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小纸折飞机 放飞最初梦想

【作者】 赵生泉

【机构】 (浙江省余姚市朗霞初级中学)


【正文】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纸飞机科技活动中的初探

  摘 要: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学生从实际生活中选择研究主题,利用近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亲身实践,从而获得经验和结论,并解决问题。将研究性学习融入到中小学纸飞机科技活动中,不仅能有效提升纸飞机的科技竞技水平,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纸飞机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近些年来纸飞机科技活动在我市中小学广泛开展,它集益智、创新、竞技、健身于一体,且成本低廉,成为了一个非常适宜开展的科普教育资源平台。将研究性学习融入到纸飞机的制作和放飞科技活动中,不仅能有效提升纸飞机的科技竞技水平,也能在活动中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树立良好的科学态度与科学意识,提高了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 确定研究主题:如何让纸飞机飞得更远
  余姚市中小学生纸飞机比赛有一个项目是直线距离。比赛规则是:用一张A4纸,只用折叠的方法,制作一架翼展大于4厘米,有明显固定翼飞机形状,有明确可以辨认机头的纸飞机,在宽度约十米的室内场地进行放飞,比较飞机飞行的直线距离。
  为了参加纸飞机比赛,学校发动了一批对纸飞机活动感兴趣的同学,组建了纸飞机运动队。在讲解完纸飞机竞技规程后,同学们都跃跃欲试。大家先是按照自己的设计和折法制作纸飞机,然后在田径场上进行比试。有的同学飞机机翼较大,飞行距离远近不一,方向偏离也很大;有的同学飞机机翼较小,飞行距离较远,但也就10米多。显然,这样的水平在竞赛时是没有竞争优势的。如何让纸飞机飞得更远,同时又保证较好的方向稳定性:这成为了我们思考和研究的主题。
  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纸飞机的飞行距离呢?
  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可能会影响纸飞机飞行距离的因素:纸飞机的折法(机型);同一架纸飞机,不同的同学放飞,成绩也会有差异;放飞的姿势;放飞时手的力度……
  二、 方案设计与实施:纸飞机直线飞行距离的影响因素研究
  1、 研究机型对纸飞机直线飞行距离的影响
  变量控制:同一人用同样较小的力度,同样的放飞角度(约15度)原地进行放飞。
  (图片中从左到右分别是:A、B、C、D四种机型)












  数据分析:A与B机型比较得出,尖头结构的机型直线飞行距离明显更远;A、B机型在较小放飞力度情况下距离明显高于C、D机型。
  讨论交流:在飞行过程中,纸飞机与空气发生摩擦,平头结构比尖头结构受到的空气阻力更大,飞机降速更明显。由于A、B机型的机翼更宽,表面积更大,受到的空气升力也更大,因此滑翔效果更好,在较小放飞力度下飞行距离相比较C、D机型更远。
  得出结论:尖锐的机头结构呈流线型,能有效减少空气阻力,提高纸飞机直线飞行的性能。用较小的放飞力度也能飞出较远的距离,前提是飞机的滑翔性能要好。
  2、 研究不同机型的纸飞机在不同放飞力度下的飞行状态
  变量控制:放飞出手角度基本一致




  现象分析:B机型机翼大,在较小的力度放飞时,滑翔性能好,但加大力度后,发现飞行效果变差,力度最大时,直接竖直上飞然后直接坠落,方向更是无法保证;C、D机型虽然总体上滑翔性能没那么好,但方向一直很稳定,且随着放飞力度的加大,滑翔性能开始逐渐趋好。
  讨论交流:在较大放飞力度下,B机型较宽的机翼受空气作用力较大,纸质机翼容易发生大幅度变形,从而使飞机丧失了平衡,飞行极不稳定。C、D机型由于机翼窄,面积小且质地较硬(纸张经折叠层数多),不易发生变形,因此空气对机翼的作用力不足以改变飞机的飞行姿态,方向非常安定。由于力度的加大,飞机初速度快了,空气对机翼的升力也有所增加,从而实现了一定的滑翔。
  得出结论:宽翼纸飞机在较小力度下,飞行距离尚可,但要继续提高飞行距离,难度很大。窄翼纸飞机,在加大放飞力度情况下,由于初速度的提高和滑翔性能的改善,飞行距离会更远。
  3、 研究放飞力度对不同机型的纸飞机直线飞行距离的影响
  变量控制:放飞出手角度基本一致






  数据分析:加大放飞力度后,B机型飞行距离没有增大反而减少,C、D机型飞行距离都随放飞力度的增大而增大了。特别是机翼更窄的D机型,飞行距离比较可观,在比赛中有一定的竞争力。
  讨论交流:实验数据证实了之前同学们的推测:滑翔效果好的宽翼纸飞机未必是最佳的直线距离机型,窄翼纸飞机虽然滑翔性能弱,但可以通过加大放飞力度来弥补,并且有改善成绩的空间(持续加大放飞力度,这也是为什么创下纸飞机直线距离世界纪录69.14米的“苏珊”飞机是由橄榄球运动员放飞的原因)。D机型比C机型在同样条件下飞行距离更远,推测可能是它的滑翔性能更好。
  得出结论:对最初的四种机型进行研究实验后,发现不同机型的纸飞机性能是有差异的,不仅要考虑滑翔性能,更要考虑方向的稳定性(比赛时只有两次飞行的机会)。
  有了实验数据的支持,我们初步确定了D机型作为直线距离比赛的首选机型。
  接下去,我们要做的就是对D机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并改进,以期获得更好的飞行效果。
  在之前的C机型和D机型的比较中,有同学推测两者的滑翔性能有差异,但是D机型的机翼比C机型更窄,看似有些矛盾。经过同学们收集和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机身和机翼的尺寸比例也会影响滑翔性能。C机型机翼采用对折法,单侧机翼与机身宽度比是1:1;而D机型制作机翼时不是用对折法,单侧机翼是2.5厘米,机身只有1厘米,单侧机翼与机身宽度比是2.5:1,也就是说机翼相比机身更宽一些。
  4、 研究纸飞机机翼(单侧)机身宽度比例对直线飞行距离的影响
  变量控制:D机型,放飞力度和出手角度基本一致






  数据分析:机翼机身宽度比例不同,滑翔性能有差异,直线飞行距离也有影响。
  得出结论:当机翼机身宽度比为 1.92  时,直线飞行距离最远。
  在飞行过程的后半段即飞机下落过程中,同学们发现有的飞机快速下坠,有的飞机缓慢地平缓地下落,觉得快速下坠的应该是机头偏重,重心位置太靠近机头。于是提出纸飞机飞行距离应该还与重心位置有关系。对此,我们也进行了后续的实验。
  那如何改变重心位置,控制重心前后移动呢?增加配重,这违背了比赛的规则,显然不可行。经过大家的一致探讨,我们在折叠纸飞机时,通过控制将制作过程中往机尾翻折的长度不同(如图二中所示距离),来调整整体飞机的重心,往后翻折少,重心靠前;往后翻折多,重心就后移。同时,保持其他制作时的变量都一样,放飞时的因素也控制成基本一致。
  D机型的前三步的折法示意:





  5、 研究纸飞机重心位置对直线飞行距离的影响
  变量控制:D机型,根据机翼机身比1.92确定机翼折痕线,放飞方式全部一致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纸飞机的重心位置对直线飞行距离有影响。该机型折叠时,这组实验中顶点距离底边5厘米最佳。
  当然上述的这些实验只能初步地确定一个大概的理想范围,要想得到更佳的效果,我们还需要在相应范围内设置多组实验,确定更精细的数据。此外,我们仅对这四种机型做了个初步的研究,纸飞机的折法千变万化,什么样的机型是性能最好的,这还有待所有的纸飞机爱好者进行研究。除了这些,同学们在后续的纸飞机的制作和放飞实践中,还发现许许多多的因素都会影响最后的飞行距离,如选择的纸张规格(普通A4打印纸是70g/m2,彩色A4卡纸是80g/m2)、制作的精确度、纸张的挺刮度的保持、压折痕的工具的选择等制作细节,放飞时出手角度、是否助跑、手持部位、力量和动作训练、空气的湿度等。同学们也尝试着用科学的方法去进行分析和探究,从而获得最好的效果。
  三、纸飞机的研究性学习效果初现
  正是基于同学们的这些研究和实验,获得了宝贵的数据,再加上同学们平时认真的有意识的训练,取得了不错的成效。2017年我校首次派运动员参加余姚市中小学生纸飞机比赛,王磊同学在直线距离项目中飞出了35米的距离,同年又参加了宁波市的纸飞机挑战赛,6位同学参加了直线距离项目,获得了4个二等奖和2个三等奖,团体赛也获得了宁波市中学组第四名的好成绩。2018年我校又在该项目上获得了余姚市纸飞机比赛团体第二名。纸飞机研究学习成效显著。
  四、结束语
  小小纸折飞机,承载了孩子们儿时太多的梦想。貌似简单的纸飞机,原来还可以这样玩,一点都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将研究性学习融入到纸飞机科技活动中,不仅能有效提升纸飞机运动的竞技水平,让孩子们收获成功的喜悦,还在这实践和活动当中,玩出科技元素的味儿来,既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强健了体魄,也激发了孩子们科学意识的火花,尝试着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升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这应该就是所有像纸飞机这样的科技活动的最大初衷吧!
  参考文献:
  [1]解润滢.空气动力学在折叠纸飞机性能优化中的应用.科技经济导刊 2018,26(4)
  [2]周恒,张涵信.空气动力学的新问题.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15,45(10)
  [3]王冈,曹振国,航空模型的原理与制作.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4]张肇丰.试论研究性学习.课程.教材.教法,2000(6):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