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分层教学法在中职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实施

【作者】 梅小红

【机构】 (河北省赵县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正文】摘 要:分层教学法在中职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实施是基于教学实践者在“班级授课制”模式下的大胆创新而换来的。本文探讨了分层教学法在中职数学课堂实施的原因和有效路径,重点在目标制定、课堂练习和课后辅助三个环节上。
  关键词:中职数学;分层教学法;有效实施  
  随着教育发展,越来越强调核心素养培养的今天,作为一线教师,唯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才能换来这样的理想预期。然而两个不可忽视的现实因素阻在了教师实现这样预期的前面,一是中职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而且多数学生缺乏数学学习兴趣和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甚至连好的作业习惯都没有真正形成;二是受囿于“班级授课制”模式下的“齐步走”思想的根深蒂固。这个模式教学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不能做到让学生人人获得针对数学现实的因材施教。有效的教学是尊重差异的,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力基础和智力习惯,教学的有效就是基于学生现实而采取针对性策略。因此,基于这两个原因,分层教学法应运而来,与学科教学进行了结缘整合。下面,我结合自身任教的中职数学学科教学谈谈分层教学法在其课堂中的有效实施。
  一、分层教学法实施的问题提出
  随着社会竞争加剧和市场就业难度提升,对学生个体综合性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但中职学生的一个共性的特点就是其知识水平、过程方法、接受能力、心理素质等各方面与现实市场要求还相差甚远,其培养过程还需要持续加强。如果采用传统方法施教,显然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更不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作为与时代同步相提而论的“五育合一”教改引领下的一线教师,自然应打破常规而创新实施,探寻一种既利于高效课堂创建的实践策略也利于学生个体发展的有效路径。于是在多年努力——实践和反思下以“班级授课制”为框架的“分层教学”模式应运而来。实践证明,在参差不齐的中职数学课堂中实施这种新的模式就能够很好地解决班级同步和学生个体差异之间的矛盾。这对于提高中职数学教学有效性和创建高效课堂无疑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而且还能满足职业教育特殊性——为学生就业从业提供必要的理性思维培养和问题解决的思想方法,在持续提高数学素养的过程中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为将来就业乐业奠基。
  二、分层教学法在中职数学课堂中的实施路径
  分层教学法在中职数学课堂中的实施应在一个整体系统理念指导下进行,即课前备课、课中授予和课后辅导都应看作一个育人整体。只有这样思想,分层教学法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起到提效增质作用。
  (一)合理制定教学分层目标
  分层目标的制定是以学情分析为前提的实施,要使目标有科学性,就必须对全班学生数学基础和学习习惯进行充分分析,采取学力相当为一层的分层方法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为优秀,其目标就是要求学生深化和熟练新课标要求的学习目标;B层为中等成绩的学生组成,完成新课标的所有学习要求;C层这个组都是学力较差、数学学习意识淡漠的学生,他们只需要完成一部分最基本的教学要求即可。以《集合》目标设置为例,要有效实施分层教学法,A、B、C层三个层次的学习目标我们可以这样来进行:A层学生能综合运用集合相等与包含关系的所学知识,并能掌握集合的交、并、补的简单运算;B层学生能掌握集合表示的列举法,理解性质描述法以及什么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C层学生能理解掌握集合概念,理解什么是空集、子集集和全集,能用符号表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以及课本上的例题和做一些简单的课后练习题。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目标的制定只是针对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而言的,对情感等意识形态的目标是不分层的,都要达成。
  (二)分层设计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分层是分层教学法实施的又一重要阵地,作为教学实践者应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分层设置有难度差异的练习题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相应难度的题目进行数学实践并有“跳一跳”的发展提升机会。实践中我们可将这种有难度差异的练习分为三个层次,即基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运用练习和综合性练习。对C、B层次学生应重基础,做到紧扣教材而设计,A层学生主要是运用新知进行创新实践,B层学生在做好基础的题目上增强变式题。值得注意的是,B层学生处于中间层次,要注意向上拔高训练的同时也要注意基础不能丢。C层的学生最好能在保持兴趣的基础上完成课后教材上的题目。这样的设计与布置实施既可解决A层学生“吃不饱”、B层学生“吃不好”、C层学生“吃不了”的矛盾又可使学生分别体验到学习进步带来的愉悦体验,从而都能增强数学学习自信心。
  (三)加强课后辅导
  课后辅导是课堂实施分层教学法的延续和拓展,是搞好分层教学、提高学生数学实践能力至关重要的一环,作为实践者仍需创新策略以强化课后辅导取得效果。在实践中,对于A层辅导,采取促差转优策略,在尊重人格、激发兴趣基础上采取“起点低,多反复”方法,及时做好矫正和补救促进提高。对于B、C层辅导,要坚持促优拔尖思想。鼓励B层学生参加补缺性辅导,尝试变式题指导;对C层学生注重个性和特长培养,提高他们兴趣。
  总而言之,作为中职数学教师的我们在全面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中也加入其实践行列去努力开创新策略、新方法。分层教学法是一个动态性方法,有效地实施需要隔一段时间就要对学情进行再分析,及时调整层次内容,以及帮助学生分析、总结学习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做到师生合力,不断改进教不断改进学,真正让学生数学成绩得到提高,数学素养得到不断提升,能为将来就业从业奠定良好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春菠,分层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学研究,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