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游戏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作者】 苏启艳

【机构】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革步乡中心幼儿园)


【正文】摘 要:民族地区的农村小学,几乎没有能把游戏有效的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常常是教学语文知识用课本,而另外组织学生游戏娱乐,这效率是很低的。为了改变这种低效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打造有效的语文游戏教学课堂,本课题就游戏在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堂的运用策略进行探讨。主要探讨游戏教学了备课方法和课堂运用方法两个方面,这两方面做得好,能够掀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潮,进而产生成为久的学习动力,最后发展成学习兴趣。
  关键词:游戏;语文教学;运用
  目前,民族地区大部分农村小学,都是拿起课本,教给学生书本上的语文知识,然后课间给学生玩游戏以缓解课堂上的压力。这不是游戏教学,结果是学生枯燥无味的背着课本的知识,心情的放松就寄托在课后游戏上,学生没有能从游戏中,系统的学到知识,甚至游戏阻碍学生的学习。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怎么做才能让游戏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呢?在此,依据本人多年在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任教语文课的经验,结合儿童教育学心理学的规律,对游戏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方法及效用进行浅述,与各位同行共勉。
  一、教师要做好游戏教学的备课
  小学语文游戏教学,备课备了游戏、教材、学情及三者的巧妙结合。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及观察总结,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不敢常用游戏教学的原因,就是缺乏了教育学理论的指导和不知怎么把民族民间游戏与课堂结合,我们的备课就应该从这两方面下苦功夫。
  (一)关于游戏教学的理论指导。游戏教学的游戏始终要保持儿童性,也就是多顺从儿童的思维,教师只能对游戏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少量的调整,但调整时,思维也要“儿童性的”。这样指导原则依据是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低年级喜欢自发的游戏,游戏的内容虽然模仿年长者的生活,不过经过儿童的思维加工了之后,在儿童哪里是自然的,而在成人眼里是可恶的。而高年级的小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他们渴望扮演课本里的人物角色,以表现自己的的才华和思想,实际上“游戏教学”变成了“演戏教学”了,尽管形式发生了变化,学生还希望依据他们的思维进行排演。如果老师按自己想法编出游戏让学生去玩,成人化的游戏,对小学生就失去了吸引力,同时有可能让学生形成了模仿的习惯,长大后有可能失去了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当然,儿童的思维没有那么严密,记忆多为碎片化,实在不合理的地方,教师也可用思维进行适当的修改。关于理论这方面的备课,教师就是要多读教育名家的理论,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常观察、记录、总结、反思,这样名家的理论、教师自己的教学经验、民族民间游戏及学情才能联系起来,有了正确的理论及经验做指导,游戏教学运用起来才得心应手。
  (二)民族民间游戏与课堂相结合的方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其效用。根据民族地区的游戏特点和学情,游戏教学备课中,我们提出了三法,即知识插入法;双语转换法;指导演戏法。
  1.知识插入法。相比于大都市,民族地区的农村小学生,基础知识薄,游戏中知识是靠老师在备课中做巧妙的假设渗透进去的。同时,低年级小学生的喜欢自发组织的游戏,老师对其形式和内容均尽量不做修改,只在浅显的环节插入一些知识,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愿意玩游戏,又能在游戏的快乐中学到知识。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玩“下厨房”,就是拿三块砖头来垒成火灶,把瓦片当炒锅,木片当锅铲,野草当青菜,这样“大厨”就可以动手了。遇到这样的游戏,我们老师备课时,课堂的设想是,直接把游戏运用于课堂,但少数民族的汉语名词词汇太少,课堂的设想就是给“厨房”的各个物件命名,可以从口头命名开始,培养学生说汉语的能力,这不影响学生的游戏进程,而且可以调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好多学生在忙着“烧火”、“切菜炒菜”,更多的学生想办法给“菜肴”命名或“餐具”命名。如果我们在备课中设想得符合儿童心理学和学情,教低年级学生认字写字和训练敢说会说汉语的习惯,是十分有效的。
  2.双语转换法。多民族杂居的民族地区农村,双语转换设想是必须要考虑的。有了双语转换的预设,才能把民族民间的游戏搬进课堂,才能让游戏玩个不停,又能让民族民间的知识转化为汉语知识。在备课中,老师要先从小学生那里得到游戏的形式和内容,老师要先练习游戏,试着翻译,力求准确,根据游戏的剧情,做到惟妙惟肖,甚至用汉语讲述和思考比少数民族语更逼真,这样课堂上学生就喜欢了双语游戏。比如,有些学生喜欢唱苗族跳坡节的歌曲,这也是一种游戏,但要把这个游戏搬进课堂,课前老师必须熟悉这首民歌的音律,准确的把歌词翻译成汉语,让学生懂得,苗族歌曲也可以用汉语来唱,而且好听。学生就会好奇,就会模仿老师的翻译。
  3.指导演戏法。同样是因为知识基础薄弱,又受到民族语言思维的影响,就算是高年级游戏教学(由“游戏”变为“演戏”),但老师的备课依然艰辛。我们懂得高年级已经不喜欢自发的游戏,而是一种演戏,特别是演课本戏。但高年级学生也还是希望根据他们自己的理解和思路去编去演。这样学生的心理与老师的课堂预设有了矛盾,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老师演戏备课,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老师也依然顺学生的自编自演为主,但学生的一些错误的思维,用词等语文知识,老师要干预,又要巧妙的干预,不能给学生辛苦编出来的戏,让老师的教学目的预设,改变的面目全非,以后再也没有学生编戏演戏了,游戏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无异了。因此,教小学高年级的老师,必须吃透教材,学生为了自己剧情编写需要省去的内容,如果不是很重要可以默许;反之学生合理想象加入的剧情,也默许。同时要了解学情,扮演的角色要适合,老师有必要挑选人选或调整,但又让爱好演戏的同学不至于坐冷板凳。为了让游戏教学能顺利进行,老师有必要在课前组织有关学生排练。
  正确的教学理论要经过备课的转换,经过教师把理论与学情相结合,化为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和行为,才能化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动力,才有可能转化成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因而备课环节很重要,特别是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游戏教学,备课更重要,备课是我们开展语文游戏教学的先决条件。
  二、游戏教学课堂运用及效果
  经过理论备课和具体的备课设想之后,课堂上的运用及效果,才能检验备课是否正确,以及检验课堂是否有效。下面分低年级和高年级两部分的游戏教学进行浅谈。
  (一)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的游戏教学。此时的儿童,头脑几乎是“空白”,记忆是“孤立化碎片化”,而不是联系化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为了填那头脑的空白,儿童模仿性、好奇心、想象力都很强。因此,这个阶段的儿童喜欢自发创作的游戏,大人的游戏,他们无法理解。此时语文课的游戏教学运用——听小孩的,老师只能把课本的语文知识化整为零,等待时机渗透重组。比如,玩老鹰抓小鸡,游戏的第一轮是完全自然的,第二轮时机到了可以给学生自己命名为“小黄鸡”、“小白鸡”等等,不懂的,学生会向同学或老师求助,这就满足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各种颜色的鸡,实际上,我们就可以把表颜色汉字教给学生。效果就比给学生背诵“白雪公主小矮人”、“黑狗黄狗是朋友”之类静态的知识要好得多。游戏教学可以动态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合作精神及合作情感,又能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这里要强调的是,课堂的运用实施,不能照搬备课时的预设,预设知识一种预案。比如,老鹰抓小鸡的命名,原计划是教表颜色的字,但学生可能更关注谁当了“鹰王”,谁当“母鸡”,老师可能要变换方法,谁能写出“老鹰”两个字,写得又快又好的当鹰王。甚至,学生都不爱玩老鹰抓小鸡,可能想玩彝族的民族舞,老师只能教学小学生的说话能力,或者是教关于动作的词,比如“跺跺脚”、“拍拍手”等等词语。总之,教学实施阶段,是备课设想的承接,但只能顺着学生的兴趣爱好及认知规律进行指导,不要过多为完成课程,过多的以预设来代替现场,而是巧妙的插入知识,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又能达到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二)小学四年级到六年级。高年级对有逻辑性文学性的游戏欲望特别强烈,此时游戏已经上升为演戏,高年级学生喜欢扮演他们的行为。此时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抽象逻辑性,他们很想把自己的不同于别人的观念表现出来。我们老师就是利用学生思想欲望,让学生以演戏的形式把课本静待的知识以动态的动作学到,课本的抽象的逻辑思维以形象的动作形象的有声的语言及表情呈现在同学们面前。通过小学生来扮演角色,使表演成为一种使语文的意义更真实的手段,也就是使语文更能表象其情感和想象的价值。高年级学生,允许他们根据课本内容来演戏,或者根据课本内容,通过他们的联想和想象来演戏,比如他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任务或者一只动物。这样他们在排演戏的过程中,他们不是简单的在阅读课文,也就是不是简单的在认识课本中静态的字或者词汇,而是渗透着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力。因此当我们以这样的形式来上完一篇课文,就比我们以预习到上课再到复述课文模式,明显演戏教学法,效果要好得多。
  高年级的游戏(演戏)教学,课堂上的指导,没有低年级那么难,但在备课阶段要付出很多,学生的合作精神、逻辑思维的形成、社会情感的交融,甚至是家国情怀等,就在高年级的游戏教学中得以培养。
  总之,游戏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从作用上来说可以为民族的因素与课本的知识搭建一座桥梁,让语文知识通过游戏这座桥梁把知识渡到学生需要的头脑,又经过民族的因素运输,让知识来得更加便捷。同时,游戏可以让知识活起来,培养学生的感情、思维、想象力、情感等,为以后学生的抽象理解,爱国情怀和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我们民族地区的农村小学语文语文老师,掌握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教学法。
  参考文献:
  [1]美国 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 人民教育出版社
  [2]美国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网上查询
  [3]美国 布鲁纳《教育过程》构建理论的有关章节 人民教育出版社
  [4]参考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