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品、赏、悟”的教学应用分析
【作者】 周礼兰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中学)
【正文】摘 要:古诗词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内容。学好古诗词不仅要会读、会写、会背,还要会鉴赏和评析古诗词。这不仅有助于积累写作素材,还能提升个人文化修养。就目前来看,提升学生诗词鉴赏水平是最难的。本文就古诗词教学的相关方法和教学重点进行探讨,旨在为完善初中古诗词教学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品诵;欣赏;感悟
一、品诵、欣赏、感悟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我国的文化世代相传历久弥新。在浩浩汤汤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伟大的诗人,为我们留下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在品诵这些古诗词的时候,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的感悟,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个性化的思想内涵。在学习《归园田居》(陶渊明)一诗中,有些学生没有经历过这种田园生活,会心生向往,期望能够享受那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再比如,学完《游山西村》(陆游)后,学生们会被乡村质朴的民风所感动,很想去这样的乡村徜徉。在学完《秋词》(刘禹锡)后,“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句诗就会成为“中心句”,学生们会对其反复品味。品诵、欣赏、感悟,可以提升初中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慢慢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
二、赏析品鉴古诗词的几种常见方法
(一)抓住诗眼,体悟作者内心情感
诗眼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是作者宣泄情感的突破口,在整首诗词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诗眼,在学习《望江南》(温庭钧)时,只要能够理解“肠断”,就能很好地理解全诗的情感,即:该诗的主基调是悲伤孤寂,在倚楼盼夫的骐骥中,从兴致勃勃突然转变为失望,最终以“肠断”将失落之情彻底地表现出来。再比如,《相见欢》(李煜)一诗中,在国破家亡的时代背景下,“寂寞梧桐深院”,凸显了后面的“愁”字。学生们在抓住这个诗眼后,就懂得“无言”、“独上”、“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这些都是铺垫内容,很好地营造出孤独凄凉的氛围。
(二)分析诗词用典,提升理解和感悟
在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一诗时,部分学生对于这一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不甚理解。单独从字面翻译可以理解为:怀念以前的旧时光,欣赏了一段笛子演奏,怎么感觉好似有人提着烂斧子一般。其实,如果能够理解作者铺垫的历史背景,就不难理解这句诗了。教师可以讲述有关《思旧赋》的相关背景(西晋向秀的《思旧赋》)。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再以杜牧的《赤壁》一诗为例,其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虽然讲述的是火烧赤壁,但借助该事件,抒发了自己无法施展抱负的苦闷。很多古诗词暗含各种典故,只有细细品味才能从深层次理解诗词。
(三)体味诗句中修辞手法的妙用
修辞方法自古有之,很多古诗词都巧妙地运用了修辞方法,比如“二月春风似剪刀”,就巧妙地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再比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同样使用了比喻手法。诗人将自己比作蓬草、孤雁,衬托出一种悲凉之情。在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明月就是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凸显了作者对于友人的关心与嘱咐。
(四)融于意境,畅谈诗词情感
在杜甫的《春望》一诗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仅仅这十个字就勾勒出城垣破败,四处荒草的萧瑟之情。当我们闭上眼睛时,脑海中就展现出这种破败的情境,会想象到民不聊生的时代特征。学习这类诗词时,教师可以先构建某个特殊的场景,配合多媒体播放小视频,让学生通过看、听、悟感受字里行间浸润的情感。当我们重温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时,就能感受到“秋天、傍晚、雨后、深山”构成的特殊意境,感悟自然之美,慢慢爱上这种幽居的恬淡隐忍。当学生们对诗词意境有更准确的认识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享交流,进一步完善个人的认知。
三、提高古诗词教学水平的相关策略
(一)反复诵读,表露诗词内在情感
通过诵读能够领悟并表达出诗人的所思所想,并将作者的情感融入声调格律之中。比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经过反复诵读能领悟到诗人的不同情感。文天祥的诗具有极强的爱国之情,韩愈的诗则低沉凄凉。通过诵读或者背诵,学生们可以慢慢体会出特殊时代背景下,古人的情怀抱负,并能感悟到作者的忧思悲喜。
(二)意境想象,营造诗词氛围
在诗词鉴赏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分析那些“色彩”较重的诗词。可以借助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勾勒出诗词的环境、时代背景。借助具体的景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以李白的《月下独酌》一诗为例,其中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两句被千古传唱。寥寥数字就描绘出作者的孤独之情,自己只能和自己的影子、月亮对饮。此时,我们可以播放一个小视频,凄冷的月光从窗外照进屋内,桌上一壶酒,手中一只杯。配上意境深远的古琴曲,就能让人浮想联翩,真正体会到诗人当时的特殊情感。
(三)小组交流,畅谈感悟
我们一直提倡小组学习模式,古诗词学习同样可以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在交流过程中,大家的思想相互碰撞,共享一些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独到的看法,从而更好地鉴赏古诗词。通过长期交流和不断积累,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结
综上所述,在深入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水平。此外,学会诗词鉴赏能力也极为重要。语文教师要加以重视,选用各种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品诵;欣赏;感悟
一、品诵、欣赏、感悟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我国的文化世代相传历久弥新。在浩浩汤汤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伟大的诗人,为我们留下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在品诵这些古诗词的时候,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的感悟,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个性化的思想内涵。在学习《归园田居》(陶渊明)一诗中,有些学生没有经历过这种田园生活,会心生向往,期望能够享受那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再比如,学完《游山西村》(陆游)后,学生们会被乡村质朴的民风所感动,很想去这样的乡村徜徉。在学完《秋词》(刘禹锡)后,“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句诗就会成为“中心句”,学生们会对其反复品味。品诵、欣赏、感悟,可以提升初中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慢慢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
二、赏析品鉴古诗词的几种常见方法
(一)抓住诗眼,体悟作者内心情感
诗眼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是作者宣泄情感的突破口,在整首诗词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诗眼,在学习《望江南》(温庭钧)时,只要能够理解“肠断”,就能很好地理解全诗的情感,即:该诗的主基调是悲伤孤寂,在倚楼盼夫的骐骥中,从兴致勃勃突然转变为失望,最终以“肠断”将失落之情彻底地表现出来。再比如,《相见欢》(李煜)一诗中,在国破家亡的时代背景下,“寂寞梧桐深院”,凸显了后面的“愁”字。学生们在抓住这个诗眼后,就懂得“无言”、“独上”、“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这些都是铺垫内容,很好地营造出孤独凄凉的氛围。
(二)分析诗词用典,提升理解和感悟
在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一诗时,部分学生对于这一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不甚理解。单独从字面翻译可以理解为:怀念以前的旧时光,欣赏了一段笛子演奏,怎么感觉好似有人提着烂斧子一般。其实,如果能够理解作者铺垫的历史背景,就不难理解这句诗了。教师可以讲述有关《思旧赋》的相关背景(西晋向秀的《思旧赋》)。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再以杜牧的《赤壁》一诗为例,其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虽然讲述的是火烧赤壁,但借助该事件,抒发了自己无法施展抱负的苦闷。很多古诗词暗含各种典故,只有细细品味才能从深层次理解诗词。
(三)体味诗句中修辞手法的妙用
修辞方法自古有之,很多古诗词都巧妙地运用了修辞方法,比如“二月春风似剪刀”,就巧妙地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再比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同样使用了比喻手法。诗人将自己比作蓬草、孤雁,衬托出一种悲凉之情。在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明月就是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凸显了作者对于友人的关心与嘱咐。
(四)融于意境,畅谈诗词情感
在杜甫的《春望》一诗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仅仅这十个字就勾勒出城垣破败,四处荒草的萧瑟之情。当我们闭上眼睛时,脑海中就展现出这种破败的情境,会想象到民不聊生的时代特征。学习这类诗词时,教师可以先构建某个特殊的场景,配合多媒体播放小视频,让学生通过看、听、悟感受字里行间浸润的情感。当我们重温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时,就能感受到“秋天、傍晚、雨后、深山”构成的特殊意境,感悟自然之美,慢慢爱上这种幽居的恬淡隐忍。当学生们对诗词意境有更准确的认识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享交流,进一步完善个人的认知。
三、提高古诗词教学水平的相关策略
(一)反复诵读,表露诗词内在情感
通过诵读能够领悟并表达出诗人的所思所想,并将作者的情感融入声调格律之中。比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经过反复诵读能领悟到诗人的不同情感。文天祥的诗具有极强的爱国之情,韩愈的诗则低沉凄凉。通过诵读或者背诵,学生们可以慢慢体会出特殊时代背景下,古人的情怀抱负,并能感悟到作者的忧思悲喜。
(二)意境想象,营造诗词氛围
在诗词鉴赏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分析那些“色彩”较重的诗词。可以借助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勾勒出诗词的环境、时代背景。借助具体的景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以李白的《月下独酌》一诗为例,其中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两句被千古传唱。寥寥数字就描绘出作者的孤独之情,自己只能和自己的影子、月亮对饮。此时,我们可以播放一个小视频,凄冷的月光从窗外照进屋内,桌上一壶酒,手中一只杯。配上意境深远的古琴曲,就能让人浮想联翩,真正体会到诗人当时的特殊情感。
(三)小组交流,畅谈感悟
我们一直提倡小组学习模式,古诗词学习同样可以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在交流过程中,大家的思想相互碰撞,共享一些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独到的看法,从而更好地鉴赏古诗词。通过长期交流和不断积累,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结
综上所述,在深入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水平。此外,学会诗词鉴赏能力也极为重要。语文教师要加以重视,选用各种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