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声势律动
【作者】 曹倩倩
【机构】 (山东省博兴县实验中学)
【正文】在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下,音乐学科缺乏相应的“地位”,音乐课被其他文化课占用更是屡见不鲜。由于音乐成绩不计入中考成绩,音乐教学就存在走形式,走过场的现象。长此以往,音乐课堂与个人素质提升之间就很难关联起来了。本文针对声势律动法,就初中音乐教学进行简要阐述。
一、初中音乐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音乐教学不被重视
“素质教育”一词由来已久,但很难渗透到各个学科当中。尤其音乐课程,在众多文化课程的“压迫”下,更不被师生乃至家长所重视。初中阶段,除去一些有意读音乐专业的学生,其他学生更是将音乐课作为可有可无的课程看待。在这种外部环境中,初中生对待音乐课就有一种消极情绪。
(二)教学方式过于“格式化”
音乐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实施者,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师的工作息息相关。但就目前而言,部分教师缺乏相应的音乐素养,教学方式也过于陈腐单一。每节课都以教材为基础,教师先领唱一遍,然后带领大家识谱、学唱。常年这样循环往复,学生的积极性也就消失殆尽了,课堂教学效率也就可行而知了。
(三)教学设备的缺失
说到音乐教学,肯定离不开教学设备。一首乐曲的魅力,很难用单一的乐器展现出来。但事实上,很多乐器学生不仅没有接触过,甚至听都没听说过,比如:埙、陶笛、巴扬、古琴等等。由于教学设备的短缺,一旦遇到相关乐器,教师就一带而过,甚至避之不及。有的教师则会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下相关乐器。但学生则无法领悟到不同乐器带来的美感。
二、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的价值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节奏感
节奏感是学好音乐知识的重要前提之一。如果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声势律动内容,就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提升学生的课堂反应能力,同时有助于协调学生的肢体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音乐教学增加声势律动内容,能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更好地丰富课堂教学模式。那么,音乐就不再是音符的“叠加”,学生们对音乐的认知也能够无限延展。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音乐节奏的感召下,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欣赏音乐曲目,进而提升自身的音乐学习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与反应能力
声势律动之所以能够吸引学生,主要依靠音量的高低变化,音色的差异性,节奏跳跃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不仅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让学生随着声势律动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反应。在这种辗转起伏的过程中,学生会跟随音乐的“脚步”,并被其魅力所吸引。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个人反应能力。
三、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由此可知,兴趣是开展有效学习的先决条件,初中音乐课程亦然。声势律动应用在初中音乐教学当中,能够帮助学生开启音乐殿堂的大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们能够深刻地理解音乐知识,在开展课堂教学前,教师可以播放与教学相关的音乐视频,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活跃课堂氛围。有关这些视频,应增加声势律动内容,让学生自然地感受到音乐的节奏之美。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们沿袭着这种节奏,能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更好地领悟乐曲的律动之美。
(二)在教学中融入游戏环节
有关初中音乐教学不必拘泥于某种固定形式,借助不同风格的曲目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一些游戏教学环节,让学生在“玩儿”中学,在学中“玩儿”,借助声势律动教学法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说:让学生用300~350ml的矿泉水瓶+黄豆/粗砂,自己制作一个沙锤。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摇沙锤(或者轻拍课桌),做到“击节而歌”。通过此类游戏,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学生们也能感受到节奏之于乐曲,节奏之于欣赏者,节奏之于演唱/演奏者的重要性。
(三)甄选特色音乐开展教学活动
将声势律动教学模式引入初中音乐课堂,需要选择恰当的音乐曲目,比如:日本的钢琴曲《summer》,马头琴经典曲目《赛马》,二胡经典曲目《二泉映月》,以及一些优秀的歌曲,比如:《卡萨布兰卡集市》、《lonely》、《声声慢》等等。通过学习这些耳熟能详的著名曲目,能够让学生从深层次理解乐曲之美,感受到音乐带来的细腻之美,感悟到不同曲目的节奏之美。这样的音乐课堂必定是有趣儿的,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美的熏陶,审美情趣也会随之提升。
总结
总之,音乐是一门让人热血沸腾的快乐课程,音乐也是一门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的课程。每首曲目,都有其特殊的韵律、节奏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掌握了节奏特点,学习也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我们有必要引入声势律动这种“特殊”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所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初中音乐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音乐教学不被重视
“素质教育”一词由来已久,但很难渗透到各个学科当中。尤其音乐课程,在众多文化课程的“压迫”下,更不被师生乃至家长所重视。初中阶段,除去一些有意读音乐专业的学生,其他学生更是将音乐课作为可有可无的课程看待。在这种外部环境中,初中生对待音乐课就有一种消极情绪。
(二)教学方式过于“格式化”
音乐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实施者,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师的工作息息相关。但就目前而言,部分教师缺乏相应的音乐素养,教学方式也过于陈腐单一。每节课都以教材为基础,教师先领唱一遍,然后带领大家识谱、学唱。常年这样循环往复,学生的积极性也就消失殆尽了,课堂教学效率也就可行而知了。
(三)教学设备的缺失
说到音乐教学,肯定离不开教学设备。一首乐曲的魅力,很难用单一的乐器展现出来。但事实上,很多乐器学生不仅没有接触过,甚至听都没听说过,比如:埙、陶笛、巴扬、古琴等等。由于教学设备的短缺,一旦遇到相关乐器,教师就一带而过,甚至避之不及。有的教师则会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下相关乐器。但学生则无法领悟到不同乐器带来的美感。
二、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的价值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节奏感
节奏感是学好音乐知识的重要前提之一。如果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声势律动内容,就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提升学生的课堂反应能力,同时有助于协调学生的肢体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音乐教学增加声势律动内容,能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更好地丰富课堂教学模式。那么,音乐就不再是音符的“叠加”,学生们对音乐的认知也能够无限延展。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音乐节奏的感召下,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欣赏音乐曲目,进而提升自身的音乐学习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与反应能力
声势律动之所以能够吸引学生,主要依靠音量的高低变化,音色的差异性,节奏跳跃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不仅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让学生随着声势律动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反应。在这种辗转起伏的过程中,学生会跟随音乐的“脚步”,并被其魅力所吸引。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个人反应能力。
三、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由此可知,兴趣是开展有效学习的先决条件,初中音乐课程亦然。声势律动应用在初中音乐教学当中,能够帮助学生开启音乐殿堂的大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们能够深刻地理解音乐知识,在开展课堂教学前,教师可以播放与教学相关的音乐视频,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活跃课堂氛围。有关这些视频,应增加声势律动内容,让学生自然地感受到音乐的节奏之美。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们沿袭着这种节奏,能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更好地领悟乐曲的律动之美。
(二)在教学中融入游戏环节
有关初中音乐教学不必拘泥于某种固定形式,借助不同风格的曲目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一些游戏教学环节,让学生在“玩儿”中学,在学中“玩儿”,借助声势律动教学法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说:让学生用300~350ml的矿泉水瓶+黄豆/粗砂,自己制作一个沙锤。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摇沙锤(或者轻拍课桌),做到“击节而歌”。通过此类游戏,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学生们也能感受到节奏之于乐曲,节奏之于欣赏者,节奏之于演唱/演奏者的重要性。
(三)甄选特色音乐开展教学活动
将声势律动教学模式引入初中音乐课堂,需要选择恰当的音乐曲目,比如:日本的钢琴曲《summer》,马头琴经典曲目《赛马》,二胡经典曲目《二泉映月》,以及一些优秀的歌曲,比如:《卡萨布兰卡集市》、《lonely》、《声声慢》等等。通过学习这些耳熟能详的著名曲目,能够让学生从深层次理解乐曲之美,感受到音乐带来的细腻之美,感悟到不同曲目的节奏之美。这样的音乐课堂必定是有趣儿的,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美的熏陶,审美情趣也会随之提升。
总结
总之,音乐是一门让人热血沸腾的快乐课程,音乐也是一门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的课程。每首曲目,都有其特殊的韵律、节奏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掌握了节奏特点,学习也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我们有必要引入声势律动这种“特殊”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所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