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时代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探究
【作者】 朱秀梅
【机构】 (广西博白县江宁镇道根村小学)
【正文】摘 要:当前,学生不热爱劳动的现象比较普遍,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本文从学生的个体、家庭和学校三个方面分析原因,通过对校内劳动课程、家庭劳动课程、社会劳动课程建设的思考,用“学校即社会,社会即学校”理念引领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重塑学生“劳动最美”的价值观,进而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关键词:家校同盟;劳动教育;课程
一、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实践是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核心。不论什么时代,不论科技发达到何种地步,劳动永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主要活动。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实践不仅是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的需要,也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需要,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2004年颁发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版)对我国小学生劳动教育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如第9条“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衣物用品摆放整齐,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务劳动。”第14条“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第16条“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多观察,勤动手。”为此,我们要加强对小学生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一方面要使他们从小树立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要着力培育他们优良的劳动品质和刻苦耐劳的精神。
二、小学生对劳动认识的状况
1.“劳动光荣”的美丽光环黯然失色
一些小学的教室桌椅歪了无人过问,黑板脏了无人擦净,孩子们的桌肚、书包、本子、废纸、笔胡乱一起,脏乱一片……与家长交流沟通也了解到大多数孩子在家里懒得铺床叠被,收拾桌子、书包,甚至不愿盛饭倒水……
学生没有卫生意识,更没有这样的劳动观念。因为他们习惯了家长的庇护,无法体验到劳动在他成长中的重要性。据调查,现在的小学生爱劳动,有较好的劳动习惯的大约占1/3,另外的2/3是不爱劳动或不太爱劳动。
2.劳动是别人的事情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家中的宝贝,他们整体被爱包围着,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现在的孩子是很聪明,很多孩子对于父母及长辈们的娇宠心知肚明,他们知道,生活上的一些事情会有人帮他们安排好,不用他们自己来操心,这就使他们丧失了劳动意识。长此以往,在他们的心目中就有了这样的印象:劳动是爸爸妈妈的事情,是爷爷奶奶的事情……劳动不是我应该做的事情。
3.以自我为中心
现在的孩子多半吃不了苦,心中只有他自己,容不得别人对他的半点不顺从。没有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不愿意多做一点不是自己分内的事情。有一次,我对各班进行卫生检查,发现某班级地面很脏,再一看,值日生就一个人,我就问他:“怎么还不扫地呀?”他回答我说,他是扫走廊的,他的任务已经完成,准备离开了,其他学生已打扫过,走了。“但地面垃圾这么多,你是值日生打扫干净了再走吧”。孩子“哇”地一声哭了起来,“这不是我的任务,呜呜……”
三、措施:家校同心同盟,助力劳动教育
作为肩负教育重任的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把劳动这一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学生的意识,并形成习惯。以下通过对校内劳动课程、家庭劳动课程、社会劳动课程建设的思考,努力让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重塑学生“劳动最美”的价值观。
(一)立足校园,丰富校园劳动教育课程
学校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劳动实践能力和获得劳动体验的有效场所。学校要立足校园,不断丰富校园劳动教育课程。
1.创新劳动教育途径及内容: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思想
学校中通过晨会、班会、国旗下讲话,学科渗透等加强劳动教育。晨会课可以以文本为媒介,以阅读为纽带,增加劳动教育内容。如一起观赏葡萄沟五光十色的串串葡萄、巍峨壮观的万里长城、为中国夺得奥运会首枚金牌的许海峰、学习身边劳动模范的工匠精神……告诉他们劳动创造了美、劳动创造了世界,树立“劳动美好”意识,更新劳动观念。班主任定期进行劳动教育的主题班会,如:《学校是我家,清洁靠大家》、《用我们的双手来美化环境》,辩论赛《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等,在活动中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劳动是一件光荣且有意义的事,劳动是人的社会责任感的体现。语文、数学、综合等学科渗透劳育,让孩子懂得劳动光荣,不劳而获可耻,每一个人都应该劳动,不仅用脑来劳动,而且要动手劳动,进而愿意自发地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
2.创新校园农场课程:体验劳动之趣
为让学生了解农业基本常识,掌握简单的劳动方法,锻炼劳动能力,培养热爱劳动、勤于实践的思想品德。让学生们能在劳动中体验耕种的过程、艰辛和丰收的喜悦,从而能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同时也增强学生们生活乐趣,丰富成长和生活经历。学校在校园内开辟一定的空地,创建学校的“校园农场”。各班级都有专属的一块田地,老师定期组织安排学生参与小农场实践活动,到农场里翻土、播种、栽苗、浇水、锄草、上肥等,同时聘请的村或镇农科站的技术人员和班级家委会的农技高手定期进行指导讲解,对各小组的种植情况、蔬菜长势进行点评,并在学期末评选推荐班级的“种植小能手”,由学校颁发荣誉证书。孩子们在田间地头体验劳动的过程和乐趣,在动手动脑中孕育劳动精神,从而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二)家庭劳动教育课程
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劳动的生活即是劳动的教育。”陶行知先生深刻阐明了劳动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孩子都是在体验中成长的。家庭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均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资源。在衣食住行点滴小事中培养学生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劳动意识,是家庭教育独特的优势。
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家长“不舍得”让孩子从事家务劳动。成人剥夺了孩子劳动的空间和条件,等同于剥夺了孩子“勤劳”品质孕育和养成的土壤。而且让孩子觉得自己所享受的一切都将不劳而获,坐享其成便会成为理所当然的人生哲学。为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及时介入,每学期为家长们开好家长会,转变家长对待孩子的劳动教育观念,进行正确劳动教育观念的引领。
同时学校与家庭达成统一思想,指导家长为孩子设置“家庭劳动小岗位”。根据孩子年龄特点设置不同家庭劳动岗位,原则是:让孩子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人的事情帮着做。家长和学生可以共同确定孩子每天的常规家务劳动量,如低年级的孩子能整理自己的书包、整理床铺、倒垃圾等;高年级的孩子能打扫自己的卧室、洗自己的衣服,鞋子,或能帮助大人做简单晚饭等。亲子间还可以制定一个劳动技能培养计划表,可以共同计划每周学一项简单的劳动本领,每月学一个复杂的劳动本领,让孩子在劳动体验中日日有进步,周周有收获,月月有提升。让孩子在劳动中体验成长的快乐,让家务劳动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成为责任感培养的重要途径。
(三)社会劳动实践课程
学校活动要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要让劳动教育跨越学校和家庭的围墙,为学生创设更为开放的实践体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开放的氛围中,磨炼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增强良好的社会适应力,形成对集体、对国家的义务感和责任心。
我校多年来一直坚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如我校的环保小卫士们带着铁钳、铲子、铁刷、清洁袋利用课外时间走出校门、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开展“捡白色垃圾、树清洁环保意识”的大清扫活动;如“小手牵大手,爱绿护绿植绿”活动,用自己的双手净化环境,扮美家乡,增强环保意识的同时以自身的文明行为感染居民,号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保护好生活环境。又如走进敬老院开展敬老爱老活动、社区帮困助残活动、寻访“社区劳模”活动等,让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关爱身边老人、残疾人士,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赋予劳动教育更丰富的精神内涵,让学生在社会公益服务中培养吃苦耐劳精神,树立长大为建设家乡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也是着眼学生明天、民族未来的基础工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要形成合力,同心同盟,从劳动教育的小事抓起,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入手,进而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用“劳动最美”价值观滋养学生心灵,以劳动带动五育,促进学生全面、阳光、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连照:论劳动教育的特征与实施[J]中国教育学刊2016(7)91-94
关键词:家校同盟;劳动教育;课程
一、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实践是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核心。不论什么时代,不论科技发达到何种地步,劳动永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主要活动。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实践不仅是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的需要,也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需要,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2004年颁发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版)对我国小学生劳动教育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如第9条“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衣物用品摆放整齐,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务劳动。”第14条“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第16条“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多观察,勤动手。”为此,我们要加强对小学生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一方面要使他们从小树立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要着力培育他们优良的劳动品质和刻苦耐劳的精神。
二、小学生对劳动认识的状况
1.“劳动光荣”的美丽光环黯然失色
一些小学的教室桌椅歪了无人过问,黑板脏了无人擦净,孩子们的桌肚、书包、本子、废纸、笔胡乱一起,脏乱一片……与家长交流沟通也了解到大多数孩子在家里懒得铺床叠被,收拾桌子、书包,甚至不愿盛饭倒水……
学生没有卫生意识,更没有这样的劳动观念。因为他们习惯了家长的庇护,无法体验到劳动在他成长中的重要性。据调查,现在的小学生爱劳动,有较好的劳动习惯的大约占1/3,另外的2/3是不爱劳动或不太爱劳动。
2.劳动是别人的事情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家中的宝贝,他们整体被爱包围着,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现在的孩子是很聪明,很多孩子对于父母及长辈们的娇宠心知肚明,他们知道,生活上的一些事情会有人帮他们安排好,不用他们自己来操心,这就使他们丧失了劳动意识。长此以往,在他们的心目中就有了这样的印象:劳动是爸爸妈妈的事情,是爷爷奶奶的事情……劳动不是我应该做的事情。
3.以自我为中心
现在的孩子多半吃不了苦,心中只有他自己,容不得别人对他的半点不顺从。没有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不愿意多做一点不是自己分内的事情。有一次,我对各班进行卫生检查,发现某班级地面很脏,再一看,值日生就一个人,我就问他:“怎么还不扫地呀?”他回答我说,他是扫走廊的,他的任务已经完成,准备离开了,其他学生已打扫过,走了。“但地面垃圾这么多,你是值日生打扫干净了再走吧”。孩子“哇”地一声哭了起来,“这不是我的任务,呜呜……”
三、措施:家校同心同盟,助力劳动教育
作为肩负教育重任的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把劳动这一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学生的意识,并形成习惯。以下通过对校内劳动课程、家庭劳动课程、社会劳动课程建设的思考,努力让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重塑学生“劳动最美”的价值观。
(一)立足校园,丰富校园劳动教育课程
学校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劳动实践能力和获得劳动体验的有效场所。学校要立足校园,不断丰富校园劳动教育课程。
1.创新劳动教育途径及内容: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思想
学校中通过晨会、班会、国旗下讲话,学科渗透等加强劳动教育。晨会课可以以文本为媒介,以阅读为纽带,增加劳动教育内容。如一起观赏葡萄沟五光十色的串串葡萄、巍峨壮观的万里长城、为中国夺得奥运会首枚金牌的许海峰、学习身边劳动模范的工匠精神……告诉他们劳动创造了美、劳动创造了世界,树立“劳动美好”意识,更新劳动观念。班主任定期进行劳动教育的主题班会,如:《学校是我家,清洁靠大家》、《用我们的双手来美化环境》,辩论赛《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等,在活动中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劳动是一件光荣且有意义的事,劳动是人的社会责任感的体现。语文、数学、综合等学科渗透劳育,让孩子懂得劳动光荣,不劳而获可耻,每一个人都应该劳动,不仅用脑来劳动,而且要动手劳动,进而愿意自发地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
2.创新校园农场课程:体验劳动之趣
为让学生了解农业基本常识,掌握简单的劳动方法,锻炼劳动能力,培养热爱劳动、勤于实践的思想品德。让学生们能在劳动中体验耕种的过程、艰辛和丰收的喜悦,从而能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同时也增强学生们生活乐趣,丰富成长和生活经历。学校在校园内开辟一定的空地,创建学校的“校园农场”。各班级都有专属的一块田地,老师定期组织安排学生参与小农场实践活动,到农场里翻土、播种、栽苗、浇水、锄草、上肥等,同时聘请的村或镇农科站的技术人员和班级家委会的农技高手定期进行指导讲解,对各小组的种植情况、蔬菜长势进行点评,并在学期末评选推荐班级的“种植小能手”,由学校颁发荣誉证书。孩子们在田间地头体验劳动的过程和乐趣,在动手动脑中孕育劳动精神,从而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二)家庭劳动教育课程
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劳动的生活即是劳动的教育。”陶行知先生深刻阐明了劳动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孩子都是在体验中成长的。家庭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均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资源。在衣食住行点滴小事中培养学生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劳动意识,是家庭教育独特的优势。
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家长“不舍得”让孩子从事家务劳动。成人剥夺了孩子劳动的空间和条件,等同于剥夺了孩子“勤劳”品质孕育和养成的土壤。而且让孩子觉得自己所享受的一切都将不劳而获,坐享其成便会成为理所当然的人生哲学。为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及时介入,每学期为家长们开好家长会,转变家长对待孩子的劳动教育观念,进行正确劳动教育观念的引领。
同时学校与家庭达成统一思想,指导家长为孩子设置“家庭劳动小岗位”。根据孩子年龄特点设置不同家庭劳动岗位,原则是:让孩子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人的事情帮着做。家长和学生可以共同确定孩子每天的常规家务劳动量,如低年级的孩子能整理自己的书包、整理床铺、倒垃圾等;高年级的孩子能打扫自己的卧室、洗自己的衣服,鞋子,或能帮助大人做简单晚饭等。亲子间还可以制定一个劳动技能培养计划表,可以共同计划每周学一项简单的劳动本领,每月学一个复杂的劳动本领,让孩子在劳动体验中日日有进步,周周有收获,月月有提升。让孩子在劳动中体验成长的快乐,让家务劳动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成为责任感培养的重要途径。
(三)社会劳动实践课程
学校活动要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要让劳动教育跨越学校和家庭的围墙,为学生创设更为开放的实践体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开放的氛围中,磨炼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增强良好的社会适应力,形成对集体、对国家的义务感和责任心。
我校多年来一直坚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如我校的环保小卫士们带着铁钳、铲子、铁刷、清洁袋利用课外时间走出校门、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开展“捡白色垃圾、树清洁环保意识”的大清扫活动;如“小手牵大手,爱绿护绿植绿”活动,用自己的双手净化环境,扮美家乡,增强环保意识的同时以自身的文明行为感染居民,号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保护好生活环境。又如走进敬老院开展敬老爱老活动、社区帮困助残活动、寻访“社区劳模”活动等,让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关爱身边老人、残疾人士,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赋予劳动教育更丰富的精神内涵,让学生在社会公益服务中培养吃苦耐劳精神,树立长大为建设家乡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也是着眼学生明天、民族未来的基础工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要形成合力,同心同盟,从劳动教育的小事抓起,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入手,进而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用“劳动最美”价值观滋养学生心灵,以劳动带动五育,促进学生全面、阳光、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连照:论劳动教育的特征与实施[J]中国教育学刊2016(7)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