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常见问题与应对措施
【作者】 曾正林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鱼溪中心学校金带小学)
【正文】摘 要:计算是学好数学最为基础的部分,计算也会伴随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对于小学生而言,计算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并且会受到学习态度、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数学教师应该注意到各种计算相关问题,并针对性地加以解决,逐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计算;常见问题;教学实践
计算与数学“形影不离”,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和基础。在确保计算准确率的基础上,提升计算速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事实上,小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和计算速度并不理想,我们不仅要注重小学生的做题量,同时也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结合小学生常见的计算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措施,逐步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小学生常见计算问题分析
(一)注意力不集中
“专注力”是我们经常提及的一个词。对于小学生来说,不认真听讲或者走神的情况屡见不鲜。在计算训练中,准确率不高或者计算速度较慢,也是经常出现的问题。另外,同类问题重复性发生,这说明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还要从教学上多下功夫,通过提升教学兴趣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在有效的时间内提升他们的运算效果。
(二)抄错符号或数字
在实际教学中,抄错符号或者数字是另一个常见问题。一般可以划分为两种形式,其一,看错题目,比如:将加号看成乘号,或者未能挖掘出隐藏的信息,看错或者看漏相关数字。其二,书写错误。该问题与感知无关,而是无意识状态下出现的。也就是说,小学生脑海中接收的信息无误,但在“输出”时却出现了错误,最终造成计算结果错误。
(三)计算速度过慢
计算速度慢影响到答题速度,最终可能出现“没做完”的情况。这种问题受三方面原因影响,即:心理、能力、性格。其中,因为基础不牢固而影响到个人计算能力,这是最常见的原因。此外,计算时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性格原因,造成不自信、反复演算,最终影响到做题效率。
二、计算问题原因分析
(一)教学过程枯燥乏味
相比其他学科而言,数学对于学习者的逻辑思维有较高的要求。但小学生却“擅长”形象思维,并且计算还会涉及到各种因素,实际计算过程相对琐碎。计算出现问题多因为心态原因而非能力问题。这种心态问题包括两方面原因,其一,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在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下,教师侃侃而谈,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如果教师在适当的时间,抛出有趣的问题,并且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相径庭。其二,练习过程枯燥乏味。“刷题”是人们常听到的一个词,当学生面对看似无法完成的作业量时,会过于追求速度,计算的准确性和技巧性就无从谈起了。
(二)基础知识不牢靠
计算虽然是数学学习的基础环节,但对小学生而言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之所以基础不牢固,主要包括两个原因:其一,口诀不熟练。比如说,十以内加减法表、二十以内进退位加减法、九九乘法表,这些都是完成计算的基础口诀。如果小学生记忆不牢固,或者相关概念不清楚,都会影响到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其二,过于相信计算经验。部分小学生“想当然”地使用所谓的“经验”,比如:同一张口算卡中有“10-6”和“20-6”两道题,个别学生就会沿袭自己的“经验”,把第二道题结果写作“4”,由此出现计算错误。
(三)心理因素所致
心理原因造成的计算错误主要包括:数据不敏感,注意力不集中,定势思维影响,不自信等。其中,抄错题看似是“马虎大意”,但是根源在于“数据的不敏感”。此外,注意力缺失也是常见问题,比如:丢三落四,漏掉小数点等等。通常,越是复杂的计算题,越容易出现此类问题。另外,没有好的检查习惯,对于计算结果不自信,都会影响到计算结果。
三、计算题教学中的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
“物常聚于所好,而常得于有力之强。有力而不好,好之而无力,虽近且易,有不能致之。”(欧阳修)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小学生爱上计算,爱上数学课。首先,我们要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教学前插入一个问题,让小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大家的好奇心。其次,借助比赛或者游戏等形式,让小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考虑到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计算题可以增加一些游戏类的内容,一旦大家有了“好胜心”,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动力。最后,巧设教学情境。借助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兴趣,比如:圆周率的发现,黄金比例,三角形内角和等等。
(二)培养小学生巧妙计算思维
面对复杂的计算时,如果能够运用巧算,就能达到抽丝剥茧的效果。比如,在计算“23×40”一题时,大家会习惯使用竖式,此时教师运用巧算会快速算出结果(920),将该式可以分解为20×40+3×40=800+120=920,小学生就能看出,看似很大的数字,可以用口算快速得出答案。通过此类训练,小学生会慢慢掌握相关计算技巧。
(三)培养小学生的审题习惯
在增加口算训练的基础上,还要培养小学生的审题习惯。事实上,多数学生掌握了解题思路,但实际计算却一塌糊涂,计算准确率无法保证。究其实质,就在于审题不清,容易遗漏相关因素,最终出现答非所问的结果。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彻底搞清题干相关的数字、符号、“陷阱”,针对重点部位需要做好标记。解题前切勿急匆匆地动笔,要考虑清楚后再计算书写。最后,还要对题干进行回顾,并通过验算查验计算结果。这样就能慢慢提升计算准确率。
总结
总之,教师要认真分析小学生计算时出现的各种错误,通过寻找根源并对症下药,才能逐渐地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最终提升小学生的计算正确率。教师要在激发小学生计算兴趣方面入手,锻炼学生的巧算思维,逐步提升巧算能力,增强学生的个人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计算;常见问题;教学实践
计算与数学“形影不离”,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和基础。在确保计算准确率的基础上,提升计算速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事实上,小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和计算速度并不理想,我们不仅要注重小学生的做题量,同时也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结合小学生常见的计算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措施,逐步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小学生常见计算问题分析
(一)注意力不集中
“专注力”是我们经常提及的一个词。对于小学生来说,不认真听讲或者走神的情况屡见不鲜。在计算训练中,准确率不高或者计算速度较慢,也是经常出现的问题。另外,同类问题重复性发生,这说明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还要从教学上多下功夫,通过提升教学兴趣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在有效的时间内提升他们的运算效果。
(二)抄错符号或数字
在实际教学中,抄错符号或者数字是另一个常见问题。一般可以划分为两种形式,其一,看错题目,比如:将加号看成乘号,或者未能挖掘出隐藏的信息,看错或者看漏相关数字。其二,书写错误。该问题与感知无关,而是无意识状态下出现的。也就是说,小学生脑海中接收的信息无误,但在“输出”时却出现了错误,最终造成计算结果错误。
(三)计算速度过慢
计算速度慢影响到答题速度,最终可能出现“没做完”的情况。这种问题受三方面原因影响,即:心理、能力、性格。其中,因为基础不牢固而影响到个人计算能力,这是最常见的原因。此外,计算时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性格原因,造成不自信、反复演算,最终影响到做题效率。
二、计算问题原因分析
(一)教学过程枯燥乏味
相比其他学科而言,数学对于学习者的逻辑思维有较高的要求。但小学生却“擅长”形象思维,并且计算还会涉及到各种因素,实际计算过程相对琐碎。计算出现问题多因为心态原因而非能力问题。这种心态问题包括两方面原因,其一,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在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下,教师侃侃而谈,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如果教师在适当的时间,抛出有趣的问题,并且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相径庭。其二,练习过程枯燥乏味。“刷题”是人们常听到的一个词,当学生面对看似无法完成的作业量时,会过于追求速度,计算的准确性和技巧性就无从谈起了。
(二)基础知识不牢靠
计算虽然是数学学习的基础环节,但对小学生而言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之所以基础不牢固,主要包括两个原因:其一,口诀不熟练。比如说,十以内加减法表、二十以内进退位加减法、九九乘法表,这些都是完成计算的基础口诀。如果小学生记忆不牢固,或者相关概念不清楚,都会影响到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其二,过于相信计算经验。部分小学生“想当然”地使用所谓的“经验”,比如:同一张口算卡中有“10-6”和“20-6”两道题,个别学生就会沿袭自己的“经验”,把第二道题结果写作“4”,由此出现计算错误。
(三)心理因素所致
心理原因造成的计算错误主要包括:数据不敏感,注意力不集中,定势思维影响,不自信等。其中,抄错题看似是“马虎大意”,但是根源在于“数据的不敏感”。此外,注意力缺失也是常见问题,比如:丢三落四,漏掉小数点等等。通常,越是复杂的计算题,越容易出现此类问题。另外,没有好的检查习惯,对于计算结果不自信,都会影响到计算结果。
三、计算题教学中的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
“物常聚于所好,而常得于有力之强。有力而不好,好之而无力,虽近且易,有不能致之。”(欧阳修)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小学生爱上计算,爱上数学课。首先,我们要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教学前插入一个问题,让小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大家的好奇心。其次,借助比赛或者游戏等形式,让小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考虑到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计算题可以增加一些游戏类的内容,一旦大家有了“好胜心”,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动力。最后,巧设教学情境。借助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兴趣,比如:圆周率的发现,黄金比例,三角形内角和等等。
(二)培养小学生巧妙计算思维
面对复杂的计算时,如果能够运用巧算,就能达到抽丝剥茧的效果。比如,在计算“23×40”一题时,大家会习惯使用竖式,此时教师运用巧算会快速算出结果(920),将该式可以分解为20×40+3×40=800+120=920,小学生就能看出,看似很大的数字,可以用口算快速得出答案。通过此类训练,小学生会慢慢掌握相关计算技巧。
(三)培养小学生的审题习惯
在增加口算训练的基础上,还要培养小学生的审题习惯。事实上,多数学生掌握了解题思路,但实际计算却一塌糊涂,计算准确率无法保证。究其实质,就在于审题不清,容易遗漏相关因素,最终出现答非所问的结果。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彻底搞清题干相关的数字、符号、“陷阱”,针对重点部位需要做好标记。解题前切勿急匆匆地动笔,要考虑清楚后再计算书写。最后,还要对题干进行回顾,并通过验算查验计算结果。这样就能慢慢提升计算准确率。
总结
总之,教师要认真分析小学生计算时出现的各种错误,通过寻找根源并对症下药,才能逐渐地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最终提升小学生的计算正确率。教师要在激发小学生计算兴趣方面入手,锻炼学生的巧算思维,逐步提升巧算能力,增强学生的个人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