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论注重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有效教学
【作者】 白 莉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沈家寨小学)
【正文】 摘 要:音乐教学在强调学生音乐素养培养中需要我们营造乐学氛围,加强音乐实践的过程引导和平台搭建,让学生参与其中获得有效培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素养;有效教学;培养
音乐教育是一门培养大众音乐大耳朵的学科教育,担当着为学生将来发展而必须具备的具有良好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重任。我县“五育合一”教改的目的正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音乐教育又是其中的重头戏,在素质教育项目实施中更有不可推脱重任。在倡导注重学科素养培养的今天,我们如何强化学生音乐素养培养就成为我们一线老师必须节节课都需要进行着力思考的课题。在这几年践行“三活课堂”理念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以有效教学为追寻,注重学生音乐素养培养,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营造乐学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而发挥主体作用
学生是以喜欢唱歌而爱上音乐学科的,但这种喜欢持久度不高,很容易被抽象的理论知识学习所带来的乏味感打败,又特别容易被音乐素养训练过程中的诸多困难所降服。因此,要让学生持久爱上音乐学习,就必须营造乐学氛围,挖掘音乐学科自身的趣味元素,让学生体验到其乐其趣,从而使之爱上音乐并成为学习主人而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一)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年龄和爱好不同,我们可投其兴趣所好和需要实际创设乐学氛围,让学生从老师和颜悦色中体验到课堂氛围的自由与和谐,从而产生音乐学习与实践的“我要学”之需,进而由学习欲望催促主体作用的发挥。实践中把微笑和激励带进课堂总能使学生心理自由地进行音乐学习。
(二)利用生动的表情脸谱营造乐学氛围。在开课之际的导入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本堂课的内容选择激趣方式。而利用表情脸谱来激趣也其是其中之一。实践中为了更好地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激励学生创编动作,并鼓励他们编一些与运作相结合的有节奏的歌词,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利用“快乐”“着急”“愤怒”“幸福”等表情脸谱进行“拍手”“跺脚”“拍肩”“瞪眼”等律动,从而让学生在音乐参与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加强音乐实践的过程引导,让学生音乐素养得到有效培养
在激趣基础上,我们应注重新课标要求的学科素养培养落实。作为音乐教学实践者,我们应加强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过程引导,让他们在参与训练中得到切实有效的训练。
(一)融合游戏教学。音乐实践的开展不能纯能力式的培养进行,需要增大训练过程趣味性。传统音乐教学培养学生能力时往往过于“成人化”,忽视年龄特征倾向严重,导致很多学生感受不到学习乐趣而产生音乐难学,能力难进的苦恼。因此,对于奠基的音乐教学,特别是大众化音乐教育,就必须根据学生喜好而展开,音乐实践能力培养也应如此。实践中,我们可将游戏寓于其中而进行,用游戏的趣味性化解能力训练过程的枯燥性,从而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提升训练中的乐趣感。
(二)按节奏读歌词。这是训练学生节奏感的一个重要方法。传统做法是用一个单音,如yi或ya,也有的甚至用“da”这个音来训练,这样训练效果并不很明显,特别是促进学生节奏感方面。而让学生按节奏读歌词,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对音长的掌控和起拍、落拍的把握。
音乐来源生活。培养学生音乐素养需注重学生平时生活关注,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中增添生活情趣和热爱之情,进一步积累生活而使自己具备较丰富审美体验和创造性体验的经历,从而丰富音乐素材而使自身的音乐创作更具有生活性和趣味性。
三、搭建音乐实践平台,引导学生进行尽可能多的音乐实践
音乐素养的提升不是一朝两夕,需要实践平台作训练基础反复进行。而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搭建平台,融素养训练于其中,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尽可能多的音乐实践机会。
(一)表演进课堂。抓住学生好动心理,让表演进课堂成为学生音乐素养训练的重要载体。例如,在《玩具兵进行曲》的课堂中,要求学生在聆听中放开想象并创作,用身段、手势、表情、眼神等肢体动作进行自我表演,鼓励学生在教室中结队边唱边舞。
(二)创编进课堂。实践中经常引导学生创编歌词。创编歌词是音乐教学担当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体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这样的创作活动需要老师结合节奏、旋律来引导,加入生活化内容,让学生把喜怒之情通过歌词表现出来。随着年级增高,创编旋律也逐渐进入课堂。不论是歌词创编还旋律、节奏创编都需要我们重视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鼓励学生放开创作的想象力,把已有生活经历和新知进行整合迁移,创作出新的作品或成果来。
(三)器乐进课堂。随着义教均衡工作的推进,为器乐进课堂奠定了良好基础,很多学校都按装备标准进行了标准化配置,能有效满足日常音乐教学的需要。而这些设备和器材就成为我们有效教学的必不可少。实践证明,合理利用器乐教学,可以便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的魅力和学习快乐,能帮助学生拓宽音乐学习空间,发展动手能力甚至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教材之需,适时把器乐引进课堂,坚持由简单到复杂的运用原则,从简易打击乐器开始教学,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实践中,可结合器乐开展气息训练,开展音准训练,以及多声部训练。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育是以大众审美教育为基础的教育,是以发展学生音乐欣赏能力为前提的教学培养的教育。虽然注重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但更多的是奠基,为学生将来发展作准备。因此,作为一线音乐教学的实践者,我们应更新育人观念和实施追求,少一些“应试”做法,多强调学生音乐素养提升过程中所需要的兴趣、情感和能力培养,打好奠基这个基础中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褚维维,探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8年。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素养;有效教学;培养
音乐教育是一门培养大众音乐大耳朵的学科教育,担当着为学生将来发展而必须具备的具有良好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重任。我县“五育合一”教改的目的正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音乐教育又是其中的重头戏,在素质教育项目实施中更有不可推脱重任。在倡导注重学科素养培养的今天,我们如何强化学生音乐素养培养就成为我们一线老师必须节节课都需要进行着力思考的课题。在这几年践行“三活课堂”理念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以有效教学为追寻,注重学生音乐素养培养,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营造乐学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而发挥主体作用
学生是以喜欢唱歌而爱上音乐学科的,但这种喜欢持久度不高,很容易被抽象的理论知识学习所带来的乏味感打败,又特别容易被音乐素养训练过程中的诸多困难所降服。因此,要让学生持久爱上音乐学习,就必须营造乐学氛围,挖掘音乐学科自身的趣味元素,让学生体验到其乐其趣,从而使之爱上音乐并成为学习主人而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一)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年龄和爱好不同,我们可投其兴趣所好和需要实际创设乐学氛围,让学生从老师和颜悦色中体验到课堂氛围的自由与和谐,从而产生音乐学习与实践的“我要学”之需,进而由学习欲望催促主体作用的发挥。实践中把微笑和激励带进课堂总能使学生心理自由地进行音乐学习。
(二)利用生动的表情脸谱营造乐学氛围。在开课之际的导入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本堂课的内容选择激趣方式。而利用表情脸谱来激趣也其是其中之一。实践中为了更好地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激励学生创编动作,并鼓励他们编一些与运作相结合的有节奏的歌词,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利用“快乐”“着急”“愤怒”“幸福”等表情脸谱进行“拍手”“跺脚”“拍肩”“瞪眼”等律动,从而让学生在音乐参与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加强音乐实践的过程引导,让学生音乐素养得到有效培养
在激趣基础上,我们应注重新课标要求的学科素养培养落实。作为音乐教学实践者,我们应加强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过程引导,让他们在参与训练中得到切实有效的训练。
(一)融合游戏教学。音乐实践的开展不能纯能力式的培养进行,需要增大训练过程趣味性。传统音乐教学培养学生能力时往往过于“成人化”,忽视年龄特征倾向严重,导致很多学生感受不到学习乐趣而产生音乐难学,能力难进的苦恼。因此,对于奠基的音乐教学,特别是大众化音乐教育,就必须根据学生喜好而展开,音乐实践能力培养也应如此。实践中,我们可将游戏寓于其中而进行,用游戏的趣味性化解能力训练过程的枯燥性,从而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提升训练中的乐趣感。
(二)按节奏读歌词。这是训练学生节奏感的一个重要方法。传统做法是用一个单音,如yi或ya,也有的甚至用“da”这个音来训练,这样训练效果并不很明显,特别是促进学生节奏感方面。而让学生按节奏读歌词,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对音长的掌控和起拍、落拍的把握。
音乐来源生活。培养学生音乐素养需注重学生平时生活关注,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中增添生活情趣和热爱之情,进一步积累生活而使自己具备较丰富审美体验和创造性体验的经历,从而丰富音乐素材而使自身的音乐创作更具有生活性和趣味性。
三、搭建音乐实践平台,引导学生进行尽可能多的音乐实践
音乐素养的提升不是一朝两夕,需要实践平台作训练基础反复进行。而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搭建平台,融素养训练于其中,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尽可能多的音乐实践机会。
(一)表演进课堂。抓住学生好动心理,让表演进课堂成为学生音乐素养训练的重要载体。例如,在《玩具兵进行曲》的课堂中,要求学生在聆听中放开想象并创作,用身段、手势、表情、眼神等肢体动作进行自我表演,鼓励学生在教室中结队边唱边舞。
(二)创编进课堂。实践中经常引导学生创编歌词。创编歌词是音乐教学担当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体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这样的创作活动需要老师结合节奏、旋律来引导,加入生活化内容,让学生把喜怒之情通过歌词表现出来。随着年级增高,创编旋律也逐渐进入课堂。不论是歌词创编还旋律、节奏创编都需要我们重视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鼓励学生放开创作的想象力,把已有生活经历和新知进行整合迁移,创作出新的作品或成果来。
(三)器乐进课堂。随着义教均衡工作的推进,为器乐进课堂奠定了良好基础,很多学校都按装备标准进行了标准化配置,能有效满足日常音乐教学的需要。而这些设备和器材就成为我们有效教学的必不可少。实践证明,合理利用器乐教学,可以便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的魅力和学习快乐,能帮助学生拓宽音乐学习空间,发展动手能力甚至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教材之需,适时把器乐引进课堂,坚持由简单到复杂的运用原则,从简易打击乐器开始教学,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实践中,可结合器乐开展气息训练,开展音准训练,以及多声部训练。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育是以大众审美教育为基础的教育,是以发展学生音乐欣赏能力为前提的教学培养的教育。虽然注重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但更多的是奠基,为学生将来发展作准备。因此,作为一线音乐教学的实践者,我们应更新育人观念和实施追求,少一些“应试”做法,多强调学生音乐素养提升过程中所需要的兴趣、情感和能力培养,打好奠基这个基础中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褚维维,探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