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方法分析

【作者】 陈洪梅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第十一中学)


【正文】摘 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无论是身体、心理,还是知识积累,都会发生一个质的变化。就文化学习而言,传统文化的学习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能在课堂上合理渗透传统文化的知识,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还能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此外,在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等方面,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就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法进行分析,以供教育同仁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分析
  一、语文课程的重要性分析
  小学阶段开始,我们正式接触语文这门课程。到初中阶段,语文课程开始涉及一些比较复杂的知识点。此外,传统文化和语文学习是相伴相生的,从一个汉字,一个成语,一首古诗,一篇文言文,无不蕴含着传统文化元素。可以说,作为语文的重要构成部分,传统文化是我们洞悉古今的重要路径,是每个人获取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必由之路。从咿呀学语开始,每个人就开始接触古诗文,这对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在生活中,除去书本内容外,我们随处都能接触到传统文化元素,比如说:我国古代建筑(宫殿、陵墓、寺庙和民居),我国各地的传统美食,不同民族的语言等等。至于楹联和对联(门联、挽联、春联)更是随处可见。如果能够合理运用传统文化知识,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至于课堂氛围和课堂效率,更不在话下。为此,语文教师需要创新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增加课堂交流机会,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寻求思想的碰撞,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
  二、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情况分析
  传统文化不仅局限于文字,还涉及家国情怀、道德观念、思想信仰、思维方式、生活体验、饮食服饰等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传统文化又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在现实当中,一些初中学生对西方文化趋之若鹜,反而忽略了民族传统文化,甚至还有些老师不注重传播传统文化知识,缺乏好的教学方法,对传统文化常常都是一带而过,未能生动地表现出相关知识内容。长此以往,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也会随之下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也就无从谈起了,这显然不利于提升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在传统语文课堂上,老师“就事论事”,只针对课文进行讲述,未能从深层次挖掘写作背景,作者当时的心境。比如,在学习《背影》一课时,教师多侧重于文本内容的学习,对于朱自清先生与父亲之前的隔阂却鲜有提及。多数教师将一篇散文或诗词从头到尾的讲述,把知识强加灌输给学生,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就会倍感枯燥,积极性被严重打压,学习积极性更是无从谈起。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语文课产生抵触情绪。如果老师能将课本上的传统文化知识恰当地传授给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还能提升课堂效率,更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方法分析
  首先,汉字本身就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针对汉字开展恰当的教学,不仅能提升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知识的积极性。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去了解汉字的发展过程,不同历史阶段的变化情况,更好地体会汉字里相关的传统文化。语文教师要针对某些汉字引导学生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例如:“金”、“木”、“水”、“火”、“土”这几个汉字,老师就应该用板书演示不同字体(楷书、隶书、草书、甲骨文),并将这几种字体与现代文字进行对比,继而借助直观的方法讲述汉字的演变史,让学生深刻理解汉字所蕴含的意思。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切不可生搬硬套,将文章一概而论,这样会让初中生产生枯燥感,不利于后续拓展教学。老师要进行适当的转化,比如:学习曹操的《观沧海》时,语文教师可以先讲解该诗的背景,即:袁绍残部以袁尚、袁熙为主,勾结辽西乌桓首领,经常去骚扰边境。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曹操才决定去除隐患,亲自带兵出征乌桓。之后,在田畴的助力下,曹操使用计谋取得了一场大胜。借助这次战役,曹操巩固了北方疆土,在班师回朝的路上途经碣石山,写下了这首传世之作。完成上述讲解后,再给学生讲述与诗歌相关的知识和含义,有助于学生快速吸收消化。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以此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
  在语文教学当中,老师要突出学生为核心的这一主旨,时刻考虑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传统文化的特点,所涉及的领域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如果方法得当,能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教的过程中,教师要先融入文章的氛围当中,然后带领学生进入相应的情景,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针对春节、元宵节、清明节、重阳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可以选择学生耳熟能详的古诗,带领大家重新温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拓展。选择其他著名诗人的同类作品,通过对比分析诗人的创作风格,抒情言志的立足点和表现手法。分析节假日的由来,与之相关的风俗习惯,以及已经被人们逐渐遗忘的风俗,比如:佩戴香囊、饮雄黄酒、悬挂艾草等等。针对沟通困难的学困生,还要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有必要,还可以选择“开小灶”的方式帮助这类学生。这不仅能做到因材施教,还能解决传统文化深奥难懂的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能够发挥的作用是很大的,在初中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合理运用传统文化素材。通过长期浸润渗透,让学生知书达理,逐步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真正成为有益于社会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