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
【作者】 余华琳
【机构】 (湖北省房县东城小学)
【正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总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同时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也在第九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提出:“要把推进儿童阅读作为自己的份内职责。推进儿童阅读发展的空间是无限的,建议课堂教学、儿童阅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千方百计把儿童阅读的指导、展示、交流、激励挤进课堂;抓出实效。”可见,课内教学只是个引子,还需要将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等巧妙地迁移到课外,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有效结合。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是有限的,那么,怎样才能使二者真正有效地结合起来呢?
一、走出“伪阅读”的误区
“伪阅读”实际上指的就是一种不良的阅读习惯,其中有很多具体的表现,这里我总结了具有代表性的4种表现:
1、囫囵吞枣式阅读。
2、心里默念式阅读。
3、咬文嚼字式阅读。
4、钻牛角尖式阅读。
一些不好的阅读习惯,让我们陷入了一种“伪阅读”的误区当中,有人会说,这只是我的一个爱好,我喜欢怎么阅读,由我自己决定。话是这么说,但是“伪阅读”无形之中,会浪费时间、降低阅读动力,因此我们要尽早走出“伪阅读”的误区。
二、墙内开花墙外香——得法于课内
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所以学生能否从课内走向课外,能否以课外促进课内,阅读的兴趣和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快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知识。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语文学习的主人。
(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堂上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技能,并为学生创造广阔的课外阅读空间,是阅读教学充分发挥功能的正确途径。
1、明确阅读目的。
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明确目的,阅读也不例外。例如在开始读一本书之前,你可以问自己这么几个问题:
(1)、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2)、这本书中有哪些好的知识?
(3)、这本书的大致内容是什么?
(4)、这本书有哪些知识能够运用到生活中?
2、运用SQ3R阅读法。
SQ3R由五个因为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成,分别是Surver,Question,Read,Recite,Review,意思分别是阅读过程中“浏览、发问、阅读、复述、复习”的5个阅读阶段。这5个阅读阶段或者说环节的具体做法,包括3个步骤:
第一,阅读前浏览。就是在阅读一本书之前,先简单的浏览一下目录、标题、图文、表格、说明等等概括介绍的信息。
第二,浏览时提问。在浏览的时候就题目、标题、副标题提问,例如“这个章节讲了什么?”“对于这个主题,我都知道些什么?”等等。
第三,阅读时解答、复述、划重点。在阅读的时候寻找第二步所提出的一些问题的答案,在每章开头或结尾或旁白处,再或者图片、表格下进行文字说明。
对于,一些重点进行标注、加粗,在阅读结束后可以进行简单的复述或复习,强化阅读效果。
3、借助关键词阅读。
(1)、从课题中找关键词。
(2)、从中心句中找关键词。
(3)、从课后习题中找关键词。
(4)、从文章的中心思想中找关键词。
三、湖光秋月两相和——得益于课外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带领学生学好“例子”,然后巧妙地着眼于挖掘“例子”中有利于知识拓展的“链接点”,将学生的阅读引向更为阔的课外空间。
1、由“作者”产生的阅读迁移。
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安徒生童话》,知当时沙皇统治下的社会不平。
2、由“内容”产生的阅读迁移。
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读《祖国的南疆南沙群岛》。
3、由“主旨”而产生的阅读迁移。
学《金色的草地》读《发现是一种快乐》。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有这样一句话:“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书。”当然,我们在选择书籍时也是以课本为基点,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渴求,鼓励学生读好书、读整本书。
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开展活动,体验阅读乐趣
课外阅读课内交流,这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经之路。为了保证学生的读书热情,在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学生读书后的成果与收获。在学生个体自由读书的基础上,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享受阅读,体验到读书的快乐。我们可以开展“与书约会推介会”“制作图书卡”“评选阅读之星”“读书笔记展评”等一系列的读书活动。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拨冗支繁,择重避轻,选取课文典范性突出适于学生语文训练的方面来设计教学,让课内外有机结合,让社会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习、求知,我相信,语文教学的明天必将春色满园。
一、走出“伪阅读”的误区
“伪阅读”实际上指的就是一种不良的阅读习惯,其中有很多具体的表现,这里我总结了具有代表性的4种表现:
1、囫囵吞枣式阅读。
2、心里默念式阅读。
3、咬文嚼字式阅读。
4、钻牛角尖式阅读。
一些不好的阅读习惯,让我们陷入了一种“伪阅读”的误区当中,有人会说,这只是我的一个爱好,我喜欢怎么阅读,由我自己决定。话是这么说,但是“伪阅读”无形之中,会浪费时间、降低阅读动力,因此我们要尽早走出“伪阅读”的误区。
二、墙内开花墙外香——得法于课内
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所以学生能否从课内走向课外,能否以课外促进课内,阅读的兴趣和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快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知识。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语文学习的主人。
(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堂上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技能,并为学生创造广阔的课外阅读空间,是阅读教学充分发挥功能的正确途径。
1、明确阅读目的。
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明确目的,阅读也不例外。例如在开始读一本书之前,你可以问自己这么几个问题:
(1)、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2)、这本书中有哪些好的知识?
(3)、这本书的大致内容是什么?
(4)、这本书有哪些知识能够运用到生活中?
2、运用SQ3R阅读法。
SQ3R由五个因为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成,分别是Surver,Question,Read,Recite,Review,意思分别是阅读过程中“浏览、发问、阅读、复述、复习”的5个阅读阶段。这5个阅读阶段或者说环节的具体做法,包括3个步骤:
第一,阅读前浏览。就是在阅读一本书之前,先简单的浏览一下目录、标题、图文、表格、说明等等概括介绍的信息。
第二,浏览时提问。在浏览的时候就题目、标题、副标题提问,例如“这个章节讲了什么?”“对于这个主题,我都知道些什么?”等等。
第三,阅读时解答、复述、划重点。在阅读的时候寻找第二步所提出的一些问题的答案,在每章开头或结尾或旁白处,再或者图片、表格下进行文字说明。
对于,一些重点进行标注、加粗,在阅读结束后可以进行简单的复述或复习,强化阅读效果。
3、借助关键词阅读。
(1)、从课题中找关键词。
(2)、从中心句中找关键词。
(3)、从课后习题中找关键词。
(4)、从文章的中心思想中找关键词。
三、湖光秋月两相和——得益于课外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带领学生学好“例子”,然后巧妙地着眼于挖掘“例子”中有利于知识拓展的“链接点”,将学生的阅读引向更为阔的课外空间。
1、由“作者”产生的阅读迁移。
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安徒生童话》,知当时沙皇统治下的社会不平。
2、由“内容”产生的阅读迁移。
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读《祖国的南疆南沙群岛》。
3、由“主旨”而产生的阅读迁移。
学《金色的草地》读《发现是一种快乐》。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有这样一句话:“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书。”当然,我们在选择书籍时也是以课本为基点,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渴求,鼓励学生读好书、读整本书。
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开展活动,体验阅读乐趣
课外阅读课内交流,这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经之路。为了保证学生的读书热情,在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学生读书后的成果与收获。在学生个体自由读书的基础上,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享受阅读,体验到读书的快乐。我们可以开展“与书约会推介会”“制作图书卡”“评选阅读之星”“读书笔记展评”等一系列的读书活动。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拨冗支繁,择重避轻,选取课文典范性突出适于学生语文训练的方面来设计教学,让课内外有机结合,让社会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习、求知,我相信,语文教学的明天必将春色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