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融德育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

【作者】 赵强军

【机构】 (贵州省六枝特区第十小学)


【正文】摘 要:课堂是实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要场所。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围绕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活动,驱动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切身体验中,积累基础知识,感知道德内涵,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行。如此要求与育人任务是不谋而合的。立足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在本文中,本人将从借助活动生成“道德”、用活动发展理性道德这两方面入手,就如何融德育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德育教育;融入策略
  立德树人的提出,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挖掘学科德育内涵,采取多样的方式,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众所周知,道德与法治本身就是德育学科,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德育内容,是学生感受道德内涵的主要依据。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忽视德育要求,机械地向学生灌输道德内容,导致学生在死记硬背中,难以受到德育的熏陶,无法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行。究其原因,教师将德育与课堂活动分离开来,学生在缺乏實践体验的情况下,自然难以对德育内容产生认同,也无法汲取道德内容营养,形成道德认知,践行道德行为。对此,为了将德育有效地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本人尝试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给予学生体验机会,帮助学生在自我感知的过程中,理解基础内容,汲取道德内涵,受到良好道德的熏陶,自主树立道德认知,践行道德行为。
  一、借助活动生成“道德”
  (一)跳出预设,用生成点亮德育课堂
  高质量的教学活动源于教师备课过程中的精心设计。然而,在实施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会常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打乱教师的教学计划。面对此种情况,如果教师还一味地按照预设进行教学,则会困难重重。此时,需要教师发挥教学机制,跳出预设,根据学生的表现、反应,设计其他活动,驱动学生体验,一方面,恢复课堂秩序,一方面,使学生在体验中自主感知,受到德育的熏陶。
  以《大家排好队》为例,在课堂教学一开始,本人准备为课前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发放一些小礼物。但是,在排队领礼物的过程中,不少学生因为过于激动,出现了很多意外情况,如交头接耳,如插队,如拥挤他人等。如此不良的行为,引发了其他学生的反感和指责。被指责的学生愤愤不平,开始与他人针锋相对,导致课堂活动无法继续下去。面对这种情况,本人并没有直接地批评学生,而是要求他们先回到各自的座位上,同时向他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刚才排队领礼物的时候,我们发现了有学生加塞、拥挤他人,所以,我们的活动被迫停止了。现在让我们都静下心来想一想,如何才能顺利地领到礼物呢?在如此问题的作用下,部分学生开始思索,提到了要按顺序排队。于是,学生给出的建议,本人要求领礼物的学生,按照顺序站成一排,有序地走到讲台前。不一会,所有学生都领到了礼物,完成了此项活动。在活动结束之后,本人顺势对此次活动情况进行了总结,先鼓励学生自主反思刚才插队的行为,再思考排队的好处。在这样的切身体验和反复思索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性的发挥,切实地感受到排队的重要性,将排队作为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如此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德育渗透,为学生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积累了经验。
  (二)创设情境,改善学生的生活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该学科教学的实施旨在引导学生体验生活,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为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该学科如此特点,教育部编写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为我们展现了大量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内容,同时明确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以生活为切入点,创设生活情境,驱动学生体验,帮助学生通过自主感知,建立道德认知,塑造道德品行。因此,本人在组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时候,会创设生活情境,优化教学,改善学生的生活。
  以《周末巧安排》为例,周末生活是每一个学生都经历过的,且在不同的周末生活体验过程中,他们早已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在组织这节课教学活动的时候,本人将学生的周末生活体验作为依据,创设了生活情境,鼓励学生调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由地说一说,自己大都是如何度过周末的,在周末的时候,一般会做些什么,觉得自己的周末生活过得怎么样。在本人如此引导下,学生开始畅所欲言,课堂氛围变得轻松起来,不少学生详细地说明了自己的周末计划,如早上七点起床和爸爸外出跑步,回到家中吃早饭;九点开始写作业;中午吃饭后午睡一小时;两点起床读课外书;三点半练习轮滑……其他学生在倾听的时候,不自觉地对比自己的周末生活,发现自己不是在看电视,就是在玩游戏,很是枯燥,想向其他人一样充实地度过周末。于是,本人鼓励每一个学生制订周末计划,详细地规划周末时间,确定每一个时间段要做什么。如此制订周末计划,不仅可以使学生做事有准备,还可以使他们自主地遵循计划,合理安排生活,提升生活质量。
  二、用活动发展理性道德
  (一)体验道德两难情境,彰显道德意义
  老子曾经说过:“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事物的发展是具有矛盾性的。现实与理想也是如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呈现的内容是理想化的内容,希望学生通过学习做到这一点。但是,在现实生活体验过程中,学生总是会发现与教材内容相违背的现象或行为,由此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怀疑,甚至觉得别人都在这样做,我也可以这样做,由此践行不良行为。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组织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时候,不能无视矛盾,而应正视,采取道德两难的方式,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驱动学生对比、分析,做出适当的选择,从而对教材内容给予肯定,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实现道德情感的升华。在实施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本人为了使学生切身地体验道德两难,感悟道德内涵,同样应用情境教学。
  以《大家排好队》为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部分学生知道我们在参与社会生活的时候,要主动排队。根据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认知情况,本人延伸出了这样两个问题:我们在哪里需要排队呢?如何排队呢?受到问题的驱动,学生自主地结合生活经历,提到这样的排队规则:每一个人都需要排队;在排队的时候遵循先来后到的原则;在排队的时候人与人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隔。对学生给出的规则,本人先给予了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生活,本人结合生活现象,创设了如此情境:我们在超市购物排队结账的时候,发现身后是一个老奶奶,提着东西也在等着排队,我们要不要让开位置呢?还是继续遵循先来后到的原则呢?在等电梯的时候,如果后边有人很着急,我们要不要让他先进去呢?在体验情境的过程中,不少学生提到自己也有类似的经历,自己给他人让过位置,他人也给自己让过位置,而且,让位置的感觉很好,感到自豪。在学生体验情境之后,本人就这节课的内容做了这样的总结:在有规则约束的情况下,我们需要遵循规则,按照规则行事,这是规则意识;但是,在遇到意外情况的时候,我们就要灵活地遵守规则,选择其他办法遵守规则,这是伦理道德。在道德两难的体验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升华了道德感悟,有利于在参与社会生活的时候践行良好行为。
  (二)尊重多元个体,强调有理有据
  在经历道德两难的过程中,学生因为受到个性差异的影响,会提出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是学生认真思考的结果,也是学生体验生活的结果。面对学生给出的观点,我们不能指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如此会使学生产生自我怀疑,不利于塑造积极心理。既然学生是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那么,在面对学生给出的不同观点的时候,我们不妨将碰撞观点,确定认知的权利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有理有据地进行辩论,用事实说话,从而确定观点,形成道德认知。本人在实施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会根据所展现的道德两难情境,引导学生各自提出观点,然后,将持有正反观点的学生划分到不同的小组中,组织辩论赛,使学生在畅所欲言中,达成认知。
  以《正确认识广告》为例,在参与社会生活的时候,学生对广告的认知是不同的,有的学生觉得每次看电视剧的时候,突然插入广告,会心情不好,连连跳过广告,我们应该抵制广告;有的学生觉得电视剧、电影中间插入广告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在观看广告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如积累汉字,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等,我们要支持广告。根据学生给出的不同观点,本人在实施教学的时候,将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划分为正方和反方,鼓励他们结合自身的亲身经历,和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广告的价值,确定我们要如何对待广告。在学生进行激烈争论的时候,本人并没有对学生给出的观点做出肯定或否定,而是将确定观点的权力全部交还给学生,鼓励他们碰撞思维,统一认知。经过这次辩论,部分学生觉得我们要客观地对待广告,正确地观看广告。如对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广告,我们不仅要观看,还要学习;对一些低俗的广告,我们则可以视而不见,直接跳过。通过辩论获取如此观点,不仅深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还为他们提供了生活建议,有利于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
  三、总结
  总之,在实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根据该学科的性质,树立育人理念,深入到教材知识中挖掘道德内涵,并采取多样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体验生活情境、道德两难情境、辩论情境的过程中,能有效地理解所学到的道德与法治内容,同时联系切身的经历,升华道德认知,自主地践行道德行为,实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鐘梦琪.德育教材中美育元素的探究:以人教版小学低年级德育教材《道德与法治》为例[J].林区教学,2018(12):16-18.
  [2]段亚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德育研究[J].学周刊,2018(36):43-44.
  [3]沈婧婧.小学德育课程情境的创设价值: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策略探究[J].小学教学研究,2018(31):94-96.
  [4]王祥力.立德树人 以法育心: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建议[J].基础教育参考,2017(17):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