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道德与法治创设情景教学的实践探究

【作者】 杨文华

【机构】 (山东省潍坊市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凤凰学校)


【正文】摘 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创设情景教学能有效引导学生把在现实的生活情景中遇到的道德实践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并作出正确的践行选择。本文探讨了问题情景、矛盾情景和生活情景三种情景创设方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景;创设;实践
  情景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中产生的一种新型的课堂形式,它具有激励性、催思性、鼓动性、场景性等特点,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堂中得到了应用。情景教学法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这样的思想品德教育学科相结合,既可以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场景感,也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学”的情绪感受,拓展他们的眼界;激发他们设身处地的因地制宜的思考,有助于加快促进他们对知识的认知、对问题的分析、对伦理的研判。本文通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的几年实施实践,阐述了情景教学法在该学科教育实施中的运用和作用。
  一、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学起于思
  学起于思贵有疑。这一句在教育界是耳熟能详的话语,其在告诉一线教师要注重“学起于思”的教学实施。由于目前的初中学生还没有对学习有主动质疑和提出疑问的习惯,而且由于德育实践和法制的一些内容又过于抽象,而且脱离生活空洞感强,其本身在激发学生好奇心和积极性的方面作用力是不够的,需要外在的方式、途径使之更具有激思催疑性。而宋代的朱熹则教导我们,必须要有“教有疑”理念才能达到目的。而创设问题情景,就是应这需要的一种最好的办法。我们深知,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勇于提问、积极探究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考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这种途径促进学生把握难点而思考,并且善于运用提问的方法表达出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精神,这样就可使他们在教师引导下更好地开启探究问题的学习之旅。在问题情景中学生往往会随着教师的“疑”而提出疑问,同时产生更多思考,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考能力,并能使他们积极地参加到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新课程引入阶段,教师在情景中提问更具有较强的引导力和催思性,可以有条不紊地引导学生进入一个学习过程——新授阶段。
  二、创设矛盾情景,让学生疑则明辨
  所谓“矛盾情景”,即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对学生的不准确的道德评判来设定某些看似正确的、有争议的主题,使他们能够在体验到矛盾和冲突时自己产生去分辨的向往,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对道德和法治学习产生认知需要。在实际生活中,许多学生受到了传统的教育方式的制约,形成了一种从众心理,在思想表现为与他人相容的倾向。这种心理在道德的价值判断中往往易受别人影响而没有主见。其最大的弊端表现为制约着学生的创造性思考。所以,我们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利用道德与法治的生活问题创设矛盾情景,让学生在似对非对的情景中多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在这让他们的认知进程出现不和谐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还要激励他们有针对性的思考。如果不能解决和作出正确的判断,我们就可让他们在辩论中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在“维护秩序”的教育中,创设人们排队做新冠核酸检测的场景,让学生思考一男一女“插轮子”的对与否,男子有急事,女子已怀孕,他们都想“插轮子”。针对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秩序和规则的知识去作合理分析。这样的问题在现实中是经常出现的,创设这样的矛盾情景让学生去判断思考,而使他们在冲突中建立起在讲究秩序和规则的过程中针对有特殊情况的我们也可以“另作处理”。过程中我们通过小组探讨,得出的结论要比老师死板地灌输的内容更有深度和灵活,效果更育人。
  三、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学以致用
  创设生活情景,即将与教科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生活伦理问题引进教学实施中,以与学生现有的生活实践为依据,以实例阐述其原理,使其能够用自己的道德认知的知识进行区分判断,从而使其获得知识具有正确的认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在仔细研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和生活场景联系在一起,使学生体会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生活化的作用,由现实的问题过渡到知识的生活化应用再到形成生活经验,这一过程虽然是归纳的、抽象的、螺旋的,但只要在生活中反复实践,学生就会慢慢地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生活实践的道德实践能力,甚至形成一种好的习惯。例如,在《美好集体有我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就可针对一些学生在校园内到处乱丢的现象创设生活情景,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多媒体大屏呈现的环境问题,看了之后再安排几名学生去捡,再让拾垃圾的人说说自己的感觉。有了这种亲历之感,学生对清洁工作以及清洁工就会有更多认识。对随意丢弃就会从心底产生不要这样做的潜意识。而且,在情景再现的过程中再加上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同学们辨别对错,做出正确的选择,就显得更有成效。再比如“与规则同行”一节中,我们把“旅客不给车票,却生气地殴打了售票员”的情景做成一个专题短篇,让同学们在教室里观看视频或者要求学生进行课本剧进行演出。以此来强化和维持对道德与法制的学习的积极性,并能让他们始终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致。同时,学生在开怀大笑的过程中还可以增强他们道德践行意识,即规则意识,在认知生活需要规则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知、情、意的同时实现行的实践的有机统一,真正在学以致用中提高道德实践的能力和水平。
  总之,在道德与法治这样重现实生活的学科教学中创设情景以再现现实是教好这门学科的重要方法,也是让学生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有效联系并形成知情意行的有效途径。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让情景进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