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落地生根

【作者】 田梦玲 郭佳明

【机构】 (河北省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正文】摘 要:面对国内外形式变化,习近平同志以全新的视野深化理论探知,提出了契合时代发展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支柱,高校在国家发展体系中发挥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崭新思想提供不竭动力。如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渗透到高校管理中,融入教学课堂教学实践,让在校的青年学生对新思想内涵和外延有精准把握,借助思想理论指导社会实践,需要我们从不同视角出发,展开多维化探索。
  关键词:高校;新时代;中国特色;思想;落地
  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全党必须长期坚持的理论思想。教育领域是思想建设的主阵地。高校又处于教育教学的金字塔顶端,对社会发展方向有一定影响。高校中的大学生群体具有独特价值,他们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上的指引将会直接决定他们的行动方向。高校教育,思想教育工作是重中之重,也是提升学校管理品质的着力点。必须进行教育渗透,落实党的精神,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落地生根。
  一、氛围营造,铺垫思想建设基础
  坚持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国家新理念、新思想是办好高等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继承先贤遗志的基础上,从国家可持续发展和时代发展全局出发,制定的理论指引,是新时代思想的精华。高校推进新思想的广泛传播,不妨从高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展开突破。思想建设需要校园文化作为传播载体。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爱党爱国等健康优良的文化氛围与新思想的精髓相契合。如果能够抓住这一点,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点,营造浓郁思想氛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对新思想的理解也会向着更深层次迈进。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一个宏大的思想体系。面对复杂的体系呈现,理解、践行起来难度系数较大。即使是大学生,有了一定的思想认知作为铺垫,也不一定能够精准把握新思想的精髓,把握其关键点。学生认知的形成和内化有一定规律,他们对新思想的感知和理解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在循序渐进中逐步深入的。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从外显的层面给学生以触动,给他们带来情感、认知上的震撼。校园文化涉及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层面。以校园文化环境为例,它更容易被人们的感官直接触及,带来的思想震撼更加强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寓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增加了校园的时代气息,将校园环境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励志牌、宣传橱窗、宣传展板具有凝聚引导作用,将新思想相关内容印刻其中,让学生沉浸在思想熏陶感染中。
  二、课程引领,对接思想多元形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校、入脑,入心”已经成为教育共识。新思想的学习对加强高校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具有深远影响。推进高校思想建设,可选择的方式丰富多样,但课程体系是主阵地,也是保证人才质量、学校管理品质的关键。课程在教育教学中的基础性地位无可撼动,它是意识形态传播的引线。思想是一切活动的生命线,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能够为人的健康发展奠定基底。大学生认知发展正处于高峰期,借助思想课程进行针对性指引,给学生带来的身心触动是汹涌澎湃的。
  无论处于什么学段,思想政治一直以来都是基础学科。大学阶段,思想政治的导向作用更加显著,它是贯彻党中央思想和理念的主要途径。通常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等都属于思想政治课程的范畴。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让大学生对不同时代的思想有细致深刻把握,在头脑中构建起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对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有重要意义。作为契合时代发展的崭新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要作为一项课程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对新思想蕴含的内容体系有更好的感知,聚焦思想脉络,分别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出发,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研。
  三、实践助推,实现思想内化升华
  毛泽东在《留守兵团政治工作报告》中提出:“思想掌握一切,思想改变一切。”思想对行动的指导性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思想导向的彰显需要实践作为助推力。思想理论知识的学习的基础,有了理论知识的辅助,才能让学生有所感,有所得,有所悟。但仅仅依靠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显得过于单薄。无论理论讲解如何鲜活生动,缺乏实践验证,理论的价值和意义根本无法凸显。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以实践的形式进行验证、夯实,无疑是理论内化的必由之路。因为有了理论知识作为铺垫,学生内驱动力被激活,参与实践的热情高涨,创新意识、思维能力迅速发展,这对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异常丰富。面对宏大的思想体系,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口”。实践活动为新思想落地提供了崭新路径。实践活动的设置需要不断拓展思路,推陈出新,提升层次,让新思想以多元化、常态化的形式展现出来。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思想“十四个坚持”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让大学生感同身受,学校可以利用相关活动,以“共同成长”为主题,组织大学生进行植树,大一新生种下一棵树,并与小树共同成长。在主题活动的引领下,学生的高阶思维、高级认知逐渐生成。
  高校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化工程,需要有契合的思想理论、鲜明的教育理念,以及先进的构建手段,多重因素相互促进、相互融通的过程中,高校获得良性发展,教育教学向着既定轨道推进。新思想在高校的落地需要实践的助推。在具体操作中,要营造思想氛围,进行课程引领,辅助以实践活动,将抽象复杂的思想建设直观化、形象化、生动化、多元化,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最优化的环境条件,铺垫高校思想建设基础,顺利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有了精准化的思想指引,大学生认知升华,学行并举,进行有效人生规划,定能让新思想绽放出新的光芒。
  参考文献:
  [1]白锦霞.接受理论对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2022(08):14-17.
  [2]胡芳.高校单独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三重逻辑[J].思想理论教育,2022(08):61-67.
  [3]刘丽芳.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把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为依托[J].教学考试,2022(34):16-18.
  本文为2022年度石家庄市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占领高校宣传阵地提升思想工作效能——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入脑入心》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zjpy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