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新探
【作者】 吴爱萍
【机构】 (山东省安丘市兴安街道东关小学)
【正文】摘 要:加强小学语文中的古诗词教学,有利于我们加强语言训练,让学生受到诗词启蒙教育,传统中华文明。本文从强化读、引导想象和联系生活学古诗三个方面阐述了作者实践心得。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语言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训练,可以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更好地提升。而古诗词是用凝练而高度概括的语言来表达自我情感的一种文学样式,它的语言和其它文学样式语言相比较,更具有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和跳跃性。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鉴赏诗词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引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优美、生动、传神、精练和隽永,以及该诗人的语言风格特征。从而揭示主题,表达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占很大的比重。是对学生进行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针对小学古诗词教学,我们应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古诗词语言的理解和鉴赏。
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小学生背诵、学习古诗词,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感悟能力、提高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使孩子终生受益无数。他们学习古诗词,可以增强记忆,提高记忆效率。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到13岁达到高峰。此后,主要是理解力的增强。让学生从小背诵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记忆力。背诵古诗文对提高孩子的语言文字能力有好处。诵读能积累语言,培养写作能力和水平,提高人格修养。在诵读古诗文过程中,诗文的风采格调艺术手法、思想情感无形中影响学生,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眼界的开阔,利于学生明白事理,丰富情感。同时,背诵古诗文经典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容易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开展“古文诵读”活动,全班同学通过对诗、竞赛等各种活动,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诗文中蕴涵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其中美丽的影色,做人的道理,高尚的情操,远大的理想,爱国的热情,对学生情感的重陶,精神的提升,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塑造,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因此,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应特别重视朗读。这是最主要的,而我认为首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学生在读中会有不同的感悟,这是正常的。作为一线语文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有感情朗读的促进者,让学生走进文本,渐入佳境,读出意境和层次,达到其义自见的效果。为此,可通过层层进入,如在教学陆游的《示儿》时,我们就可以按照这样的教学流程进行朗读指导。1、初读诗文,介绍背景,了解诗人的“悲愁”心事。2、精读诗文,了解遗憾,弄清诗人的“悲怆”心境。3、研读诗文,理解信念,感受诗人的“悲壮”心愿。在初读的基础上,确定悲凉的朗读基调,精读诗文引领学生用深沉的语气表达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研读诗文时引领学生用坚定的激情表现出诗人一生为多难的祖国呐喊的爱国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
二、展开想象,加深理解
小学生阶段是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而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强的。古诗词运用美妙、精炼的语言表达、生动的意向,反映出作者当时的意境。细读古诗可以让读者从优美的语言文字中进入无限想象。重现古诗词意境是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重要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各抒已见,充分进入作者的意境,想象自己就是作者,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比如孟郊的《游子吟》是一首体现伟大母爱的著名古诗。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反映出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学生细品味“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感人场面,深化母子的骨肉之情,投诉自然,亲切感人。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采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深刻理解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不能报答母爱于万一。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使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结合自己来慢慢体会。
三、联系生活,学活古诗词
古诗词来源于诗人的真实生活,充分体现了诗人当时的真情实感。因此,所学的古诗词是当时的生活写照。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充满学习古诗的欲望。比如李白的《静夜诗》是一篇描写诗人思念家乡的好诗。教学时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理解古诗的写作意图。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作者借明月来思念故乡,让学生想象作者家乡的明月和作者在异乡看到的明月有什么不同,可以引申到作者通过月亮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诗中充满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教师可从生活中引用思念家乡的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每年在外地打工的亲人,都要忙着回家过年。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思念家乡的表现,当然每年中秋的时候他们在外地看到天上的月亮也会想到自己的家乡。抓住生活中的精彩片段,能更好的感悟诗中含义,通过诗句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把诗词教学灵活化,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黎有炯,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J].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语言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训练,可以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更好地提升。而古诗词是用凝练而高度概括的语言来表达自我情感的一种文学样式,它的语言和其它文学样式语言相比较,更具有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和跳跃性。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鉴赏诗词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引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优美、生动、传神、精练和隽永,以及该诗人的语言风格特征。从而揭示主题,表达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占很大的比重。是对学生进行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针对小学古诗词教学,我们应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古诗词语言的理解和鉴赏。
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小学生背诵、学习古诗词,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感悟能力、提高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使孩子终生受益无数。他们学习古诗词,可以增强记忆,提高记忆效率。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到13岁达到高峰。此后,主要是理解力的增强。让学生从小背诵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记忆力。背诵古诗文对提高孩子的语言文字能力有好处。诵读能积累语言,培养写作能力和水平,提高人格修养。在诵读古诗文过程中,诗文的风采格调艺术手法、思想情感无形中影响学生,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眼界的开阔,利于学生明白事理,丰富情感。同时,背诵古诗文经典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容易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开展“古文诵读”活动,全班同学通过对诗、竞赛等各种活动,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诗文中蕴涵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其中美丽的影色,做人的道理,高尚的情操,远大的理想,爱国的热情,对学生情感的重陶,精神的提升,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塑造,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因此,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应特别重视朗读。这是最主要的,而我认为首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学生在读中会有不同的感悟,这是正常的。作为一线语文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有感情朗读的促进者,让学生走进文本,渐入佳境,读出意境和层次,达到其义自见的效果。为此,可通过层层进入,如在教学陆游的《示儿》时,我们就可以按照这样的教学流程进行朗读指导。1、初读诗文,介绍背景,了解诗人的“悲愁”心事。2、精读诗文,了解遗憾,弄清诗人的“悲怆”心境。3、研读诗文,理解信念,感受诗人的“悲壮”心愿。在初读的基础上,确定悲凉的朗读基调,精读诗文引领学生用深沉的语气表达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研读诗文时引领学生用坚定的激情表现出诗人一生为多难的祖国呐喊的爱国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
二、展开想象,加深理解
小学生阶段是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而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强的。古诗词运用美妙、精炼的语言表达、生动的意向,反映出作者当时的意境。细读古诗可以让读者从优美的语言文字中进入无限想象。重现古诗词意境是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重要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各抒已见,充分进入作者的意境,想象自己就是作者,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比如孟郊的《游子吟》是一首体现伟大母爱的著名古诗。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反映出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学生细品味“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感人场面,深化母子的骨肉之情,投诉自然,亲切感人。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采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深刻理解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不能报答母爱于万一。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使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结合自己来慢慢体会。
三、联系生活,学活古诗词
古诗词来源于诗人的真实生活,充分体现了诗人当时的真情实感。因此,所学的古诗词是当时的生活写照。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充满学习古诗的欲望。比如李白的《静夜诗》是一篇描写诗人思念家乡的好诗。教学时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理解古诗的写作意图。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作者借明月来思念故乡,让学生想象作者家乡的明月和作者在异乡看到的明月有什么不同,可以引申到作者通过月亮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诗中充满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教师可从生活中引用思念家乡的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每年在外地打工的亲人,都要忙着回家过年。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思念家乡的表现,当然每年中秋的时候他们在外地看到天上的月亮也会想到自己的家乡。抓住生活中的精彩片段,能更好的感悟诗中含义,通过诗句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把诗词教学灵活化,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黎有炯,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J].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