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兴趣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 刘印平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第十中学)


【正文】摘 要:“生活即教育”,美术学科加以引申可以理解为“生活即美育”。传统教育模式强调“死读书”,由此造成学习与生活的脱节。教育不能囿于课本,受限于课堂这个空间,学生们应该走出教室,拓展学习视野,关注社会生活,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本文就兴趣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美术;兴趣教学法;实践分析
  一、初中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一)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生开始逐渐具备自我意识,但自制力相对较差,心智并不成熟。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之美术课的特殊性,部分学生不能积极对待这门课程,课堂上态度不端正,学习不认真,更无法开展自主学习。即便是“语、数、英”等学习任务,都需要家长监督才能完成。美术课上,“走神”、“交头接耳”等情况较多,由此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二)学习方法不当
  学习方法不当直接关系到美术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度。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初中生总是按照老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去学习。在美术课堂上,学生们也会沿用刻板的记忆和模仿方法,无法真正提升个人美术素养。面临着中考这道“分水岭”,学生无法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美术学习中去。在美术创作中必然存在敷衍心理,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时间久了,学生们也就失去了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由于美术课尚未纳入中考范围之内,受传统教学理念以及教材的影响。导致了教学理念陈旧,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因循守旧,学生参与度不断降低。相比其他课程,信息技术使用频率较少,未能大量增加其他教学素材,校本课程鲜有问津。在这种循环往复的模式下,教学效果就无法得到保障了。
  二、兴趣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
  初中生的特殊性不言而喻,学生们渴望获得关注,同时又比较敏感。美术课程并非简单“画画”而是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学生们不仅要掌握美术技巧,还要接触大量的人文知识。美术教室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首先,美术创作时要以学生内心情感为基础,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这样才能引导大家创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其次,学生个体差异较大。不同的学生受到遗传、家庭、成长环境等多因素影响,必然呈现出千差万别的特点。他们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各不相同,即便同一美术作品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为此,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发挥自己的优势。借助兴趣教学法,教师能够“近距离”的接触学生,掌握大家的兴趣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个性优势,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比如:针对空间感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专门布置一些学习内容。以校园为对象,站在不同位置分析教师办公室、操场、大门、图书馆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随便选取一个位置,分析蓝天、白云、飞机、大树、房屋、小草、水面、小鱼之间又是什么样的关系。通过此类训练,就能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再比如,部分学生痴迷于传统文化元素,教师可以鼓励大家参观民俗展览,或者关注不同地域和民族的建筑、服饰、装饰等风格特点,做好收集整理工作,或者以图片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共同分享,一起分析这些作品的特点和内涵。这样能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课的兴趣。
  (二)借助绘画示范,激发学生兴趣
  人物画像是最常见的学习内容,也是最能提升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如果能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像,必然能提升学生的绘画自信心。教师应该借助示范,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导大家从观察入手,让学生掌握如何通过观察掌握人物特征,比如,脸型、发型、头、颈、肩之间的关系。如何观察人物的头部动态、表情、神态,准确捕捉到人物的第一印象。在观察的基础上,借助短直线快速切出外形动态,然后慢慢勾勒出人物各部位及衣领的轮廓。画出轮廓后,准确找到眼睛的位置(从头顶至下巴1/2处),然后在该位置画出辅助线,并找出“三庭五眼”,确定无关的形状和位置。绘画时需要考虑到人物的脸型、角度和比例等特点。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到人物头顶位置,保证位置合理、构图适中。在细节处理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眼睛、鼻子和嘴巴等部位做好示范,让学生掌握线与面结合的方法,掌握虚实表现手法。借助简单线条表现出人物的特征和表情。
  (三)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借助多媒体设备能够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增加多媒体课件,能够提升美术的艺术魅力。能够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升感官体验,比如:在学习国画知识过程中,教师反复示范耗时耗力,学生们也没有更多绘画时间。此时,借助多媒体设备演示绘画内容,能够让学生快速理解相关技巧,遇到知识难点还能用退回、放大、定格等进行重点讲解。当然,绘画过程中还可以播放一些音乐,不仅能够调节课堂气氛,还能刺激学生的感官。尤其是国画、工笔画或者刺绣等艺术形式,无论是讲解还是欣赏,都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借助多媒体开展美术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丰富教学内容。或者根据学生的要求,选择一些个性化的知识点,比如:耳熟能详的《清明上河图》,经过多媒体展示,学生们就能观察思考图中相关场景,以及相关人物的活动内容,更好地理解画者的创作意图。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美术教学较为特殊,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自身特点,还要考虑到学科特点。为了提升初中生的审美情趣和创作水平,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从教学方法和教学设备入手。尽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作时间,教师只能起到“穿针引线”和“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符合新教改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