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应用探究

【作者】 张亮

【机构】 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第一小学


【正文】

一、引言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发展和文化素养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然而,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兴趣的激发,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情境教学法的出现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它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语文知识与具体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二、情境教学法的概念与重要性

   (一)概念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它强调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

   (二)重要性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形象思维占主导的特点。情境教学法能够通过创设充满趣味和吸引力的情境,如童话情境、游戏情境等,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2. 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情境教学法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情感和意境,降低学习难度。

 3.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情境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多种方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

     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需求。课堂上缺乏互动和交流,学生参与度低,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脱离生活实际

   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脱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不善于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导致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感到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三)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使得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逐渐失去学习信心。

 四、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桂林山水的视频,展示桂林山水的美丽风光,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视频中清澈的江水、奇特的山峰、云雾缭绕的美景,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兴趣,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学习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独特之处。

 (二)提高课堂参与度

   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有趣的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以《将相和》一课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蔺相如和廉颇,通过模仿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情境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背景、情节和人物情感,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教授《草船借箭》时,教师可以创设三国时期的战争情境,向学生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周瑜的心胸狭窄。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增强写作水平

 通过创设情境,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和写作灵感,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感可发。比如,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校园运动会”的情境,让学生回忆运动会上的精彩瞬间,如运动员的拼搏、观众的呐喊助威等。然后引导学生将这些情境和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这样写出的作文更加生动、真实,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教师可以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语文。例如,在教授《购物》一课时,教师可以模拟超市购物的场景,准备一些商品和价签,让学生扮演顾客和收银员进行购物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语文知识进行交流,如询问价格、计算总价、表达自己的需求等。这样的生活情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实用性,提高他们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特点,能够为学生创设更加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等资源,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比如,在教授古诗《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庐山瀑布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瀑布的雄伟壮观。同时,配上优美的音乐和朗诵,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习效果。

(三)角色扮演情境

    角色扮演是一种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它能够让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在教授《陶罐和铁罐》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陶罐和铁罐,通过模仿它们的语言和动作,展现出陶罐的谦虚和铁罐的傲慢。在角色扮演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以及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故事导入情境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通过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司马光》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个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然后再引入课文,让学生学习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和勇敢精神。这样的故事导入情境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六、结论

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情境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语文的魅力,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还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情境教学法,使其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