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途径
【作者】 左秀红
【机构】 河北省巨鹿县育红小学
【摘要】“双减”政策的提出,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教学上的 “功利性”正逐渐减弱,在教育中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要紧抓这一时期从小培养学生们的正确劳动价值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劳动育人的作用。本文就认真贯彻双减政策,将劳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途径进行了探索。【关键词】“双减”背景;劳动教育;融入;语文教学
随着“双减”政策实施与落地,教学上的“功利性”逐渐减弱,在教育中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德、 智、体、 美、劳全面发展。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要紧抓这一时期从小培养学生们的正确劳动价值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贯彻“双减”政策,将劳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深掘语文课程中的劳动元素,在语言运用中融合劳动实践,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双减”政策的提出,旨在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劳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其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技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使其够拥有创造美好生活和自我进步的能力。语文教学中蕴含着劳动教育,同样,劳动教育也让语文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和劳动兴趣,磨炼其意志品质,推动其健全人格和身心健康的发展与完善,全面提升小学生个人的劳动精神、品质与能力,其二,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道德品质。学生劳动习惯和品德的培养,不仅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还要积极参加劳动实践活动。其三,顺应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在新课改的变革下,学校、家庭、社会对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已经达成了共识,进而将劳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在语言文字的学习活动中体悟劳动,欣赏劳动成果或劳动过程的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二、“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途径
(一)重视语文课堂教学,丰富劳动教育内涵
将劳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应以语言实践与探索为明线,以劳动主题教育为暗线,循序渐进引领学生掌握更多劳动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学生在语文的学习情境中,结合劳动体验的过程,积极的交流、探索,增强对劳动的认识。以 《朱德的扁担》这一课为例,文章中许多关于劳动的字词,如:挑粮、往返、装得、走起、甩得老远等。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这些劳动场景,同时做好知识的讲解工作。接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用这些词说说你或者别人做过什么事”“平时,大家都会做些什么家务活”,引发同学们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此时,语文课堂瞬间变得活跃了起来,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说会扫地,有的说帮妈妈洗过碗,有的则说还能洗衣服……借此机会,教师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鼓励学生要多动手,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具备必备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劳动习惯。再次回归课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动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朱德爷爷热爱劳动、自觉劳动的美好品质,为学生树牢“劳动光荣、劳动者伟大”的正确认识。
(二)加强劳动习作教学,拓展劳动教育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习作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它和阅读教学相辅相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不失时机地用好语文课程蕴含的劳动教育相关资源,以读写素养为显性目标,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深化学生对劳动的认知。在“五一”劳动节当天,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我挣一元钱”实践练笔活动。学生通过捡饮料瓶、发广告、旧书拍卖等劳动途径设法挣钱,获得了“劳动者不易”“劳动有智慧”“财富要靠双手创造”“孝敬父母”等丰富多元的劳动感悟。在习作中不仅能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还能让学生通过对劳动过程的描述,加强了学生对劳动的认识,丰富了学生的劳动体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以“我是快乐小当家、最美劳动者”为主题进行练笔,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小事写出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些写作能力。在写作的指导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在具体的描写过程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增强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三)落实语文实践活动,深化劳动教育训练
语文的教学不止局限于教师的三尺讲台,也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小学语文学科实践活动,容课外劳动教育资源于课内,见缝插针、因地制宜地安排语言运用方面与劳动教育渗透点,为劳动教育赋能。学习了《邓小平爷爷植树》,恰逢植树节,教师组织开展“种下亲子树”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植树的过程和劳动带来的快乐,以实际行动感悟伟人吃苦耐劳的精神,深化学生对劳动的认知。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公园、田野等场所,让学生体会环卫工人和农民伯伯的艰辛,假期到社区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如帮助社区清洁公众场所,来到公园捡拾垃圾等),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可以让劳动模范为其他同学讲述自己进行劳动的历程,并让同学分享自己在劳动中的所得以及感悟经历等。多种课内外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学生渗透劳动教育,丰富了学生的劳动体验,提升了语言运用能力,擦亮劳动教育底色。
以上教学方法能够让小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劳动的价值,珍惜劳动成果,逐步培养小学生对劳动的热爱,促进学生劳动素养养成。劳动不仅会给小学生带来技能上的提升,这种劳动体验也会丰富小学生用于写作的素材,让他们的作文不再是无源之水。有了灌溉学生习作天地土壤的活水,长此以往,这片土地定能够绽放美丽的花朵,拥有硕果累累的收获。
总之,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在劳动中的发展与成长,开辟劳动教育新途径,将劳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加强对劳动的认识,体会劳动的过程,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爱,积极组织丰富的课文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劳动的价值,从而达到劳动育人的目的,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