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三新科学内涵初探

【作者】 张俊好

【机构】 (安徽省肥西中学)


【正文】  摘 要:新一轮教改正全面推进,三新文章、案例雪花飞舞;但更多只是停留在对概念、专家金句的解读上,真正全面、完整、准确把握三新科学内涵并在实践中坚定落地的不多,影响了三新改革的发展。本文从三新“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的视角,探究三新的科学内涵,以期抛砖引玉,为三新改革推进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三新;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
  教改浪潮 2013年,教育部启动高中课程修订工作;2014年,上海、浙江开始实行新高考。自此,新一轮教育改革浪潮涌起,如今,正向全国全面推进。
  粉登沸扬 随着新一轮教改大潮涌起,滚滚而来的是三新文章、案例满天飞扬,报告会、展演课、赛课像火山一样喷发;一时间各色人物粉墨登场,各种活动沸沸扬扬……
  热闹背后 喧嚣之外,静下心来,细想极恐。这样的文章、案例、报告、展演和赛课,更多的只是停留在解读热词金句、操练技术技巧上,真正全面、完整、准确把握三新科学内涵并在实践全过程和细节上坚守理念落地的研究和案例并不多见,尤其是站在一线教师的视角,对三新科学内涵的探究和实践不多不够,影响了三新改革进程的推进。本人在系统学习和一年多实践基的础上,对三新科学内涵的探究,有了初步认识。
  他山之石 科学技术这一概念,任正非任总有个很好的界定: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三新科学内涵其实也符合这个界定思维,即三新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做什么?怎么做?关于三新科学内涵的探究,顺着这个方向走,一定不会有错,一定会有成果。生活中有个摸口袋现象和倒口袋道理,即隔着口袋摸里面的东西,觉得像这个又像那个,总是搞不透;直接把口袋里的东西倒出来看看,就一清二楚了。这个现象和道理,也符合三新科学内涵的探究,即直接研究三新源头文件、方案、课标、教材(倒口袋看东西)是重点和主要,不能把时间和精力耗在天花乱坠的解读性文章、案例、报告、展演上(隔口袋摸东西),那样一定会遮蔽双眼、偏离方向、贻害教育的!
  科学内涵 三新是什么?热词三新简单的说即是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为什么要三新?在上一轮教改经验总结的基础上,三新改革是上一轮教改暴露问题解决的需要,是十年社会发展变化形势适应的需要,是社会主义事业、民族复兴大业的需要。教育到了必须明确根本任务、方向和回归规律、科学轨道的时候了,不能再有丝毫的含糊和迟延!那就是必须明确回答教育三问(教育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复杂的世界形势——美西方亡我之心不死:抹黑、遏制、打压、对抗、和平演等层出不穷,无所不用其极;严峻的社会问题——黑恶势力祸害社会、贪腐虎蝇腐蚀社会、乱港台独哈美哈西侵蚀社会;内卷严重不堪——教培雨后春笋、学房价格飞天、家长重压焦虑、学生身心俱疲,严重透支教育红利,危及国家长远发展;教育必须明确回答: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培养方向——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规律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立树、两社的细化、具化)。立德树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回答了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学科核心素养回答了怎么培养人的问题(再也不能折腾内卷了,要以学科核心素养统领教育教学,培养学生具有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必须修订制定新的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编订新的教材;也就必然需要推行高考的综合改革,通过社会关注度最高的新高考来导向教学,使三新理念更好的落地,确保教育根本任务的完成、根本方向的正确和教育遵循的科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做出基础性贡献!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有“才”的黑恶、贪枉、乱国者,破坏性、危害性更是巨大,消灭或减少这些教育出来的祸才,是三新改革反映出来的时代呼声,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两社(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标方向确立的初衷和立足。教育,首先是要把人培养好(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人不能出问题(黑恶贪枉乱社叛国)。人出问题了,再大的才,也只能是更大的祸害。这方面问题严重、教训深刻、时间紧迫。同时,培养可用之才;没有人才,建设也无从谈起,这方面的教训也是惨痛的。必须在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的同时,统筹德与才的教育。而三新改革正是顺应这一时代迫切要求的系统性方案。立德树人内涵:民族认同归属,国家责任担当、积极努力奋斗、宽容和谐互助、健全人格品质、世界多元共存。学科核心素养(立德树人的细化、具化):学科教育教学的科学统领——备、教、学、考、研,校内学习,终身学习。三新把根本任务、目标方向、规律科学有机的统一起来,是这次教育改革科学性和有效性的保障。
  落地生根 三新浪潮下,究竟要求我们教育者做什么?怎么做?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必须按三新科学内涵的要求去做,而不是图一时之髦、凑一时热闹却忘了根本的内卷和折腾。
  首先是教育理念的更新。要通过对三新的系统学习(阅读、培训、研究等),全面、完整、准确的领会三新科学内涵,核心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标方向、学科核心素养规律科学。三维目标不够明确和重点突出,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完成教育理念的更新,不能是局部的、零散的、断章取义的挪用和贩卖概念。
  同时是教育实践的坚守。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环节、细节坚守三新理念的落地生根。
  备课环节 统领性要求:三新理念贯穿始终。以学科核心素养(立德树人的细化、具化)统领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环节细节设计。而不能只在有些课有设计却在另一些课没有设计;也不能在一课的开始有设计却在其余部分没有设计;更不能简单的概念化、标题化——只有三新标题或概念,没有具体环节细节设计(过程、主体、达成等设计),像帽子一样一扣了之,与教学评一体化严重背离。
  内容性要求:以新课标为依据,以新教材为依托,以大单元教学、大概念教学为组织体系,把三新理念落实到教材的具体内容里去。不能新瓶装旧酒,只有大单元、大概念教学标题没有真正的大单元教学环节细节设计,更没有三新科学内涵落地的保障。只有吆喝,不见刀枪,这些人是无法打大仗的,更别指望胜利。(听课发现不少老师有这现象,课件标题冠以三新、大单元之名,往后展开就发现,和三新改革之前的教学思路、形式没有多大区别,还是材料性重构课教学:大量展示材料、设置问题;由于时间无法满足,只能简单展示结论,疲于讲解和程式性组织,学生坐听坐等结论答案;设置的问题无法真正调动学生思维,学生不可能有真正的深度学习;没有三新风貌,更体现不出三新科学内涵,还是那股旧酒的酸味。听了让人隐隐担忧,也慨叹改变不易、改革艰难)。
  三新科学内涵要求具体内容在备课设计上,必须以大单元教学、大概念教学整合学期甚至学年的教学内容,提炼出统领性大单元主题与大概念,必须有大楼的框架设计(建构思维);同时考虑教材单元章节和课堂40分钟教学实际,还必须要有次主题和课时主题(建造思维),施工还是要一步一步来的。在环节细节设计上,要有大情境、大任务、大活动、大效果设计,以确保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学生主体突出、学习能力培养和教育目标达成;也就是教什么?怎么教?教怎样?的问题整体设计,即教学三问之教学评一体化设计。这样,学生在建构性学习过程中,才能真正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才有深度学习的可能,才能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而真正落地。再也不能本末倒置的停留在过去的习惯和传统上了:霸占式课堂——老师逐一设问、朗读、讲述、解释,霸占大量课堂时间用来做学生水平已经能够自己学习而无需老师做的事情,这样的教学是低效的、沉闷的、背离三新的。老师要真正发挥引领性作用——通过备课的精心设计引领课堂,把大量阅读性内容学习设计在表格填充和概念理解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老师的主要任务在设计的科学和过程的细节保障上。老师要敢于退居幕后,毕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代代学生健康的走向前台走向社会。老师要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教育教学内容的能力培养和灵魂发现与共鸣的设计上,一节课没有能力、灵魂与共鸣的设计,那还不如让学生去自习——通过看书和练习,掌握纯粹的知识。没有灵魂和共鸣设计的一节课,是无法保障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达成的,也和三新的科学内涵要求格格不入。教书育人往往就是这样默默的做着灵魂共鸣发现和设计的事,无法量化却是根本……
  除了大单元主题与大概念提炼设计外,还有些问题是要引起思考并在备课设计中解决的。三新、大单元、大概念教学不应与正常的考试升学相矛盾,环节过程、细节设计与学生主体、学习达成不能脱节(不能为表演而设计,为设计而设计,必须把学生主体放在大单元教学中心、把最后达成放在环节过程细节的中心来设计)。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了这样的问题,有问题就要去思考和解决。有不少老师在备课设计上,以为有三新、大单元教学设计就行了,没有考虑到学生主体性在三新、大单元教学中的具体地位作用和课堂教学达成的具体保障,为设计而设计;有些大单元教学轰轰烈烈的名师,一遇到考试,所带学科成绩倒数,严重水土不服,尴尬至极。问题出在哪儿呢?还是对三新科学内涵缺乏真正全面完整准确理解和把握造成的,也是对大单元教学环节过程细节设计不够完整造成的。三新、大单元、大概念教学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理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也是对学生素养要求更高的教学,课堂活动轰轰烈烈,活动之后呢?高中学生毕竟是需要掌握具体的学科知识和体系、学科思维和能力的,所以还必须要有课下学习环节的设计;把大量阅读性、记忆性、整理性学习部分,设计在课下时间学习,并且设计上还要有达成和检查环节的设计,以保证课下学习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达成。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的新颖,又确保了考试的成绩,做到了矛盾的调节与统一。
  上课环节 坚守的要求:上课的关键在于把备课的精华耕织到课堂上。备课理性思考的科学性,在课堂上要坚守;不能上课一遇到风吹草动,就忘了初衷。更有的老师讲到兴起,洋洋洒洒飘到九霄云外,早忘了身在何处,要干什么了。也有不少情况是考试的任务导致出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教学进度和任务要跟上和完成,顾不上三新和大单元教学了。还是理念没有完全更新、备课设计不足够充分的问题,导致认为考试就不能兼顾三新、大单元教学,而实际上是完全可以做到兼顾和统一的。
  灵活的要求:再理性科学的备课,也毕竟要走进课堂去实践,而学生是鲜活的、富有个性的;所以必须在课堂上要有灵活应变和把握,把理念的坚守和课堂的灵动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氛围积极而不聒噪、引领有序。及时做好课后总结,以求后面的调整和完善。
  考练环节 新高考导向教学功能突显(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核心立场和功能,服务选拔另有研究<高考组织—新高考模式、教学管理—选科走班>,不在此论述;本文研究重点关联新高考的立德树人、导向教学),平时的训练和考试,要把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有机结合起来研究,尤其是从新高考试题研究中启发到的命题思路、方向性、思想性、创新性等特征,以此统领教学中的考练;命题立意、素材选取、试题创制等,都要围绕新课标、新高考,充分利用新教材的元素,增加原创性、至少要重组、禁绝下载后一字不改直接就用;做到三新有机结合、理念一以贯之。不能在教学备课、上课等环节上苦苦追求三新理念、大单元教学,到了考试一切又回到了从前(还是以前的题型和样式,甚至材料都不更换),冲击平时教学,背离新高考,给高三制造麻烦和危机。这其实还是三新科学内涵理解把握不够的原因,所以三新科学内涵探究与实践,是新一轮教育改革的阿克琉斯之踵,是关键往往也是软肋。希望和同仁们一起探究、交流、提高,把三新的文章写在学校里、写在课堂上,推动三新理念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参考文献:
  [1]人教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版、2020版,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人教社2020版,季洪旭主编《单元教学探究》华东师大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