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作业设计“多样化“,践履”双减“素养升

【作者】 王海燕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第七中学)


【正文】

——“双减”背景下语文作业创新设计与实践

  基于素养提升与学科育人价值的要求,需要确立并构建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结构,并将“核心素养”的内涵落实到语文课程与教学中。“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语文学习与生活的桥梁。”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语文作业“减量提质”是必然趋势,高质量的语文作业必定以新课标为参照,最终指向语文核心素养。
  在“双减”政策下,我设计了丰富多彩的特色作业,让创新和活力在教学中安营扎寨;把课堂引向课外,让灵活和开放在作业设计中生根开花;在观察生活、理解生活中激发他们的学习语文的热情,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也让孩子们爱上语文。
  一、联合多学科,体现语文作业融合性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时,教师的着眼点不应只放在单学科上,为了丰富作业的个性色彩,作业设计应灵活创新,挖掘多样的“作品式”作业。教师应以学科共育为纽带,兼顾内外,充分发挥其他学科在某个知识点上的教育性和实效性,善于捕捉时机,让其他学科为语文作业设计添砖加瓦。
  例如在七上第一单元《春》的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后,我设计了如下课外作业:仿写课文片段并给片段配插画。学生通过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课文所学的语文知识,写出优美的描绘春天的文段,并配上精美的插画,一篇篇美丽别致的配图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对读书的兴趣,丰富了文本理解的形式。本次活动从一定程度拓宽了孩子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思维能力,同时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联合多学科,把语文“作业”转化为“作品”,以作品展示、创意创作等形式呈现,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成功感、调动积极性,还有利于学生构架统筹学习联动的思维圈。
  二、接轨生活认知,体现语文作业开放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中强调:要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老师要利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语文学习资源与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例如:在学习《诗经》时,借助学校研学的机会,给学生布置作业:实地考察,完成研学旅行日志,了解诗经文化。在研学活动途中将研学手册分发给学生,学生认真学习,做好文化准备。抵达目的地庐陵王广场后,在大戏台前,聆听非遗传人吟唱《诗经》,随后千余学生齐诵《诗经》。参观黄酒博物馆,解读黄酒奥秘,领略黄酒文化的精髓。
  学生参与了实践,感受深刻,相互分享,完善研学日志,记录行程收获的点滴。“研学旅行,知行合一”,行程中载着满满的知识,载着满满的爱,载着满满的幸福,学生不仅仅加深了对《诗经》的了解,更学到了课本外的知识,感受到了家乡的美,感受到了家乡的历史,感受到了家乡的民俗风情。通过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三、发挥学生创造,体现语文作业人文性
  特色作业助“双减”,演绎经典展风采,为了更好的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双减”政策,努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无论是在作业的形式和质量上,我们学校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其中,课本剧表演是深受同学们青睐的综合性实践作业之一。
  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和名著阅读《西游记》时,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小组合作演课本剧。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招募了三名导演,让导演自己组织招募演员排练,定期汇报演出。展示环节,《皇帝的新装》一文学生为了强化皇帝的愚蠢、虚伪的特性,在表演中加入了说唱和舞蹈动作,融流行音乐于表演中,学生乐于接受,大家在热烈欢乐的氛围中深入的领会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课堂效果好。《西游记》,学生择选最喜欢的章节演绎,服装道具,经典再现。
  课本剧的表演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在课本剧排演过程中,剧本的编演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语言的过程,这不仅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要求其将静态的符号语言转化为动态的情境语言,这一过程把语文技能与具体的生活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四、巧用网络平台,体现语文作业科技性
  语文新课标指出:“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随着“互联网+”时代来临,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冲击着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不断要求教师打破传统作业设计,巧用网络媒介助推语文作业不断优化。
  例如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关于演讲的“活动·探究”单元,任务群由学习演讲词、撰写演讲稿和举办演讲比赛组成。在制定群任务目标时,我们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采用逆向思维,以“学”定“教”,老师提前录制《撰写演讲稿》微课发布在V校平台,学生通过我校数字化校园平台V校,自主学习老师推送的微课和链接资料,并录制发布指定主题演讲视频,通过学生的投票、自评互评,及时发现学生演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制定大单元任务群目标。根据所定目标,老师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引领学生概读,通过对四篇文本的对比阅读,精读任务一中的课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利用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并掌握演讲的特点和技巧。会“读”会“写”是过程,能“演”能“讲”是目标,通过开展班级、校级的演讲比赛,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在实践活动中,积累并建构言语经验、获得语文知识,在活动探究中逐步形成语文学科素养,从而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实,实现单元任务群目标,达到教学评一致性的目标。
  学生通过我校数字化校园平台V校,自主学习老师推送的微课和链接资料,初步了解演讲的特点。通过网络微课堂,让线下课堂获得无限延伸,让课前预习变得简单高效。
  总之,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语文学习与生活的桥梁。作业一头连着课堂,一头连着生活,作业的设计理念一定要科学,扣紧教育目标,为学生学习发展服务。精细化、科学化设计作业,提升语文素养,培养创新能力,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我们作业设计的永恒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