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思考
【作者】 邓启兵
【机构】 (贵州省余庆县龙溪第二小学)
【正文】 摘 要: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人生活发展的需要,以及创造性活动中表达的意图、愿望和理念,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思想的动机。小学生需要有创新意识,当然,教师也不例外,他们需要用新思想来指导学生。教师要认真阅读相关教材,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方法,大胆创新原教材,使学生自觉接受创新思维,不断追求和创新。数学教学中思维与实践的整合。
关键词:小学数学;策略;数学意识
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一直都是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创新意识以及创造能力都是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而在学生生涯中处于基础教育位置的小学阶段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启蒙以及初步的指导作用。而在小学阶段所学学科中数学科目是最考验和锻炼思维认知能力的,学习数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在数感培养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
所谓数感,就是学生对数的大小、多少、计数原则中进位值和位置值的感悟,感悟的强弱决定数感的高低,儿童的数感程度直接关系数学意识的强弱。因此,对学生的数感的培养就是对学生的数学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的学习方式,根据小学生的这种学习特点,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从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组织儿童数全班有几个小组,每组里有几个小朋友;每组里有几个男同学,有几个女同学;哪组小朋友的人数多,哪组小朋友的人数少;数出的数中哪个数大,哪个数小等等。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日常生活需要数,让学生感悟这些数有大小,多少,一个数可以分成两部分(整十部分和单个的部分),两部分数还可以组合成一个数等等数学现象。这种数学思维的建立就是数学意识的初步培养。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要为人师表,并关爱每一个学生,抓住小学生爱说爱动、尊师好奇的特点,培养和加深情感的交流引导与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探求新知识和调动学生大胆创新思维,开发思维,允许学生大胆想像,通过讨论开阔视野得取结论。讲课时要来源于课本但不拘于课本,使学生开阔了视野获得新知,懂得解决问题可从多方面去想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与最好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加强动手操作,提高创新数学意识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因地制宜,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已有教具或制作的教具,演示和让学生亲自操作等手段,为学生尽可能多的提供参与的机会,达到使学生眼看手动,思维和动口相结合。在教学中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使学生身临其境,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操作的过程精心组织指导,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的活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领会了知识的更新与前后联系,使其学得轻松愉快。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战胜困难的决心,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使其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积极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发问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出跨世纪的一代人才,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要达到此目的,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必须彻底改变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教学的权威”,学生必须围绕着教师这个中心和权威转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师生间平等、轻松、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要“蹲下来看孩子”,从他们的视角看问题,积极地建立一种平等的“合作者”、“朋友”式的关系。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一种亲切、信任、相互尊重的情感信息,使他们感到老师是最可信赖的。当学生提问题时,教师赞许的目光和专注的神情,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是非常重视的,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对培养和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即使学生提出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甚至是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尤其对学困生,只要他们能提问题,就要给予表扬。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如我在教学《吨的认识》一课时,在课件演示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相约去游玩,走着走着,来到小河边,正要过桥,小熊发现桥头有块牌,上面写着“限重1吨”。此时课件停下了,我让学生对后边的短片提出自己的问题时,有位平时沉默不语的学生小声说了一句:“他们为什么不坐飞机过去呢?”我就笑着说:“因为它们忘记买飞机票啦。”还表扬了这位同学有进步,敢说出自己的想法。此后这个学生提问的热情高了,提的问题也更有价值了。
五、创造机会,在“奇”中启发思维意识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与新技术的发现往往从好奇开始。好奇心使人富有追根究底的精神,乐于深人思索事物的奥秘,善于观察特殊事物,发现其中的奇异。因此,爱护和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勇于提出各种新奇的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生疑是思维的开端,创新的基础。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用创设情景的方法,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识矛盾”,促使学生产生弄清未知的心理需求,为创新做好心理准备。如在学习“年、月、日”知识时,引导学生提出类似的问题。“书上讲的数拳法能不能倒过来数呢”?“为什么要规定4年一闰”?“2月为什么只有28天或29天”?利用课件展示,让学生们都能把闰年的年份很快找出来。教师要保护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即使有的学生的提问是可笑的,甚至是荒谬的,也不能进行批评或挑剔,而要通过评比“最佳一问”等形式使学生获得心理的安全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其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状态。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课题,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的培养,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常玉.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3).
关键词:小学数学;策略;数学意识
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一直都是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创新意识以及创造能力都是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而在学生生涯中处于基础教育位置的小学阶段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启蒙以及初步的指导作用。而在小学阶段所学学科中数学科目是最考验和锻炼思维认知能力的,学习数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在数感培养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
所谓数感,就是学生对数的大小、多少、计数原则中进位值和位置值的感悟,感悟的强弱决定数感的高低,儿童的数感程度直接关系数学意识的强弱。因此,对学生的数感的培养就是对学生的数学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的学习方式,根据小学生的这种学习特点,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从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组织儿童数全班有几个小组,每组里有几个小朋友;每组里有几个男同学,有几个女同学;哪组小朋友的人数多,哪组小朋友的人数少;数出的数中哪个数大,哪个数小等等。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日常生活需要数,让学生感悟这些数有大小,多少,一个数可以分成两部分(整十部分和单个的部分),两部分数还可以组合成一个数等等数学现象。这种数学思维的建立就是数学意识的初步培养。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要为人师表,并关爱每一个学生,抓住小学生爱说爱动、尊师好奇的特点,培养和加深情感的交流引导与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探求新知识和调动学生大胆创新思维,开发思维,允许学生大胆想像,通过讨论开阔视野得取结论。讲课时要来源于课本但不拘于课本,使学生开阔了视野获得新知,懂得解决问题可从多方面去想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与最好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加强动手操作,提高创新数学意识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因地制宜,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已有教具或制作的教具,演示和让学生亲自操作等手段,为学生尽可能多的提供参与的机会,达到使学生眼看手动,思维和动口相结合。在教学中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使学生身临其境,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操作的过程精心组织指导,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的活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领会了知识的更新与前后联系,使其学得轻松愉快。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战胜困难的决心,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使其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积极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发问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出跨世纪的一代人才,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要达到此目的,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必须彻底改变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教学的权威”,学生必须围绕着教师这个中心和权威转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师生间平等、轻松、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要“蹲下来看孩子”,从他们的视角看问题,积极地建立一种平等的“合作者”、“朋友”式的关系。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一种亲切、信任、相互尊重的情感信息,使他们感到老师是最可信赖的。当学生提问题时,教师赞许的目光和专注的神情,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是非常重视的,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对培养和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即使学生提出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甚至是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尤其对学困生,只要他们能提问题,就要给予表扬。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如我在教学《吨的认识》一课时,在课件演示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相约去游玩,走着走着,来到小河边,正要过桥,小熊发现桥头有块牌,上面写着“限重1吨”。此时课件停下了,我让学生对后边的短片提出自己的问题时,有位平时沉默不语的学生小声说了一句:“他们为什么不坐飞机过去呢?”我就笑着说:“因为它们忘记买飞机票啦。”还表扬了这位同学有进步,敢说出自己的想法。此后这个学生提问的热情高了,提的问题也更有价值了。
五、创造机会,在“奇”中启发思维意识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与新技术的发现往往从好奇开始。好奇心使人富有追根究底的精神,乐于深人思索事物的奥秘,善于观察特殊事物,发现其中的奇异。因此,爱护和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勇于提出各种新奇的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生疑是思维的开端,创新的基础。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用创设情景的方法,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识矛盾”,促使学生产生弄清未知的心理需求,为创新做好心理准备。如在学习“年、月、日”知识时,引导学生提出类似的问题。“书上讲的数拳法能不能倒过来数呢”?“为什么要规定4年一闰”?“2月为什么只有28天或29天”?利用课件展示,让学生们都能把闰年的年份很快找出来。教师要保护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即使有的学生的提问是可笑的,甚至是荒谬的,也不能进行批评或挑剔,而要通过评比“最佳一问”等形式使学生获得心理的安全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其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状态。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课题,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的培养,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常玉.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