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提升农村中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课堂效率
【作者】 曾 迪 桑 田
【机构】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第四中学)
【正文】摘 要:文言文不仅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更是记载古人思想智慧的重要载体。文言文不仅文字精练,还向后人传递着众多的自然与人文知识,更肩负着传承延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功能。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生僻的字词,还会面对不同时期的文化背景,这无疑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为了让农村初中生学好文言文,更好地继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文言文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农村学生;文言文;初中语文;课堂效率
一、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分析
农村教育资源相对落后,学生的学习条件与学习环境存在“先天”的不足。相比城市学生,农村学生阅读面过窄,整体学习兴趣较低。最终形成如下格局:“老师教得很费劲,学生学得很吃力”,以及“高耗能”和“低成效”的现象。分析可知,上述问题的症结在于,传统文言文教学模式枯燥乏味,一直沿袭的“翻译、分析、识记、练习”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要深挖文言文自带的魅力与意蕴。让学生们跟着兴趣来学习文言文,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文言文的教学效果。
二、研读文章历史背景
与白话文一样,文言文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字背后都隐藏着深刻的内涵。初中文言文多为经典之作,各位作者更是后世颂扬的文人墨客。为了解读文言文相关的知识,还要从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活动、社会思考等角度入手。当学生仿若置身于特定的历史年代后,就能更好地理解文中知识,教师讲课也如庖丁解牛一般,能更好地唤醒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石壕吏》一文时,我们可以“跳出”这篇文章的禁锢,给学生讲解一下杜甫坎坷的人生经历,然后将其人生经历划分为“读书与漫游”“陷贼与为官”“西南漂泊”等几个重要时期。当学生们了解作者生活在盛唐转向衰落阶段时,就能发现,杜甫坎坷的人生经历无法脱离大的时代背景。而《石壕吏》恰恰是他人生中最低谷的时刻,而以前学过的“黄四娘家花满蹊”——“西南漂泊”时期,也恰恰是他人生中相对惬意的一段时光。杜甫所处年代,阶级矛盾重重,安史之乱破坏了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甚至危及唐王朝的根基。结合时代背景,学生们就懂得作者在风雨飘摇之中,忧国忧民又倍感孤独的特殊情感。文章揭示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疾苦,作者因无能为力而愤懑不已。
三、努力唤醒学生的求知欲
初中语文教师要能娴熟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以多变的导入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尤其是生涩枯燥的文言文,更要发挥导入的作用。
(一)故事导入法
以《孙权劝学》一文为例,借助于丰满的现代语言,我们可以尽可能地还原故事原貌。并将文中三个重要人物(孙权、鲁肃、吕蒙)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学生们在侧耳倾听后,初步掌握了文章梗概,对于后续的学习和理解大有裨益。另外,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可以播放一段评书,或者播放对应的影视剧桥段,通过“听”“看”“想”,向学生全方位地渗透文章相关的知识和内容。学生们受到启发后,也会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三国相关的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量。
(二)悬念导入法
这里,我们仍使用《孙权劝学》一文来分析。文中的吕蒙将军也是一名悍将,但他年轻时也有年轻人的典型特点,比如:血气方刚,爱逞强等等。在慢慢历练中,他却成了文韬武略的英雄。包括“三计定荆州”等,在麦城生擒关羽,这些都是他的高光之处。那么,他又是如何实现“华丽转身”的呢?通过设置悬疑问题,学生们就想一探究竟。当大家知道吕蒙的成长过程后,也会对自己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
(三)巧用多媒体设备
近年来,多媒体设备已成为教学的重要手段。其中,借助多媒体能创设出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学生们会在“声光电”的环境中感知到好奇心。以《与朱元思书》一文为例,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先播放富春江的美景,或定格于《富春山居图》(黄公望),该画作很多人都在有意无意中欣赏过。此时讲解有关富春江的风景,让大家了解到“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就能快速唤醒学生的兴趣。同样,在学习《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宁静的夜景,月色透过婆娑的树叶洒到窗前,外面的寂静与室内的寂寥相互映衬。此时,培生舒缓的丝竹乐曲,更是能够让学生们浮想联翩,似乎思绪也在夜空中飘来飘去。
(四)借助比较阅读朗诵增加学生积累
在学习《行路难》和《渡荆门送别》时,我们可以采取比较阅读的方法。李白出川漫游时意气风发,用“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来表达自己的志向。但是,中年的李白却仕途受挫,怀才不遇的他被迫离开京城。此时,他在席间写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言壮志,充分展现了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豁达精神。借助于比较阅读,不仅能够做到融会贯通,还能降低学习和背诵的难度。
四、增强学生的学习信息与兴趣
教师要将教学落足于阅读和积累,通过长期积淀后,文言文阅读的难度也会随之降低。学生们也会因为收获了一些成就而感到兴奋。
为此,我们要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帮助学生积累语境。摒弃机械性记忆方法,让大家学会如何借助语境去理解记忆相关的内容,比如,将生字词置于文中,其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升。其次,学会整理分类。在不断的整理分类过程中,学生们就掌握了举一反三的方法。通过反复梳理和使用文言文字词时,就是重复记忆和再认识的过程。最后,要勤于比较。文言文中涉及很多“一词多义”“词意相近”的情况,加之很多字词古今异义较多,这就需要通过比较加深记忆,长此以往也就能够熟练驾驭了。
总结
总之,学好文言文能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传统的优秀文化,提升个人文化修养水平。广大农村语文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情,积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真正提升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农村学生;文言文;初中语文;课堂效率
一、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分析
农村教育资源相对落后,学生的学习条件与学习环境存在“先天”的不足。相比城市学生,农村学生阅读面过窄,整体学习兴趣较低。最终形成如下格局:“老师教得很费劲,学生学得很吃力”,以及“高耗能”和“低成效”的现象。分析可知,上述问题的症结在于,传统文言文教学模式枯燥乏味,一直沿袭的“翻译、分析、识记、练习”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要深挖文言文自带的魅力与意蕴。让学生们跟着兴趣来学习文言文,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文言文的教学效果。
二、研读文章历史背景
与白话文一样,文言文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字背后都隐藏着深刻的内涵。初中文言文多为经典之作,各位作者更是后世颂扬的文人墨客。为了解读文言文相关的知识,还要从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活动、社会思考等角度入手。当学生仿若置身于特定的历史年代后,就能更好地理解文中知识,教师讲课也如庖丁解牛一般,能更好地唤醒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石壕吏》一文时,我们可以“跳出”这篇文章的禁锢,给学生讲解一下杜甫坎坷的人生经历,然后将其人生经历划分为“读书与漫游”“陷贼与为官”“西南漂泊”等几个重要时期。当学生们了解作者生活在盛唐转向衰落阶段时,就能发现,杜甫坎坷的人生经历无法脱离大的时代背景。而《石壕吏》恰恰是他人生中最低谷的时刻,而以前学过的“黄四娘家花满蹊”——“西南漂泊”时期,也恰恰是他人生中相对惬意的一段时光。杜甫所处年代,阶级矛盾重重,安史之乱破坏了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甚至危及唐王朝的根基。结合时代背景,学生们就懂得作者在风雨飘摇之中,忧国忧民又倍感孤独的特殊情感。文章揭示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疾苦,作者因无能为力而愤懑不已。
三、努力唤醒学生的求知欲
初中语文教师要能娴熟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以多变的导入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尤其是生涩枯燥的文言文,更要发挥导入的作用。
(一)故事导入法
以《孙权劝学》一文为例,借助于丰满的现代语言,我们可以尽可能地还原故事原貌。并将文中三个重要人物(孙权、鲁肃、吕蒙)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学生们在侧耳倾听后,初步掌握了文章梗概,对于后续的学习和理解大有裨益。另外,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可以播放一段评书,或者播放对应的影视剧桥段,通过“听”“看”“想”,向学生全方位地渗透文章相关的知识和内容。学生们受到启发后,也会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三国相关的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量。
(二)悬念导入法
这里,我们仍使用《孙权劝学》一文来分析。文中的吕蒙将军也是一名悍将,但他年轻时也有年轻人的典型特点,比如:血气方刚,爱逞强等等。在慢慢历练中,他却成了文韬武略的英雄。包括“三计定荆州”等,在麦城生擒关羽,这些都是他的高光之处。那么,他又是如何实现“华丽转身”的呢?通过设置悬疑问题,学生们就想一探究竟。当大家知道吕蒙的成长过程后,也会对自己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
(三)巧用多媒体设备
近年来,多媒体设备已成为教学的重要手段。其中,借助多媒体能创设出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学生们会在“声光电”的环境中感知到好奇心。以《与朱元思书》一文为例,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先播放富春江的美景,或定格于《富春山居图》(黄公望),该画作很多人都在有意无意中欣赏过。此时讲解有关富春江的风景,让大家了解到“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就能快速唤醒学生的兴趣。同样,在学习《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宁静的夜景,月色透过婆娑的树叶洒到窗前,外面的寂静与室内的寂寥相互映衬。此时,培生舒缓的丝竹乐曲,更是能够让学生们浮想联翩,似乎思绪也在夜空中飘来飘去。
(四)借助比较阅读朗诵增加学生积累
在学习《行路难》和《渡荆门送别》时,我们可以采取比较阅读的方法。李白出川漫游时意气风发,用“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来表达自己的志向。但是,中年的李白却仕途受挫,怀才不遇的他被迫离开京城。此时,他在席间写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言壮志,充分展现了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豁达精神。借助于比较阅读,不仅能够做到融会贯通,还能降低学习和背诵的难度。
四、增强学生的学习信息与兴趣
教师要将教学落足于阅读和积累,通过长期积淀后,文言文阅读的难度也会随之降低。学生们也会因为收获了一些成就而感到兴奋。
为此,我们要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帮助学生积累语境。摒弃机械性记忆方法,让大家学会如何借助语境去理解记忆相关的内容,比如,将生字词置于文中,其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升。其次,学会整理分类。在不断的整理分类过程中,学生们就掌握了举一反三的方法。通过反复梳理和使用文言文字词时,就是重复记忆和再认识的过程。最后,要勤于比较。文言文中涉及很多“一词多义”“词意相近”的情况,加之很多字词古今异义较多,这就需要通过比较加深记忆,长此以往也就能够熟练驾驭了。
总结
总之,学好文言文能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传统的优秀文化,提升个人文化修养水平。广大农村语文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情,积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真正提升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