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 高凤竹

【机构】 (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沼山镇畈雄小学)


【正文】  摘 要:目前,我们正处于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期和发展期。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达到三维教学目标之间高度和谐;必须在单位教学时间内取得优异的教学效果;必须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学内容之间、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思维对话,达到关系平等、情感融洽、充满人文精神的境界。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这样的一种追求,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数学是思维的体现,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习惯,发展学生求异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教学中,构建数感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给学生创新的机会
  创新的发明绝不是凭空想象,需要时间实践,空间动手。提供充分的时间,进行不断的实践。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给学生创新的时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40分钟的课堂不应该是老师的课堂,应该给学生时间讨论,给小组分工。列如应用题练习:小明体重50千克,           ,小红体重是多少?条件可以有很多种,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答案:“小红体重是小明的五分之四”,“小红体重比小明轻五分之一”等等。数学中就有很多“一题多解”的例子,教师这个时候一定要给足学生观察和计算的时间,让他们体会“有些问题是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解决的”,训练多角度思考的能力。给予空间,让学生自由地活动创新需要时间,创新更需要空间。无论是新课还是复习课,学生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才能感悟出数学的真谛,才能逐渐养成创新的习惯,才能培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离开了空间、离开了学生的活动,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根之本、无源之水。
  三、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应试教育存在的弊端。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创新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基准,不断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法是近年来比较流行也比较实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精髓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这样,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能够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和乐趣,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年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比较适合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游戏教学法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以上都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实用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采用适宜的教学方式。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教师都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适度原则。凡事过犹则不及,无论是情境教学法还是游戏教学法抑或其他教学方法,都不能过度使用,必须坚持适度原则,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中时刻不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对学生来讲不是不可拥有的能力,但在实际上多数同学仍然存在依赖的心理,因此,我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在学生取得点滴成绩时予以表扬,让他们觉得自己能行。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让组内每一个人都能在相互启发,相互点拨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每个人都能与大家分享思维成果,分享学习成果的体验和收获。这就离不开我们教师课前的精心设计,活动前的合理安排与适当的引导。这样,才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增添学生竞争向上的精神。为了促进合作,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发展合作技能。课堂上有意识对学生进行合作训练。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小组角色,承担小组任务,同时有目的地在小组活动中示范合作技巧和协调教学活动,确保小组专注于学习目标,使小组成员在教师言传身教带领下逐步学会合作的技能。
  总之,我们要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持之以恒,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提高,把学生培养成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高素质的人才。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适时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乐中学会知识,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最有效的效果。新课改期待着我们对数学课程改革的参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是最好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夏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小学数学,2012.(22).
  [2]韩英.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分析[J].时代教育. 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