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幼儿劳动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作者】 李 倩
【机构】 (四川省中江县龙台镇中心学校)
【正文】摘 要:在当前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以立德树人理念为指导,切实注重学科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让幼儿成为“劳动小能手”。因此,本文以促进幼儿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为目标,在立德树人理念的指导下,分别从“家务劳动”“园内劳动”和“校外劳动”三个方面,对幼儿劳动习惯培养的实践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幼儿教育;劳动习惯;培养策略
在立德树人理念的指导下,为了更好地强化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笔者结合我班幼儿的教学实践,从2018年9月到2019年12月,开展了为期15个月的“劳动小能手”幼儿劳动习惯培养的实践活动,旨在更好地培养幼儿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促进幼儿劳动素养的提升。下面,笔者对上述三个案例的实践展开分析。
一、以“家务劳动”为载体,强化幼儿劳动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在幼儿劳动习惯培养中,以家务劳动为载体,强化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幼儿劳动习惯的培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培养幼儿养成从小帮助父母做家务的良好习惯,成为父母的好帮手、劳动的小能手,强化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引导幼儿理解和感受父母的艰辛,有助于幼儿责任感的养成和生活技能的强化。因此,家校应共同努力提升幼儿的成就感,强化幼儿的生活幸福感与自信心,潜移默化地促进家庭和谐,构建良好和谐的家庭行为,促使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尤其要让幼儿了解劳动的快乐与辛劳,从小养成不怕吃苦、爱劳动的好习惯。在这样的目标引导下,幼儿可以在自己的家里,或者长期居住的地方,经常帮父母或长辈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并结合自己的劳动实践,以作文的方式写出自己在家务劳动中收获的点点滴滴。
但是为了确保家务劳动的实践活动得到长期发展,首先,教师可利用微信群(家长沟通群)与家长沟通,争取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为幼儿做家务劳动创造应有的条件,赢得幼儿家长的强烈支持,为幼儿在家培养劳动习惯奠定坚实的家校基础。其次,采用课堂互动的方式,在课堂上提出劳动习惯培养的要求和目标,让幼儿明确做家务的意义,在理论上强化对幼儿的引导,并对经常在家做家务劳动的幼儿进行表扬,在全班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再次,幼儿回到家后,在保证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适当帮助父母做家务劳动,并在父母的指导下,争取把家务做得更好。最后,由幼儿家长采取拍摄微信小视频、拍照的方式,将孩子在家里的家务劳动表现上传至班级群,并引导和鼓励家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故事。
而在此基础上,笔者随机抽取几组家长上传的视频和图片,对劳动习惯培养的方法做出以下总结。
第一,家务劳动需要长期坚持,不是为了拍摄视频或图片而去做,需要联合家长引导幼儿主动做家务,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幼儿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例如,我班的欣欣小朋友,虽然只有5岁,但是从4岁以来,几乎每天都把自己房间里的被子叠得整整齐齐。显然欣欣小朋友不仅具有良好的家务劳动习惯,还能成为其他幼儿学习的榜样。欣欣小朋友的妈妈介绍,欣欣每天做完作业还积极地将自己的书桌整理得干干净净。第二,在家务劳动过程中,家长需要加强对幼儿的引导和帮助,做力所能及的事。第三,幼儿在家务劳动方面,不能为了完成活动任务而象征性地做一点家务。家长需要确保孩子家务劳动的常态化,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做家务的习惯。因此,教师需要切实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引导幼儿认识到家务劳动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形成常态化的行为习惯。
二、以“园内劳动”为载体,强化幼儿劳动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幼儿的主人翁意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教师除鼓励幼儿在家进行家务劳动外,还要以园内劳动为载体,强化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在培养过程中,教师应秉承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一是培养幼儿爱劳动的良好习惯,为营造和谐、干净的校园氛围而不懈努力。二是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引导幼儿掌握园内劳动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责任感,使幼儿养成爱卫生、讲文明、树新风的意识形态。三是提高幼儿的自主意识,锻炼幼儿的意志,切实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让幼儿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劳动的光荣,培养幼儿的劳动态度和情感,通过劳动使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其对工作的责任心,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在这三个目标的引导下,教师需要不失时机地做好以下工作,以促进幼儿劳动习惯的养成。
首先在学科中渗透,通过教学与劳动内容的结合,培养幼儿的劳动观念。
其次大力开展园内劳动,在校园常规工作中,幼儿教师应加强劳动教育的渗透,组织幼儿做好值日活动,认真清扫校园,增强其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开展结合幼儿实际的劳动竞赛活动,提高幼儿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进行手工制作、室内装饰、班务整理等实践活动;开展“爱校园集体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幼儿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活动;可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或个人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在为集体增光的同时,为校园添彩,让幼儿体验劳动的快乐,从而培养幼儿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及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
例如,在清扫我班卫生区域时,首先,笔者按照所划分的“责任田”,将幼儿划分成若干小组,按照每个小组各自的实际情况,对劳动内容进行科学划分,以让幼儿更加高效地完成劳动任务。其次,从每个小组中选取一名成员组成监督小组,他们既要对本“责任田”中的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又要对其他区域的卫生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打分评比。最后,每个小组都要针对各自的劳动完成情况填写值日表、劳动表,注重对劳动任务完成情况的总结,教师再结合评比的结果,对照奖惩细则有针对性地进行奖惩,以调动幼儿劳动的积极性。? 而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对幼儿的劳动情况进行总结,结合每个小组的园内劳动任务完成情况和评比,得出以下几点经验。第一,园内劳动常态化实施,使幼儿养成了良好的园内劳动习惯,但是部分幼儿存在偷懒、耍滑的情况,教师需要积极与幼儿沟通和交流,不断强化其责任意识和劳动意识。第二,幼儿的积极性较高,但是各方面的配合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后续的劳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第三,通过组织幼儿进行义务劳动,不仅美化了校园,还提高了幼儿的思想认识,锻炼了其意志,增强了班级凝聚力。第四,幼儿在园内劳动方面,不能为了完成活动任务而象征性地进行,教师需要引导幼儿从内心热爱劳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教师要切实加强与幼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并不断丰富园内劳动内容,在做好卫生劳动的同时,大力开展学科结合、多元渗透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良好劳动素养的养成。
三、以“校外劳动”为载体,强化幼儿劳动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为丰富幼儿劳动体验,提高幼儿的勞动意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营造和谐的劳动氛围,最终促进幼儿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教师可以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借助校外的劳动方式来强化对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
在培养过程中,教师应明确如下目标:第一,使幼儿拥有健康的体魄;第二,帮助幼儿增强自信心;第三,使幼儿树立劳动光荣、不劳为耻的思想观念;第四,促进幼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校外劳动属于户外劳动,可以在田间地头、农户家等户外活动区域进行,但是在每一项户外劳动中,教师应始终严格按照预定的方案和现场农户的指导,切实做好每一项劳动,让幼儿从中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例如,“挖红薯”“植树”“打糍粑”“制作狼牙土豆”等可以是校外活动的内容。通过校外劳动,幼儿会更加热爱劳动,也能在亲身参与劳动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因此,幼儿良好劳动习惯的培养,需要我们在日常幼儿教育工作中紧密地结合劳动实践活动,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树立爱劳动的信心及养成爱劳动的习惯。需要注意的是,幼儿爱劳动的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尤其要在劳动实践活动中以幼儿安全为前提,同时要结合幼儿的特点,开展幼儿力所能及的劳动活动。因此,校外劳动中的所有劳动用具都要与幼儿的实际情况相符,与幼儿的实际需求相符。
四、幼儿劳动习惯培养实践活动的建议
要想加强对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教师需要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紧密结合幼儿的特点,切实发挥好幼儿的主体作用。因为培养幼儿劳动习惯的方法较多,需要我们做到持之以恒,既要严格要求幼儿,又要做好幼儿的表率,这样才能帮助其形成良好的习惯。与此同时,幼儿园还要制订与幼儿实际相符的劳动教育大纲,如针对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需要明确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的内容。如在自我服务方面,要求幼儿准备好自己的书包,会擦拭课桌和衣帽柜,学会穿衣服、脱衣服和穿鞋子、脱鞋子,清洗自己的口杯;而在日常生活劳动方面,学会收拾自己的玩具、文具、图书,学会整理小课桌,把书本摆放整齐,做同学的好帮手,相互帮助;而在大自然劳动方面,主要是浇水、捡垃圾、捡落叶等。针对中班和大班的幼儿,教师则需要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劳动难度,使幼儿的劳动习惯在循序渐进中得到培养[3]。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幼儿劳动意识不足的现状,为了培养幼儿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强化幼儿的生存能力,引导幼儿形成良好品德,尤其是强化幼儿的自理能力,教师需借助劳动实践活动来进行,并在培养中保证幼儿的人身安全,采取形式多样和趣味性较强的劳动实践活动,使幼儿的劳动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劳动能力得到有效强化,最终促进幼儿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林琼.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爱劳动的好习惯[J].福建陶研,2020(01):44-46.
[2]梁宇翔.基于劳动教育的幼儿习惯培养策略[J].辽宁教育,2019(24):62-64.
[3]姚倩.中班幼儿爱劳动习惯的培养研究[J].才智,2019(20):152.
关键词:幼儿教育;劳动习惯;培养策略
在立德树人理念的指导下,为了更好地强化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笔者结合我班幼儿的教学实践,从2018年9月到2019年12月,开展了为期15个月的“劳动小能手”幼儿劳动习惯培养的实践活动,旨在更好地培养幼儿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促进幼儿劳动素养的提升。下面,笔者对上述三个案例的实践展开分析。
一、以“家务劳动”为载体,强化幼儿劳动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在幼儿劳动习惯培养中,以家务劳动为载体,强化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幼儿劳动习惯的培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培养幼儿养成从小帮助父母做家务的良好习惯,成为父母的好帮手、劳动的小能手,强化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引导幼儿理解和感受父母的艰辛,有助于幼儿责任感的养成和生活技能的强化。因此,家校应共同努力提升幼儿的成就感,强化幼儿的生活幸福感与自信心,潜移默化地促进家庭和谐,构建良好和谐的家庭行为,促使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尤其要让幼儿了解劳动的快乐与辛劳,从小养成不怕吃苦、爱劳动的好习惯。在这样的目标引导下,幼儿可以在自己的家里,或者长期居住的地方,经常帮父母或长辈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并结合自己的劳动实践,以作文的方式写出自己在家务劳动中收获的点点滴滴。
但是为了确保家务劳动的实践活动得到长期发展,首先,教师可利用微信群(家长沟通群)与家长沟通,争取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为幼儿做家务劳动创造应有的条件,赢得幼儿家长的强烈支持,为幼儿在家培养劳动习惯奠定坚实的家校基础。其次,采用课堂互动的方式,在课堂上提出劳动习惯培养的要求和目标,让幼儿明确做家务的意义,在理论上强化对幼儿的引导,并对经常在家做家务劳动的幼儿进行表扬,在全班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再次,幼儿回到家后,在保证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适当帮助父母做家务劳动,并在父母的指导下,争取把家务做得更好。最后,由幼儿家长采取拍摄微信小视频、拍照的方式,将孩子在家里的家务劳动表现上传至班级群,并引导和鼓励家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故事。
而在此基础上,笔者随机抽取几组家长上传的视频和图片,对劳动习惯培养的方法做出以下总结。
第一,家务劳动需要长期坚持,不是为了拍摄视频或图片而去做,需要联合家长引导幼儿主动做家务,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幼儿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例如,我班的欣欣小朋友,虽然只有5岁,但是从4岁以来,几乎每天都把自己房间里的被子叠得整整齐齐。显然欣欣小朋友不仅具有良好的家务劳动习惯,还能成为其他幼儿学习的榜样。欣欣小朋友的妈妈介绍,欣欣每天做完作业还积极地将自己的书桌整理得干干净净。第二,在家务劳动过程中,家长需要加强对幼儿的引导和帮助,做力所能及的事。第三,幼儿在家务劳动方面,不能为了完成活动任务而象征性地做一点家务。家长需要确保孩子家务劳动的常态化,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做家务的习惯。因此,教师需要切实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引导幼儿认识到家务劳动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形成常态化的行为习惯。
二、以“园内劳动”为载体,强化幼儿劳动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幼儿的主人翁意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教师除鼓励幼儿在家进行家务劳动外,还要以园内劳动为载体,强化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在培养过程中,教师应秉承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一是培养幼儿爱劳动的良好习惯,为营造和谐、干净的校园氛围而不懈努力。二是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引导幼儿掌握园内劳动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责任感,使幼儿养成爱卫生、讲文明、树新风的意识形态。三是提高幼儿的自主意识,锻炼幼儿的意志,切实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让幼儿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劳动的光荣,培养幼儿的劳动态度和情感,通过劳动使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其对工作的责任心,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在这三个目标的引导下,教师需要不失时机地做好以下工作,以促进幼儿劳动习惯的养成。
首先在学科中渗透,通过教学与劳动内容的结合,培养幼儿的劳动观念。
其次大力开展园内劳动,在校园常规工作中,幼儿教师应加强劳动教育的渗透,组织幼儿做好值日活动,认真清扫校园,增强其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开展结合幼儿实际的劳动竞赛活动,提高幼儿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进行手工制作、室内装饰、班务整理等实践活动;开展“爱校园集体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幼儿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活动;可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或个人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在为集体增光的同时,为校园添彩,让幼儿体验劳动的快乐,从而培养幼儿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及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
例如,在清扫我班卫生区域时,首先,笔者按照所划分的“责任田”,将幼儿划分成若干小组,按照每个小组各自的实际情况,对劳动内容进行科学划分,以让幼儿更加高效地完成劳动任务。其次,从每个小组中选取一名成员组成监督小组,他们既要对本“责任田”中的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又要对其他区域的卫生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打分评比。最后,每个小组都要针对各自的劳动完成情况填写值日表、劳动表,注重对劳动任务完成情况的总结,教师再结合评比的结果,对照奖惩细则有针对性地进行奖惩,以调动幼儿劳动的积极性。? 而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对幼儿的劳动情况进行总结,结合每个小组的园内劳动任务完成情况和评比,得出以下几点经验。第一,园内劳动常态化实施,使幼儿养成了良好的园内劳动习惯,但是部分幼儿存在偷懒、耍滑的情况,教师需要积极与幼儿沟通和交流,不断强化其责任意识和劳动意识。第二,幼儿的积极性较高,但是各方面的配合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后续的劳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第三,通过组织幼儿进行义务劳动,不仅美化了校园,还提高了幼儿的思想认识,锻炼了其意志,增强了班级凝聚力。第四,幼儿在园内劳动方面,不能为了完成活动任务而象征性地进行,教师需要引导幼儿从内心热爱劳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教师要切实加强与幼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并不断丰富园内劳动内容,在做好卫生劳动的同时,大力开展学科结合、多元渗透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良好劳动素养的养成。
三、以“校外劳动”为载体,强化幼儿劳动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为丰富幼儿劳动体验,提高幼儿的勞动意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营造和谐的劳动氛围,最终促进幼儿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教师可以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借助校外的劳动方式来强化对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
在培养过程中,教师应明确如下目标:第一,使幼儿拥有健康的体魄;第二,帮助幼儿增强自信心;第三,使幼儿树立劳动光荣、不劳为耻的思想观念;第四,促进幼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校外劳动属于户外劳动,可以在田间地头、农户家等户外活动区域进行,但是在每一项户外劳动中,教师应始终严格按照预定的方案和现场农户的指导,切实做好每一项劳动,让幼儿从中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例如,“挖红薯”“植树”“打糍粑”“制作狼牙土豆”等可以是校外活动的内容。通过校外劳动,幼儿会更加热爱劳动,也能在亲身参与劳动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因此,幼儿良好劳动习惯的培养,需要我们在日常幼儿教育工作中紧密地结合劳动实践活动,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树立爱劳动的信心及养成爱劳动的习惯。需要注意的是,幼儿爱劳动的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尤其要在劳动实践活动中以幼儿安全为前提,同时要结合幼儿的特点,开展幼儿力所能及的劳动活动。因此,校外劳动中的所有劳动用具都要与幼儿的实际情况相符,与幼儿的实际需求相符。
四、幼儿劳动习惯培养实践活动的建议
要想加强对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教师需要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紧密结合幼儿的特点,切实发挥好幼儿的主体作用。因为培养幼儿劳动习惯的方法较多,需要我们做到持之以恒,既要严格要求幼儿,又要做好幼儿的表率,这样才能帮助其形成良好的习惯。与此同时,幼儿园还要制订与幼儿实际相符的劳动教育大纲,如针对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需要明确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的内容。如在自我服务方面,要求幼儿准备好自己的书包,会擦拭课桌和衣帽柜,学会穿衣服、脱衣服和穿鞋子、脱鞋子,清洗自己的口杯;而在日常生活劳动方面,学会收拾自己的玩具、文具、图书,学会整理小课桌,把书本摆放整齐,做同学的好帮手,相互帮助;而在大自然劳动方面,主要是浇水、捡垃圾、捡落叶等。针对中班和大班的幼儿,教师则需要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劳动难度,使幼儿的劳动习惯在循序渐进中得到培养[3]。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幼儿劳动意识不足的现状,为了培养幼儿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强化幼儿的生存能力,引导幼儿形成良好品德,尤其是强化幼儿的自理能力,教师需借助劳动实践活动来进行,并在培养中保证幼儿的人身安全,采取形式多样和趣味性较强的劳动实践活动,使幼儿的劳动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劳动能力得到有效强化,最终促进幼儿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林琼.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爱劳动的好习惯[J].福建陶研,2020(01):44-46.
[2]梁宇翔.基于劳动教育的幼儿习惯培养策略[J].辽宁教育,2019(24):62-64.
[3]姚倩.中班幼儿爱劳动习惯的培养研究[J].才智,2019(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