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作者】 柯锦容

【机构】 (广西梧州市藤县太平镇新雅小学)


【正文】  核心素养是当今非常重要的话题。它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2011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指出:语文课程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这与核心素养的内涵是相符合的。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是小学生学习母语的重要阶段,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通过怎样的阅读教学策略,教师才能引导学生打好文化基础,学会自主发展,参与实践活动,促使学生能够提升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文化积累呢?
  一、以人为本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
  以人为本的理念决定了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教学的方向、路径和归结点。教师要结合课程标准的学段要求,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准确的剖析和定位。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已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尤其是在当下网络社会,学生获得信息知识的途径多样化了,他们不一定知道得不少。如果教师仍然从低起点教学,必然挫伤学生的认知尊严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觉得语文学科太“小儿科”了,没有了学习挑战的乐趣。教师设定的目标,能体现学生通过学习,应该有哪些知识积累,语言表达能到什么程度,掌握了哪些写作方法技巧,有怎样的情感体验及收获,思维能力的发展程度等。语文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方案、确定好如何引领学生达到这样目的方法。课堂是通过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活动等来实现教学的目标。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导师,协助学生把知识、能力、情感等落实在自己身上。
  二、重视语用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担负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重任,主要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规律、语言典范。要重视阅读教学的三个转变,一是变“讲课文”为“学语言”。二是变“读课文”为“学阅读”。根据小同的文本特点或文体特点,教给学生阅读该类文体的阅读策略。三是变“悟课文”为“学表达”。好的文章蕴含着表达的方法与艺术,阅读教学并不仅仅要学生“悟”思想、“悟”意境,而要更好地“悟”写法、“悟”如何表达更加贴切、更加具有表现力。其次重视练能,我们教师要学会放手,尽量多设计一些让学生扎实练能的课,锻炼学生的三大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比如我们学习了五年级上册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第一自然段举例子刻画了西藏的美丽:雪域高原的牦牛、金碧辉煌的寺庙、载歌载舞的藏族同胞,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继而引出作者表达的核心是西藏有世界最深的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体会这样的写法,更加突出了作者钟爱的是不同一般的事物。激发读者对大峡谷的神奇之感和探究其特色的愿望。学生悟到了这样的表达方式之后,争先恐后地要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赞美与热爱。一个学生这样写道:“提起华州,人们一般想到的是那滔滔不息的渭河,驰名中外的皮影,绿色无公害的有机蔬菜,勤劳善良的华州人民。其实,这块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它不但有美轮美奂的4A级景区少华山,而且有在西北地区最有影响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渭华起义纪念馆。”这样的练习,既增强了学生的表达欲望,习得了能力,又抒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为本单元的习作练习铺垫了基础。这种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以“表达运用”为主的训练,到六年级时学生一定能形成并具备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从而全面完成《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目标。这种构想,可谓是直线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三、广泛阅读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
  阅读是运用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的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的培养,都可以通过阅读来实现。小学生是阅读的黄金年龄。局限于课本的阅读,是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难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教师要合理安排好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时间和联系。
  关于课内阅读。语文教材是编者精心选编,大多文质兼美,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潜心阅读,细心品味,化人为己。再加上,目前的语文教材,不论是内容,亦或是形式,都具有较强的典范作用,涉及方方面面。因此,课内篇目仍然要上,只是教师一定程度上,可以紧扣教材,启发学生主动地去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欲望,既要立足课本,又要品味课文,有所收获。主动积极的阅读、思考和积累,才能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有所发展。特别是获得情感体验,开阔视野,激起兴趣,形成习惯,习得方法。
  关于课外阅读。阅读教学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在课内习得的阅读方法,必须依靠课外的自主阅读才能真正实现。作为教师,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阅读媒介多样,内容空前繁荣。在这样的形势下,学生的自主阅读必然会受到影响,所以,教师要开阔自身阅读视野,积极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师通过推荐阅读书目,“瘦”教材之身定期开展导读课,组织阅读竞赛,调动起学生向课外迁延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大阅读”局面,形成语文教学“一篇带多篇”,“课内带课外”的阅读形式,相信这不论对于学生自我能力培养,亦或是对于学生适应终生发展的素质能力都是一项重要保证。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学习了某篇课文之后,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乐意去寻找相关的文章和书籍、资料来阅读,从而形成“一篇带多篇”“课内带课外”的阅读形式。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
  四、重在实践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保证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把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通过实践升华为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实践运用的机会,搭设展示个性才华的舞台。如:在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高尚”单元的专题综合性活动中,学生分组进行搜集名人或身边具有高尚品质的人和事等,学生读书、上网查资料、访问身边的人,摘录读书笔记、做小报等活动。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举行手抄报评比、读书笔记展览、故事会、朗诵会、名人名言书法展览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人物魅力和生活的美好。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使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充分锻炼,语文核心素养如春风化雨般悄悄潜入学生的心田。
  总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语文阅读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如果在我们的语文课上,学生能真正学会积累,学会并爱上阅读,自能巧妙运用,并且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这样,依托语文教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一定会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