方体的全部特征;(4)让学生用橡皮泥做顶点,长短不同的细木棒做棱,四人一个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 通过这样的设计,将操作、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参与了整个教学过程,而且也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激趣引疑。
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索欲望是学生产生质疑的心理原动力。具体来说,就是在讲解新课时要鼓励学生敢于追问;在知识的上 下联系比较中要敢于反应;在总结知识时还要不断追问。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数学学科偶其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多数数学知识点都有其前期的基础,后期的深化和发展。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是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所学的知识作适当的“降格处理”。 所谓“降格处理”,有的是把新知识通过难度下降,使新知识变成学生似曾相识的东西。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有的是照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完全陌生的内容是很少见的,对学习的内容总是既感到熟悉,又感到陌生。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点,顺利的完成正迁移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新的问题。例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计算类似的这样的分数加法后,再通过约分引出异分母分数加法。启发学生产生疑问:(1)能不能把两个分子直接相加?(2)可以怎么计算?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通过这样的处理,教师积极的引导学生参与算法的探究过程,能充分利用已有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通分的知识学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渐渐的,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在兴趣的激励下被唤醒和鼓舞,并不断发展,促使他们保持思维的活跃。
二、激励学生提问,使学生乐问
鼓励大胆质疑,让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即使他们的问题看起来有时幼稚可笑,有人将这称为“去除思想的车闸”。如果要求“问题”都有创意或者很成熟才能发表、交流,那就等于在事实上取消提问、质疑。爱因斯坦从小就有提不完的问题,虽然有些问题稀奇古怪,令人难以理解,但就是因为他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都乐于提出一些问题,所以他后来成为了世界少有的科学泰斗。 优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由此及彼,探索与之相关的诸多问题,从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中享受思维成果的乐趣。这种思维乐趣是学生提出新问题的的重要因素。例如:在二年级教学《平均分》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情节:男女生课堂常规比赛,女生做的好,男生做的也一样好。教师发奖,男生1 朵花,女生5 朵花,可以吗?对花的数量不一样多,引起学生不满,抗议不公平。应该怎样分呢?学生进入本节课问题解决的学习中来。 练习部分,设计的问题是:教室里要布臵一个学习园地,老师做了8 朵花,摆在正方形学习园地的四周,要求每条边摆得一样多。你想怎么摆?学生的方案:每边摆2 朵花,也可以每边摆3 朵花。 从这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来看,学生从中体味到提问的乐趣,这种乐趣将激发他们提出新的问题。
三、重视对学生提问的指导,使学生善问
学生产生了敢问、想问和乐问的心理后,要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善问——问到重点处、关键上。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不能切中新旧知识关联点、问题同质异形等毛病,有时甚至还会提出与学习内容毫无关联的问题,浪费课堂教学时间。因此,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让学生能提出与学习过程有密切关系的问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只追求课堂气氛表面上的热闹,应该鼓励学生多提出“发现型问题”甚至“创造型问题”。能提出这两类问题,即使是粗浅的,不成熟的,但比较那些“发现型问题”和“呈现型问题”也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这两类问题更值得教师重视,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强化问题意识”,是让学生自由探讨,积极思维,这种质疑和探索并不是每一次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大量的“发现型问题”中,也只有为数不多者能够产生有科学价值的创见。但可以说问题意识出现的时候,学生已有所收获了。 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可见,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个长期、渐 进的过程,但是在此过程中,只要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巧妙引导,问题意识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扎根,课堂教学就会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问题意识当作数学教学起点,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学习能否高效学习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乐问、想问、敢问,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教师进行不断的探索,引导学生在数学的角度主动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怡.喻春林.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现状和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14):77-77.
[2]胡旭升.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现代农村科技,2016(15):58-59.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
创新式教学的标志主要是让学生提出问题,问题是数学的核心部分,还是创新的开始,提出问题是数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如果学生在数学学习进程中不能积极发现存在的问题,也就不能准确地提出问题,数学教学课堂就会变得很枯竭。怎么在教学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就是如何开发学生的大脑,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都是非常关键的。
一、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一)主动质疑。
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质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疑,其另一作用在于让学生学会质疑。“给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耐用心予以解答,并应以不同的方式肯定并鼓励学生质疑,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因为学生是否具有适宜的充分的自信,是影响其活动积极性和效果的必要条件。1.游戏中质疑。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也应该利用学生的这一天性,为学生营造游戏氛围,让学生玩起来、动起来,在游戏中质疑。可以看出学生在游戏中问题意识不断得到强化。2.操作中释疑。操作与思维是一对链环。思维活动促使学生将外部操作活动内化,由动作思维过渡到具体的形象思维,再转化到抽象的逻辑思维。在教学中,有意识为学生营造尝试实践的氛围,让学生在尝试实践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教学”长方形的特征”这一课,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1)首先出示几个物体的包装盒,让学生先对它们进行分类,并叙述自己的分类理由;(2)教师拿起一个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盒子让学生观察、触摸长方体 有什么特征; (3)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的引导总结出长、正方体的全部特征;(4)让学生用橡皮泥做顶点,长短不同的细木棒做棱,四人一个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 通过这样的设计,将操作、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参与了整个教学过程,而且也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激趣引疑。
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索欲望是学生产生质疑的心理原动力。具体来说,就是在讲解新课时要鼓励学生敢于追问;在知识的上 下联系比较中要敢于反应;在总结知识时还要不断追问。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数学学科偶其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多数数学知识点都有其前期的基础,后期的深化和发展。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是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所学的知识作适当的“降格处理”。 所谓“降格处理”,有的是把新知识通过难度下降,使新知识变成学生似曾相识的东西。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有的是照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完全陌生的内容是很少见的,对学习的内容总是既感到熟悉,又感到陌生。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点,顺利的完成正迁移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新的问题。例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计算类似的这样的分数加法后,再通过约分引出异分母分数加法。启发学生产生疑问:(1)能不能把两个分子直接相加?(2)可以怎么计算?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通过这样的处理,教师积极的引导学生参与算法的探究过程,能充分利用已有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通分的知识学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渐渐的,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在兴趣的激励下被唤醒和鼓舞,并不断发展,促使他们保持思维的活跃。
二、激励学生提问,使学生乐问
鼓励大胆质疑,让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即使他们的问题看起来有时幼稚可笑,有人将这称为“去除思想的车闸”。如果要求“问题”都有创意或者很成熟才能发表、交流,那就等于在事实上取消提问、质疑。爱因斯坦从小就有提不完的问题,虽然有些问题稀奇古怪,令人难以理解,但就是因为他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都乐于提出一些问题,所以他后来成为了世界少有的科学泰斗。 优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由此及彼,探索与之相关的诸多问题,从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中享受思维成果的乐趣。这种思维乐趣是学生提出新问题的的重要因素。例如:在二年级教学《平均分》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情节:男女生课堂常规比赛,女生做的好,男生做的也一样好。教师发奖,男生1 朵花,女生5 朵花,可以吗?对花的数量不一样多,引起学生不满,抗议不公平。应该怎样分呢?学生进入本节课问题解决的学习中来。 练习部分,设计的问题是:教室里要布臵一个学习园地,老师做了8 朵花,摆在正方形学习园地的四周,要求每条边摆得一样多。你想怎么摆?学生的方案:每边摆2 朵花,也可以每边摆3 朵花。 从这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来看,学生从中体味到提问的乐趣,这种乐趣将激发他们提出新的问题。
三、重视对学生提问的指导,使学生善问
学生产生了敢问、想问和乐问的心理后,要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善问——问到重点处、关键上。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不能切中新旧知识关联点、问题同质异形等毛病,有时甚至还会提出与学习内容毫无关联的问题,浪费课堂教学时间。因此,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让学生能提出与学习过程有密切关系的问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只追求课堂气氛表面上的热闹,应该鼓励学生多提出“发现型问题”甚至“创造型问题”。能提出这两类问题,即使是粗浅的,不成熟的,但比较那些“发现型问题”和“呈现型问题”也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这两类问题更值得教师重视,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强化问题意识”,是让学生自由探讨,积极思维,这种质疑和探索并不是每一次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大量的“发现型问题”中,也只有为数不多者能够产生有科学价值的创见。但可以说问题意识出现的时候,学生已有所收获了。 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可见,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个长期、渐 进的过程,但是在此过程中,只要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巧妙引导,问题意识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扎根,课堂教学就会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问题意识当作数学教学起点,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学习能否高效学习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乐问、想问、敢问,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教师进行不断的探索,引导学生在数学的角度主动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怡.喻春林.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现状和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14):77-77.
[2]胡旭升.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现代农村科技,2016(15):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