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 黄晓东
【机构】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梧田南堡小学)
【正文】 摘 要:创新是现在社会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培养创新人才直接影响到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发展。目前,全世界已经进入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知识领域不断更新,高新技术快速涌现,每个国家竞相寻求发展,亟需大量的创新型技术人才。因而,国家越来越重视现代型人才的培育。课堂教学可以成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基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人人能创新”的意识,不断努力探究、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关键词:创新意识;积极思考;策略
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广大的教师们也开始真正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开始吸收新的理念和方法,并且真正积极的运用于实践之中,这是趋势所在。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创新的特点,这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思路,采用更加新型和高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和空间,让他们拥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一、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课堂上要摆脱老师在讲台单一的教学输出方式,打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改变老师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形象。老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合作、有爱的关系。老师尽量将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小学生年龄特点进行靠拢,将自己调试到教学内容所需要的状态,在课堂上老师要表现出激情、趣味和爱心,这样不但可以排除学生对老师的畏惧和学习的压力带来的紧张感,活跃课堂氛围,而且愉快、轻松的课堂环境也能够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在大脑在轻松的条件下才能更积极的思考。学生和老师有和谐的关系后,学生才能在老师面前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学习问题敢于争辩。
二、通过兴趣与语文基础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兴趣,将其余语文基础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也是小学生学习其他功课的基础所在,如果在语文教学的这一过程中,学生不能够牢固的掌握好语文的基本知识,不能学会语文的基本技能,那么,他们在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的时候,必然也是不能够有效的消化和理解的。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除了要把基本的知识以及基本的技能向学生传授之外,教师还需要做好的就是要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举个例子来讲,教师在向学生教授《鸟的天堂》的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向学生提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有见过什么样的鸟类?你能简单的描述一下吗?那么,在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之后,学生必然会争先恐后的发言。那么,接下来,教师就可以更深层次的问学生,大家说说如果这些鸟类都生活在一个地方,那么,又会有怎样的景象出现呢?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对于小学生来讲,在这一年龄阶段,他们的好奇心很重,他们的问题也比较多,有时候,很小的问题,都能够引发他们的问题。另外,对于教师的回答,很多学生也会产生很多一文,所以,对于教师来讲,应该结合学生的这种年龄特点,来有效地引导学生。
三、应以学生原有的兴趣为起点,引导学生创新
教学中,学生的兴趣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过去习得兴趣的产物。利用学生已经获得的兴趣,作为建立新兴趣的基础,这是有效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心理学告诉我们: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素质来讲,学生只有把外部的要求、物质或物质化的内容内化成为内部的知觉、表象、概念等,才能自觉地、自动地、自主地完成相应的活动。能动性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是从其内在需要出发的行为。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挖掘和发挥学生在身心发展上的潜能,把积极的外在影响和要求,内化为学生的个体素质,使其作为一个主体而主动发展,成为一个接受素质教育的成功者。语文教学实践表明,语文教学必须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把学习的自主性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并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和弘扬学生的主体个性,使学生成为语文教学活动和自身发展的真正主体,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会学习语文,灵活地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技巧,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追求知识真谛和实现自我价值上产生动力,主动全面地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带动学生积极思考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从小语学科本身的特点来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崔峦同志说过:强调学生的“学”不是说教师的“教”可有可无。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要以学生学习为重,但是如果教师的指导不得力,学生的学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肯能使学生走弯路。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功能是非常重要而又必须的。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决定于课堂教学者的综合素质和方法。课文只是个例子,充其量只是个典型的例子。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应用性和教育性特强的学科。因此,语文教学要以课文为例子,以小见大,是学生根据一篇小小的文章,学到大的知识。例如在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作为一名教师,在起到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讲究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既要立足于课本,又要放眼课外,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课外生活紧密结合。
五、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培养出创新能力,最根本的就是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在进行讲课的过程中,让学生加入进来,让学生开始主动思考问题,创建一个民主的、活跃的课堂氛围。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有很多文章需要学习与鉴赏,那么首先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相应的预习,并且预留一些问题给学生思考,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进来,在回答的问题的时候,学生如果回答错了,其他学生可以纠正,如果不足,学生可以补充,如果对老师的讲法有疑义,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进行讨论。
总之,没有创新,人类就不会进步,社会也不会进步。在现实的生活中和实践过程中证实了创新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科技领域的时代需要人才的利用,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没有创新能力的发挥是不行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创新、勇于进取,不能为应试而考,要为创新而教,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金银.浅谈培养学生在小学语文中的创新能力[J].青年文学家,2012.
[2]李静兰.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创新能力培养[J].新课程,2012.
关键词:创新意识;积极思考;策略
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广大的教师们也开始真正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开始吸收新的理念和方法,并且真正积极的运用于实践之中,这是趋势所在。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创新的特点,这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思路,采用更加新型和高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和空间,让他们拥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一、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课堂上要摆脱老师在讲台单一的教学输出方式,打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改变老师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形象。老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合作、有爱的关系。老师尽量将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小学生年龄特点进行靠拢,将自己调试到教学内容所需要的状态,在课堂上老师要表现出激情、趣味和爱心,这样不但可以排除学生对老师的畏惧和学习的压力带来的紧张感,活跃课堂氛围,而且愉快、轻松的课堂环境也能够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在大脑在轻松的条件下才能更积极的思考。学生和老师有和谐的关系后,学生才能在老师面前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学习问题敢于争辩。
二、通过兴趣与语文基础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兴趣,将其余语文基础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也是小学生学习其他功课的基础所在,如果在语文教学的这一过程中,学生不能够牢固的掌握好语文的基本知识,不能学会语文的基本技能,那么,他们在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的时候,必然也是不能够有效的消化和理解的。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除了要把基本的知识以及基本的技能向学生传授之外,教师还需要做好的就是要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举个例子来讲,教师在向学生教授《鸟的天堂》的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向学生提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有见过什么样的鸟类?你能简单的描述一下吗?那么,在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之后,学生必然会争先恐后的发言。那么,接下来,教师就可以更深层次的问学生,大家说说如果这些鸟类都生活在一个地方,那么,又会有怎样的景象出现呢?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对于小学生来讲,在这一年龄阶段,他们的好奇心很重,他们的问题也比较多,有时候,很小的问题,都能够引发他们的问题。另外,对于教师的回答,很多学生也会产生很多一文,所以,对于教师来讲,应该结合学生的这种年龄特点,来有效地引导学生。
三、应以学生原有的兴趣为起点,引导学生创新
教学中,学生的兴趣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过去习得兴趣的产物。利用学生已经获得的兴趣,作为建立新兴趣的基础,这是有效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心理学告诉我们: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素质来讲,学生只有把外部的要求、物质或物质化的内容内化成为内部的知觉、表象、概念等,才能自觉地、自动地、自主地完成相应的活动。能动性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是从其内在需要出发的行为。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挖掘和发挥学生在身心发展上的潜能,把积极的外在影响和要求,内化为学生的个体素质,使其作为一个主体而主动发展,成为一个接受素质教育的成功者。语文教学实践表明,语文教学必须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把学习的自主性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并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和弘扬学生的主体个性,使学生成为语文教学活动和自身发展的真正主体,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会学习语文,灵活地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技巧,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追求知识真谛和实现自我价值上产生动力,主动全面地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带动学生积极思考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从小语学科本身的特点来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崔峦同志说过:强调学生的“学”不是说教师的“教”可有可无。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要以学生学习为重,但是如果教师的指导不得力,学生的学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肯能使学生走弯路。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功能是非常重要而又必须的。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决定于课堂教学者的综合素质和方法。课文只是个例子,充其量只是个典型的例子。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应用性和教育性特强的学科。因此,语文教学要以课文为例子,以小见大,是学生根据一篇小小的文章,学到大的知识。例如在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作为一名教师,在起到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讲究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既要立足于课本,又要放眼课外,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课外生活紧密结合。
五、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培养出创新能力,最根本的就是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在进行讲课的过程中,让学生加入进来,让学生开始主动思考问题,创建一个民主的、活跃的课堂氛围。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有很多文章需要学习与鉴赏,那么首先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相应的预习,并且预留一些问题给学生思考,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进来,在回答的问题的时候,学生如果回答错了,其他学生可以纠正,如果不足,学生可以补充,如果对老师的讲法有疑义,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进行讨论。
总之,没有创新,人类就不会进步,社会也不会进步。在现实的生活中和实践过程中证实了创新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科技领域的时代需要人才的利用,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没有创新能力的发挥是不行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创新、勇于进取,不能为应试而考,要为创新而教,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金银.浅谈培养学生在小学语文中的创新能力[J].青年文学家,2012.
[2]李静兰.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创新能力培养[J].新课程,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