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阅读圈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韩晓楠

【机构】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校


【正文】

摘 要:高考改革如火如荼,英语是改动最大的一个学科。教育的诸多方面都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发展,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也对学生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通过全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英语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发展。本文主要对阅读圈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阅读圈模式;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引言

阅读教学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主体部分历来是考试重点,在新高考背景下也不例外。教师应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到与教学行为并重的地位,通过思维导图的引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进而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1阅读圈模式内涵

阅读圈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它是辅助英语阅读的一种模式。教师改变了原有的角色,不但是引导者,还是学生的辅助者,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能力、水平,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选择阅读材料以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有效组织和管理学生,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成为阅读的主导者,他们能够按照兴趣、能力选择合适的同伴组成阅读小组,小组成员通过交流讨论确定本组的阅读主题,高效完成阅读任务,最后进行交流和展示,锻炼阅读能力。

2阅读圈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1阅读前活动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所使用的阅读材料都是各有侧重的,为了强化阅读教学的效果,不少教师都会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但是并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归根到底是因为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主动性不强,“遇难跳过”是大多数学生具有的思维模式。针对这种情况,思维导图在阅读前的应用就要以学生兴趣的激发为主要方向。头脑风暴是一种能够有效活化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活动形式,其与思维导图的结合可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产生一种别样的效果。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提供阅读材料中的核心词汇,并让学生以该词汇为中心来发挥联想,提出与之相关联的几个英语词汇,并通过思维导图建立起这几个词汇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完成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对思维导图的内容进行复述,以思维导图为核心建构一个完整的知识脉络。最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思考,同样是围绕这一核心词汇展开的阅读材料与学生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之间有哪些区别与联系,促使学生带着问题来进行阅读,让学生在内驱力的影响下完成对阅读材料的深入阅读。

2.2阅读小组的组织

每个小组成员之间的阅读水平和能力不能差距过大,每组都要有能力强、水平高的学生带动那些较弱的同学。小组成员在4~6个之间,这样可以方便教师进行组织和管理,成员之间也可以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便于任务的完成。小组成员还可以根据话题进行安排,选择相同材料的同学可以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有利于成员之间和谐相处、关系融洽,会有更多的共同话题,以引发新的思考。阅读小组的形成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学习精神也意味着自由学习精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能做的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为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和解决问题的线索,使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一个能够高效运行的阅读小组一般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特征:一方面,它要具备营造良好小组氛围的能力,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具有较强烈的归属感,大家其乐融融;另一方面,在面对每个具体任务时,它能够使每个小组成员都发挥自己的长处,为整个小组出一份力,相互配合,最终完美完成任务。

2.3开展多样化阅读教学

其一,教师可以合理引进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来优化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资源来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辅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阅读文本内容。其二,教师可以在全面了解学生英语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基础上,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制定分层次的英语阅读教学内容和目标,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在阅读教学中有所成长和发展。其三,教师也可以结合阅读文本的题材,指导学生将阅读文本改编成情景短剧,并以角色扮演的活动方式进行呈现,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感受到阅读的魅力。

2.4角色任务单

角色任务单应由学生独立完成,由于这是第一次在课堂中使用“阅读圈”教学法,因此由教师编写任务单并分发给学生,角色任务单如下:1)讨论组长(Discussionleader)。讨论组长有两个重要任务:一是基于文本提出可供小组讨论的问题,并把答案关键字记录下来,二是负责组织成员进行讨论。除监控讨论进程,保证其顺利进行之外,还要就文章提出至少5个问题,并用一个问题开启小组讨论,并控制讨论进展时间。组长需提出质量高且可供小组成员讨论的问题,因此对文章需要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并具备问题意识,挑选出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这一角色,能让学生站在更高站位理解文章,譬如我们常提倡的“出题者思路”。2)连接者(Connector)。传统“阅读圈”活动有两种连接者角色,其一是文化连接者,其二是实际生活连接者。在本次教学设计中,将两种连接者角色合并。文化连接者的角色任务主要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文化意识相关,而实际生活连接者则需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学生通过深入理解袁隆平的高尚品性和崇高理想,感悟人物精神,反思生活态度和理想规划,从而树立为中国而梦,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梦的伟大理想。3)单词大师(Wordmaster)。担任单词大师的学生需关注文章新出现的、难以理解的或者重要的词或短语,并从中选出五个对这篇文章很重要的词或短语,用简单的英语解释这五个词或短语,即paraphrase。这五个词不一定要是本单元新词,可以是对主题意义建构有重大作用的词,也可以是多次重复出现的词。4)文段分析者(Passageperson)。文段分析者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张思维导图,包括标题和关键信息,并要求体现出信息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梳理文章行文脉络,提炼语篇的结构化知识图,了解人物传记类文章的文体特征,有利于帮助阅读圈内其他成员在阅读过程中掌握语言表达技巧,为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结语

与碎片化的单元篇章阅读相比,整本书阅读更具综合性、情境性,以更真实的世界、更完整的内容、更深刻的思想和更精彩的语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更有优势。基于阅读圈模式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很好地解决了高中整本书阅读落地时的几大难点,该设计具有课时安排灵活,阅读进度统一,教学评一体化,阅读正反馈及时等优点。运用该阅读教学模式的班级学生对英语学习热情更高,对于原本觉得较为困难的英语原著阅读也更愿意去挑战。

参考文献

[1]程美琴.“阅读圈”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2021(6):104-105,120.

[2]於昌庆.阅读圈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校园英语,2021(18):210-211.

[3]陈媛芳.阅读圈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实践[J].校园英语,2019(43):103.

[4]王芯雨.浅谈阅读圈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校园英语,2021(42):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