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改下如何让小学科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作者】 杨季岳
【机构】 (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中心小学)
【正文】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他对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这就要求科学课堂只有建立在高效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发挥科学教材的价值,让学生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科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效课堂不再是简单地让学生在短短的45分钟内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应对各种考试,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力水平和素质水平等都能获得大幅度提高。因此,教师要想实现高效的科学课堂,首先,要明确现今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学科的价值,以改变以往低效率的局限,从而使科学课堂效率获得大幅度提高。
一、贴近生活进行教学
科学老师最好选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在理解的时候会感觉更加容易,或者说更加贴近生活。
比如,我们在对浮力进行探究的时候,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让大家进行分析,老师选用厨房里比较常用的蔬菜马铃薯来进行试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把三块形状、大小都基本相同的马铃薯放到体积相同的盐水、糖水和清水中来,观察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通过耐心地观察,学生发现大小一样的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里面沉浮情况是不相同的,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在这个时候可以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探讨,让学生自己来翻阅资料了解一下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后来大家通过推断来判定是因为密度不一样,那么什么是密度?密度对物质有哪些重要的影响?老师这时可以进行指导,盐水和糖水的密度都比清水要大,马铃薯之所以能够在水中沉浮,都是与排开同体积的液体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水重,所以就会下沉,如果比同体积的水轻,就会不断上浮。为了让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想一下日常生活中和水有关的实际例子,很多学生就会想到游泳,在大海中游泳和在游泳池里游泳有很大的不同,原因就是海水中有盐的成分,所以浮力相对比较大,人就容易学会游泳,死海也是因为含盐成分比较多,所以人能够自由地浮到水面上来。我们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注重教学细节,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进行分析、总结,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得出可信的科学原理,有效地推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提升。
二、培养学生探究潜能
科学课应以实验作为切入点进行探索性的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实验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去,亲自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通过认真观察、认真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多年的科学课教学中我作了如下几点尝试,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学中有些内容不便于直观讲解,特别是一些抽象的知识,就需要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演示实验,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师运用直观教具,演示给全体学生的实验,使学生受到教育,提高科学教学的实效性,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探究的潜在能力。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冷与热》中的《温度和温度计》时,我采用演示实验教育学生怎样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读取温度的温度数。在第四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中《蚕的生命周期》一课中我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电教手段的作用,图文并貌、形象直观的演示了蚕宝宝的一生。学生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发掘了学生的潜能。
三、利用实验培养兴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验教学作为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各方面的能力。因此,每节科学课上老师都要让学生亲临科学实验的乐境,并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他们充分参与实验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发现一些科学知识,例如,在平时烧水的时候我们要让学生观察水蒸气,但是很多学生都认为冒出的“白烟”是水蒸气,老师有时候会纠正说白烟不是水蒸气,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其实,这样的解释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很难理解,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实验的方式来给学生解释。首先,问学生“白烟”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回答白烟是白色的,那么我们问学生水蒸气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无色无味,那么白烟是水蒸气吗?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为“不是”。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会更加容易进行理解,通过这个常识,我们要告诉学生在烧水的时候要离壶面远一些,因为在水要烧开了的时候,我们因为离水壶比较近,喷出的水蒸气会落到皮肤上,因为水蒸气遇冷就会凝结成小水珠,在凝結的过程中会吸收热量,如果落到皮肤上吸收的就是我们皮肤的热量,会造成灼伤。这样可以让学生有安全意识,只有学生了解了原理,才能够有所警示,也避免了安全隐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
科学实验教学可以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新课程理念的受益者,他们在面对一个科学甚至社会问题的时候,会用质疑的眼光去审视。这些起步教育对于学生、老师,乃至我们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教师要认真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努力让小学科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史青华。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之我见[J]。新课程:小学,2011(7)。
[2]徐燕,马永双,叶宝生。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0(05):3-5.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科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效课堂不再是简单地让学生在短短的45分钟内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应对各种考试,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力水平和素质水平等都能获得大幅度提高。因此,教师要想实现高效的科学课堂,首先,要明确现今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学科的价值,以改变以往低效率的局限,从而使科学课堂效率获得大幅度提高。
一、贴近生活进行教学
科学老师最好选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在理解的时候会感觉更加容易,或者说更加贴近生活。
比如,我们在对浮力进行探究的时候,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让大家进行分析,老师选用厨房里比较常用的蔬菜马铃薯来进行试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把三块形状、大小都基本相同的马铃薯放到体积相同的盐水、糖水和清水中来,观察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通过耐心地观察,学生发现大小一样的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里面沉浮情况是不相同的,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在这个时候可以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探讨,让学生自己来翻阅资料了解一下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后来大家通过推断来判定是因为密度不一样,那么什么是密度?密度对物质有哪些重要的影响?老师这时可以进行指导,盐水和糖水的密度都比清水要大,马铃薯之所以能够在水中沉浮,都是与排开同体积的液体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水重,所以就会下沉,如果比同体积的水轻,就会不断上浮。为了让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想一下日常生活中和水有关的实际例子,很多学生就会想到游泳,在大海中游泳和在游泳池里游泳有很大的不同,原因就是海水中有盐的成分,所以浮力相对比较大,人就容易学会游泳,死海也是因为含盐成分比较多,所以人能够自由地浮到水面上来。我们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注重教学细节,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进行分析、总结,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得出可信的科学原理,有效地推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提升。
二、培养学生探究潜能
科学课应以实验作为切入点进行探索性的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实验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去,亲自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通过认真观察、认真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多年的科学课教学中我作了如下几点尝试,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学中有些内容不便于直观讲解,特别是一些抽象的知识,就需要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演示实验,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师运用直观教具,演示给全体学生的实验,使学生受到教育,提高科学教学的实效性,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探究的潜在能力。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冷与热》中的《温度和温度计》时,我采用演示实验教育学生怎样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读取温度的温度数。在第四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中《蚕的生命周期》一课中我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电教手段的作用,图文并貌、形象直观的演示了蚕宝宝的一生。学生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发掘了学生的潜能。
三、利用实验培养兴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验教学作为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各方面的能力。因此,每节科学课上老师都要让学生亲临科学实验的乐境,并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他们充分参与实验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发现一些科学知识,例如,在平时烧水的时候我们要让学生观察水蒸气,但是很多学生都认为冒出的“白烟”是水蒸气,老师有时候会纠正说白烟不是水蒸气,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其实,这样的解释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很难理解,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实验的方式来给学生解释。首先,问学生“白烟”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回答白烟是白色的,那么我们问学生水蒸气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无色无味,那么白烟是水蒸气吗?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为“不是”。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会更加容易进行理解,通过这个常识,我们要告诉学生在烧水的时候要离壶面远一些,因为在水要烧开了的时候,我们因为离水壶比较近,喷出的水蒸气会落到皮肤上,因为水蒸气遇冷就会凝结成小水珠,在凝結的过程中会吸收热量,如果落到皮肤上吸收的就是我们皮肤的热量,会造成灼伤。这样可以让学生有安全意识,只有学生了解了原理,才能够有所警示,也避免了安全隐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
科学实验教学可以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新课程理念的受益者,他们在面对一个科学甚至社会问题的时候,会用质疑的眼光去审视。这些起步教育对于学生、老师,乃至我们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教师要认真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努力让小学科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史青华。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之我见[J]。新课程:小学,2011(7)。
[2]徐燕,马永双,叶宝生。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0(0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