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探究关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堂的实现

【作者】 林聪慧

【机构】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梧田南堡小学)


【正文】  摘 要:随着新课改进程不断地推进,数学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越来越重视。为此,教师需要加大研究数学课堂教学的力度,积极创新自身开展数学教学的方式,着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力度,同时也要注重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促使学生转变自身学习数学的态度,并科学地看待数学学科,进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创设情境;核心素养;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已然成为数学课堂重要的目标,因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成为教师开展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另外,数学学科不仅是小学阶段基础性课程,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所以,教师需要提高是对数学学科的重视度,不断优化自身开展数学教学的方式,构建数学高效课堂。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充分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最终有效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数学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形式,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是主导,新课改的提出要求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全面提升,使数学内容与实际情境密切联系,注重学生对问题的探索。教师需要让数学知识趣味化,使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更加有兴趣。生活中有很多数学知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能够使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具体。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升与毫升”时,这一问题就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回家记录自己家中瓶瓶罐罐的容量,以及喝的饮料瓶以及酸奶瓶的容量,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对升与毫升的知识有深入的认识,并且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设置悬念,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通过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知识,感受成功的喜悦,提高数学知识的亲切感。
  二、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
  分析国内外针对小学数学的研究成果可见,国际上还没有统一定义核心素养的概念,但各个国家均对核心素养做了强调,普遍认为只有通过数学学习才能掌握到其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数学学习的独特结晶。通过多次理论分析与实践可知,核心素养主要构成部分是数学人文、意识、思想。数学人文:动机、审美和表达是其切入点,具体说来就是学生有数学学习热情,有意识构建数学模型,欣赏体会数学结构的美感,通过阅读数学学会数学语言和写作;数学意识:切入点是学会、基础和方法。学会用数学解释生活,由数学解构数学,形成自己的解构方式和解释能力,利用数学开拓智力;数学思想:切入点为会学、理性和智慧。学生从“愿学”过渡到“会学”阶段,用数学知识和模型解决数学难题和复杂的生活情境。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就充分体现了数学人文、意识和思想这三个特点,教材中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先让学生抓一把糖果,数糖果粒数,同样的再让该学生抓一把黄豆,数黄豆粒数,思考两者例数为什么不一样。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场景中主动学习,思考问题。
  三、强化学生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数感对于科学直觉也有着积极的作用。一个人的数学意识以及数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的数学态度以及数学素养水平。如果一个人有良好的数学意识以及数感,也会有对数以及数运算的适应力和感受力,能够有目的的利用数学知识对数量关系、空间形式以及数学特点进行观察、解释,善于利用生活中的问题发现和感受数学特征。因此需要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从而更好的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当前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着图文并茂的特点,能够将数学内容灵活的展示出来,教材中的内容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有着密切的聯系,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通过已有的数学知识,生活经验进行学习。比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就可以创设野营的情境,让学生从野餐到野营进行玩耍,寓教于乐,通过玩耍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再如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农村小朋友进入到城市后的所见所闻,以及城市学生到农村之后的生活体验。这些生活知识中,学生可以通过万以内的数对具体事物进行分析和描述,对较大数进行大小比较,能够口算几千几百加减法,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以及符号感。
  四、应用数学建模,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做中学”的教育理论,突出了实践操作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数学这门学科也离不开实践操作,数学问题大多数可以通过模型来解决,模型可以囊括很多概念和知识点。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的形式来提高核心素养。例如,在讲解《圆柱和圆锥》的时候,其中有关圆柱体面积的计算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让学生以实践操作的形式来展开学习,学生需要理解圆柱体的面积等于两个底面圆和一个侧面长方形的面积之和。教师为每一位学生分发一个圆柱体模型,让学生观察该模型,并且将该模型的底面圆和侧面剪开,学生发现该圆柱体的组成后,理解了圆柱体的面积计算公式。随后教师给出一个圆柱体的面积数值,让学生自己推测该圆柱体的底面积和侧面积,并且试着剪出符合要求的圆柱体。实践操作活动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圆柱体的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养成理解性学习的好习惯,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的形式对知识展开应用,两个过程都是以实践操作的方式展开。这样,通过应用数学建模,便可有效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创新意识的培养过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授课模式,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数学的题目都是大体相同的,只是不同种说法罢了,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对学生创新的培养。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平时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还有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然后再通过他们学习的情况授予学生方法。只有让从学生不断地进行尝试,学生的思维能力才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李鹏.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J].小学数学教育,2012(9).
  [2]黄翔.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创新意识[J].时代教育,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