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作者】 李国华

【机构】 (四川省资中县球溪镇葵花小学)


【正文】摘 要: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软指标”,包含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理解效果与互动等多方面内容。可以简单地说,课堂教学有效性直接决定了学生的最终成绩,以及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科素养水平。正因如此,很多老师将教学效果作为永恒追求的目标。从理论上讲,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要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其一:教学策略是否灵活;其二,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其三,是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施策略
  课堂是开展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如何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这是各学科教师追求的目标。尤其是在“双减”背景下,如何缩减校外学习时间,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成为教师们探究的问题。众所周知,在一堂课中,小学生的有效注意力集中在前20分钟。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考虑到学科特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下就此进行简要分析。
  一、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数学能力
  相比传统课堂,教师要从教学的有效性入手。这种“有效性”并非简单的知识输出效率,也不是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理解情况。要知道,数学知识具有非常强的系统性,而且知识之间还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学生只能做到“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了。
  在课堂上,教师只是一名“向导”,要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切忌自己口若悬河,毫不顾及学生的感受。讲解问题时,要具有开放性,随时设置“陷阱”,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有助于培养小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时刻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另外,数学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手、脑,通过课上高频率的有效互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当中。在师生、生生思想碰撞过程中,就能慢慢培养出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并产生极具创造力的思维能力。
  二、改变学生的教学主导地位,提升应用能力
  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师要把知识产生的过程清晰地演示给学生。要科学分析小学生的思维特点,通过积极引导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科思维。新课改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了明确规定,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否则,学生就是被动接受者,课堂氛围也会变得死气沉沉。此外,相比人文学科而言,小学数学很难增加校本课程。以教材为主线的教学变得枯燥乏味,数学教师应该重视这个问题,并通过创新改变这一格局。比如,考虑到小学生形象思维更强,在教学当中要引入更多生活场景,引入更多有意思的生活实物。在一年级数字计算当中,可以用对应数量的动物代替数字。或者借助相应的场景,引入动物园、植物园、游乐场等不同场景和不同物品作为内容,就能让小学生形象地思考问题。这种方法也是比较原始的数学建模问题,通过这种形式,还能在图形、数形结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小学生还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更多日常中常见的问题。从而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
  三、创设学习情境,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情境是开展教学的有效铺垫。借助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或者身临其境的感受。小学生在感受事物的过程中,就会借助已经掌握的知识去探索未知领域。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考虑构建主义理论观。该理论强调师生之间,或者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思考过程,其实质是师生共同发展。这就对教学情境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但数学课程具有抽象性特征。小学生面对数字、概念、理论时,感觉难以接受也就在所难免了。
  美纽斯(捷克)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因此,我们借助教学情境能够营造出直观的氛围,更好地体现/还原数学知识,从而让隐性知识变为显性知识。合理的教学情境能够将抽象与形象巧妙地融合起来,从而产生难以预料的效果。学生们会借景生情,感受到现实中抽象的数学逻辑知识,甚至对某一个知识难点突然顿悟。
  四、借助精讲精练,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一直以来,学生对于数学教师有严重的依赖情结。长此以往,小学生缺乏的是主体性,对待生疏的问题时,总是期望得到教师的援助。这与教学理念陈旧有直接的关系,教师教学观的改变要建立在先进的教学理念之上。但实际情况与期望值还有较大差距,这就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主因。
  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部分,顾名思义就是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而课堂教学,就是这两者的结合与统一的过程。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就要从教学理念上不断更新,比如:设计科学的教学目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等等。这就要求教师提升学生主体地位,立足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规划教学内容,保证各个环节有序衔接。要研究学生的“学”,也要考虑教师的“教”,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调动小学生的想象能力,从“必须学”变成“我想学”。在温故知新的前提下,为学生设置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提升小学生的应变能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此外,要积极引入合作学习模式,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为小学生提供一个参与平台,并能大胆的想,勇敢地说,放手去做。这样才能完成知识的输入与输出的过程。
  总结
  总之,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比较泛泛的说法,但也是教师始终追求的目标。在新课改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完善教学过程,选择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此外,还要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并借助有效的组织、合理地安排、有效的活动作为保障。这样才能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他们的学科素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