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建模活动探究

【作者】 揭国忠

【机构】 (福建省建宁县第一中学)


【正文】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教师也逐渐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不断的摸索、研究新的教学方法。高中数学作为一门提升学生的分析、推导、归纳和求证能力的逻辑性极强的学科,需要教师的教学在假设、求证、判定与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进而不断拓展和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层面下足功夫。一方面需要在抽象思维下开展好数学建模活动,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定好标;一方面要在数学语言的规范性表述与交流上下功夫,为引导学生思维水平提升引好路;另一方面,课堂教学要在一定任务驱动下开展教与学的互动化的情境教学活动,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守好阵地。本文就?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建模活动展开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建模思想
  建模思想,是数学核心素养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用数学建模解决问题的思想。如今,对学生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仍然不够,其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在教学方法上,以讲授法为主,将过多精力放在了知识、规律讲解上,且建模活动设计单一、陈旧,严重影响到了建模教学效果。为解决这个问题,要积极探索可行性的建模思想培养路径。
  1、理论结合实际
  高中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概念性的特点。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且学生无法有效掌握各个阶段的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会出现学习脱节的情况,导致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降低。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讲解知识过程中,应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采用多媒体技术等方式,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并在教学情境中渗透数学理论知识,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学习数学,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会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能有效激发学习积极性,并在学习中不断开阔数学视野,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进而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创设情境,感知模型
  数学,源于生活。在对学生建模思想进行培养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用心创设适合的生活情境,用生活情境深化学生对模型的感知,唤醒他们模型探究欲望。生活情境,往往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的场景,能促进他们自主完成模型的建立,善用模型解决相对简单的生活问题。在生活情境具体创设中,要重点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鼓励他们自主收集和整理情境中相关信息,再结合已有生活经验成功完成模型的建立。整个过程,学生们将感知到生活中模型的存在。
  3、不断强化学生数学思维连续性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知识时,之所以面临较大的学习难度,主要是由于学生在思维模式方面,存在比较大的间题。就高中数学学科来说,其演绎性特征非常显著。在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时,该方面的特性有一定程度的弱化,导致课堂教学时,难以得以完全体现。对于当前的教材编纂来说,很多知识点并未在教材中完全呈现,由此要求教师需要为学生演绎很多公式的推导,为学生呈现出发现定义的过程。因此,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应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人的研究分析,基于此对教学策略进行精心设计,促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断增强,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在为学生呈现知识发生的过程时,可以为学生营造与之相关的间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间题,学习相关的知识点。如在对圆锥曲线进行学习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圆锥曲线进行自学,然后再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对于该部分教学而言,并非简单的文字论述就能够实现教学目的,要求教师应对教学重心及时进行调整,应基于核心素养前提,开展圆锥曲线知识教学。要实现这一目的,要求教师应基于学生认知前提,开展该部分知识教学,引导学生在脑海中逐步构成出与圆锥有关的动态模型。在此之后,引导学生利用数学语言,描述出平面截圆锥的知识点。在此情况下,学生在脑海中对于截的认识才会更加深刻,才能想象到在圆锥面过顶点之后,经过平面时,所得的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圆锥面的轴同平面属于相互垂直的关系,则此时能够得到一个圆形。如果圆锥面的轴同平面并不重合,但是相互平行时,此时得到的即为双曲线。在同一原理指引下,可以对椭圆形进行绘制。教师在实际进行教学时,为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应严格制定该教学过程,促使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亲身参与,用心进行想象,逐步构建多层次的思维体系,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4、任务驱动下的教与学互动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通行做法之一,就是利用例题的学习提问题,引导学生强化在实际应用中的能力。在启发和培养学生进行思考时,我们用引导和点拨的方法教会学生自主探究与拓展,使学以致用落到实处,使学生在反复的多样化的求证中不断加深认识,提高数学思维与表达的能力。在这期间,我们对学生的思考行为进行适宜的评价和讲解,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思路地继续探索,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探究方案和实践,并在优化解决办法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和建模能力,使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具备对数学及课堂的好奇心与亲和力。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加强的常用手段就是学习任务的驱动。只要教师的点拨和评价能在典型性和普遍性上积累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以及情感体验,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必然就会不断推动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和学习智慧的积累,也能够让我们的教与学在最大限度、最大范围内保持有互动的吸引力和解决问题的高效性。只要我们能在教与学的互动中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就能够让学生面对任何学习任务都有所收获或提高,不断成就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水平。
  结语
  综上可知,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要重视对学生建模思想进行培养。建模思想具体培养中,要用心筛选适合的模型思想渗透内容。同时,要重视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并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如何建构模型,与他们一起分析模型的构建问题,组织好数学模型应用活动,使学生真正养成良好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沈宏、江春.高中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2019,000(010):P.9-9.
  [2]邱勋宇.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建模教学探析[J].教育观察,2019(18).
  [2]孙琳琳.浅谈高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8(24):33-34.
  [3]王敏雪.数学教学目标在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8.
  (本文系:三明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2020年度立项课题《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建模活动”案例研究》研究成果,立项批准号JYKT-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