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巧用微课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 刘 丽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杨溪铺镇初级中学)


【正文】摘 要:“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微课资源,能为学生创设非常形象、直观、生动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积极性,从而使教学达到最优化,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客观合理地将微课资源用于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微课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才能更好发挥它在课堂中的作用。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微课资源;初中语文教学
  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或载体,以其富有感染力的音效、生动直观的图像、启发性的视频片段等特点脱颖而出,改变了过去教师笔耕舌耘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以其“位微不卑”、“课微不小”的优势,正逐步有效地融合在课堂中,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推进语文高效课堂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显示出语文教育改革的美好前景。
  一、视听结合,形象生动,激发学习的兴趣。
  现代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采用新颖的方法,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而我们的初中学生一节课大多集中注意力时间往往只有30分钟左右,无论一个教师水平有多高,PPT做的有多精美,但时间长了,面对同样的教学手段,学生或多或少有几许麻木,激情不再。相比较常规教学和PPT等多媒体,微课具有短小、生动、贴近实际的特点。适当的时间运用微课资源,为学生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环境,学生一定会兴趣大增,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学效果肯定十分好。如在讲解语法词性知识时,学生觉得枯燥、不易理解,我运用微课,微课视频有学生熟知的场景和人物,学生在观看微课时就感到亲切、好奇、直观,不仅激发了学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热情,知识也深深印入脑海,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再现文本情境,图文并茂,提升思维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青少年儿童的想象,涵养青少年的美感。”“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语文教学更是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文字去促进记忆、想象和联想,激活思维,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才能更仔细、全面、深刻地体验课文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如教学王维的《使至塞上》,农村学生缺乏直观感受,我抓住了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利用微课资源,将诗里所涉及到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制成微课,一幅幅呈现在学生眼前,还附有文字介绍,音乐渲染。这样,“静”的图形“动”起来,“死”的信息“活”起来,学生一下就比较容易理解边塞的苍凉雄浑,理解了作者在大漠雄浑景色中情感的熏陶、净化、升华。这样的微课与常规教学的衔接,既引导了学生的思维,又巧妙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对作品心领神会的过程中进行丰富的想象,表现出活跃的的思维和创造力。  
  三、巧用微课,开展活动,唤起学习的激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并不全是教师独霸课堂,一讲到底。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常态教学环节设计成一个个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去求知、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强烈的学习欲望驱使下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如今在初中语文课程内容中增加了“名著导读”这一内容,其不再作为教材附录出现,而是作为正式内容穿插在册教材中。它旨在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阅读量,给学生创造课后再学习的机会。基于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每单元的重点,寻找一些超出一般要求的语言、文学、写作知识要点,制作成微课,将各单元课堂教学知识延伸到课外知识层面,组织学生进行观看。学生在课下可以使用回放、暂停等功能,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回放观看,这样就给了学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再如我们的“课前预习”,教师也可以结合文章内容,利用微课视频设计具体问题,让学生遵循相关问题进行有目的的预习,它肯定比缺乏有效引导更有利于语文学习效果的提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能够优秀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效果,也必将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深远的影响和变革,对于微课,我将始终抱着学习着,观察着,困惑着,思考着,尝试着的态度,引领我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有效融入。
  参考文献:
  [1]李克东主编《现代教育技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1998年版。
  [2]《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