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作者】 高 飞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富溪镇中心学校)
【正文】摘 要:核心素养体现了教育的先进性,不同学科提出了与之相应的具体要求,旨在不断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数学核心素养提出后,对于教学目标有了更明确的要求,包括:思想、思维、技能、语言等多个方面。具体来说,就是学生借助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本质是深度学习。本文就此进行简要分析,以供教育同仁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从宏观的角度分析,数学素养更强到数学学科能力,学生要具备相应的数学思想与数学解题方法,能够借助数学思维及方法分析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具备相应的数学应用能力。事实上,数学素养所涉及的多方面能力是相互依存的,培养和锻炼数学思维的过程,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在教学当中,教师需要优化教学方式,有计划地推进学生素养能力的发展。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一)创设多元情境
(1)游戏情境
核心素养的主体是学生,这也决定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当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后,才能培养和提升核心素养能力。小学生心智发展处于儿童特质层面,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比如,在学习《分数的混合运算》相关知识时,我们可以创设游戏情境,通过小组竞赛游戏活动学习相关知识,在规定的时间内发挥组员的主观能动性,探索混合运算的不同方法,对比哪个组的方法最多。
(2)故事情境
此外,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如果在教学中穿插有趣的故事,就能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里所说的故事,并非孤立存在的,而应该与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契合度,比如:在学习《圆锥的体积》相关知识时,我们可以引入《熊出没》的相关故事:光头强把收割的小麦堆成了圆锥体,然后卖给别人。他只知道1m?小麦的质量约为700kg,这个圆锥的周长为9.42m,高为2m。如何算出这堆小麦的实际数量呢?在故事情节的引领下,小学生会积极进行思考,首先算出圆锥的半径,并借助圆锥体公式(V=1/3πr2h)算出它的体积,最后算出这堆小麦的实际质量。
(3)生活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将“学”和“用”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相比抽象知识,小学生更熟悉生活,这也是创设生活情境的初衷,比如:去游乐场游玩或者逛商场(超市),都是小学生熟悉的内容。针对商场场景我们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小明和妈妈逛商场,在一家服装店的广告牌上写着‘全场8折’,某条裤子现标价为180元,T恤衫标价为68元,问:这两件衣服的原价是多少?”,这种生活化的问题学生们经常遇到,但遇到时很少去思考原价。借助此类问题,能快速还原生活场景,并能巩固所需的数学知识。
(4)实践情境
学好数学知识可以增加一些实践活动,通过观察、动手、思考,解决很多应用性问题。比如:学习圆锥体和圆柱体体积关系时,可以让学生用彩泥(或其他材质)做一个正方体,算出其体积,然后将其捏成圆柱体,借助圆柱体公式算出数值(与正方体一致)。取其中一部分做成圆锥体(底面积、高与圆柱体一致),此时测量圆锥体的体积,则能得出两者之间相关的关系式。
(二)培养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学生提升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部分,比如:数形结合、直观图形、转化思想等等。教师培育学生数学思想时,需要结合具体问题进行指导,比如:在学习《数据处理》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我们可以安排学生调查统计某些信息,“调查家中成员的工作时间、睡眠时间、通勤时间、吃饭时间等几个主要项目,然后给每个人做一个扇形统计图。”通过实践研究,就能将数形结合的思想传授给学生,学生的数学思维、探究分析、数学意识也能得到锻炼,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利用好习题演练习题
演练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应用知识的重要过程。以往,我们多采用题海战术,该方法虽然有效但效率较低,也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在双减政策下,变式训练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围绕数学知识修改条件、数字,或者布置多元化问题,学生们就会主动地观察、分析、判断、总结,借助典型习题解决同类问题。在计算题解答时,侧重于培养小学生的化简能力,当遇到某个复杂式子,首先要思考如何将其简化为简单的式子。如果数理关系过于复杂,也要尝试找出其中暗藏的数理关系,借助化简训练提升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
(四)积累活动经验
在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时,需要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首先,我们引导学生通过实操积累经验,逐步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与应用能力,比如,学习图形相关知识,就可以借助折纸、拼接、绘图等形式。小学生们会在操作过程中进行思考,逐渐积累各种感性的数学知识。另外,通过活动能够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比如:在学习“圆的知识”相关内容时,学生们通过思考可以说出下水井盖、盘子、玻璃球、铁饼、太阳等物体。从认识圆开始,要让学生会画圆,并懂得和圆相关的知识点。
(五)构建数学体系
学习数学知识比较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为此,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去分析新的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比如: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相关知识时,需要考虑“整数的加法和减法”(两者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此外,“加法与减法”,“乘法和除法”都是“互逆”关系,小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容易提升自己的推演能力。
三、总结
总之,现代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让学生更透彻地掌握学科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要注重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别是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真正做到“举一反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从宏观的角度分析,数学素养更强到数学学科能力,学生要具备相应的数学思想与数学解题方法,能够借助数学思维及方法分析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具备相应的数学应用能力。事实上,数学素养所涉及的多方面能力是相互依存的,培养和锻炼数学思维的过程,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在教学当中,教师需要优化教学方式,有计划地推进学生素养能力的发展。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一)创设多元情境
(1)游戏情境
核心素养的主体是学生,这也决定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当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后,才能培养和提升核心素养能力。小学生心智发展处于儿童特质层面,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比如,在学习《分数的混合运算》相关知识时,我们可以创设游戏情境,通过小组竞赛游戏活动学习相关知识,在规定的时间内发挥组员的主观能动性,探索混合运算的不同方法,对比哪个组的方法最多。
(2)故事情境
此外,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如果在教学中穿插有趣的故事,就能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里所说的故事,并非孤立存在的,而应该与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契合度,比如:在学习《圆锥的体积》相关知识时,我们可以引入《熊出没》的相关故事:光头强把收割的小麦堆成了圆锥体,然后卖给别人。他只知道1m?小麦的质量约为700kg,这个圆锥的周长为9.42m,高为2m。如何算出这堆小麦的实际数量呢?在故事情节的引领下,小学生会积极进行思考,首先算出圆锥的半径,并借助圆锥体公式(V=1/3πr2h)算出它的体积,最后算出这堆小麦的实际质量。
(3)生活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将“学”和“用”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相比抽象知识,小学生更熟悉生活,这也是创设生活情境的初衷,比如:去游乐场游玩或者逛商场(超市),都是小学生熟悉的内容。针对商场场景我们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小明和妈妈逛商场,在一家服装店的广告牌上写着‘全场8折’,某条裤子现标价为180元,T恤衫标价为68元,问:这两件衣服的原价是多少?”,这种生活化的问题学生们经常遇到,但遇到时很少去思考原价。借助此类问题,能快速还原生活场景,并能巩固所需的数学知识。
(4)实践情境
学好数学知识可以增加一些实践活动,通过观察、动手、思考,解决很多应用性问题。比如:学习圆锥体和圆柱体体积关系时,可以让学生用彩泥(或其他材质)做一个正方体,算出其体积,然后将其捏成圆柱体,借助圆柱体公式算出数值(与正方体一致)。取其中一部分做成圆锥体(底面积、高与圆柱体一致),此时测量圆锥体的体积,则能得出两者之间相关的关系式。
(二)培养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学生提升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部分,比如:数形结合、直观图形、转化思想等等。教师培育学生数学思想时,需要结合具体问题进行指导,比如:在学习《数据处理》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我们可以安排学生调查统计某些信息,“调查家中成员的工作时间、睡眠时间、通勤时间、吃饭时间等几个主要项目,然后给每个人做一个扇形统计图。”通过实践研究,就能将数形结合的思想传授给学生,学生的数学思维、探究分析、数学意识也能得到锻炼,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利用好习题演练习题
演练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应用知识的重要过程。以往,我们多采用题海战术,该方法虽然有效但效率较低,也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在双减政策下,变式训练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围绕数学知识修改条件、数字,或者布置多元化问题,学生们就会主动地观察、分析、判断、总结,借助典型习题解决同类问题。在计算题解答时,侧重于培养小学生的化简能力,当遇到某个复杂式子,首先要思考如何将其简化为简单的式子。如果数理关系过于复杂,也要尝试找出其中暗藏的数理关系,借助化简训练提升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
(四)积累活动经验
在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时,需要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首先,我们引导学生通过实操积累经验,逐步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与应用能力,比如,学习图形相关知识,就可以借助折纸、拼接、绘图等形式。小学生们会在操作过程中进行思考,逐渐积累各种感性的数学知识。另外,通过活动能够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比如:在学习“圆的知识”相关内容时,学生们通过思考可以说出下水井盖、盘子、玻璃球、铁饼、太阳等物体。从认识圆开始,要让学生会画圆,并懂得和圆相关的知识点。
(五)构建数学体系
学习数学知识比较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为此,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去分析新的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比如: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相关知识时,需要考虑“整数的加法和减法”(两者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此外,“加法与减法”,“乘法和除法”都是“互逆”关系,小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容易提升自己的推演能力。
三、总结
总之,现代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让学生更透彻地掌握学科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要注重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别是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真正做到“举一反三”。